董耀会在媒体采访中有关长城“月亮门”的谈话
10月4日,山西省山阴县广武明长城10号敌台“月亮门”坍塌后,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此事的同时,也采访了著名长城专家、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报道中说:
董耀会表示此前曾多次去“月亮门”考察,上一次去是在五、六年前,“当时去看到的就是剩的一小面墙,倒也没看到有砖墙脱落的情况。”
对于如何抵抗自然侵蚀而对长城加以保护,董耀会表示,“这次倒塌可能是时间长了基础不稳定,经常水土流失,这种情况就需要加固基础。如果上面有裂缝要去填补,其实这些都能处理,也能避免。应该要实时观察和监控,什么时候看到有危险,要及时修复。”
董耀会建议要加强长城保护员队伍建设,“现在整个长城都是,防止倒塌要进行及时监控,及时处理。这也就需要政府应该协调构建保护员队伍,进行专业培训,及时监控。”据了解,目前我国已在长城沿线设有3000多名长城保护员守护长城,覆盖长城沿线15个省。
●“央视新闻”在报道中说:
针对这次朔州明长城“月亮门”倒塌事件,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看来是由于明长城存在年长日久,自然因素导致的。但基础部分的不稳定应该及时进行抢险加固。”
董耀会称,明长城这样的历史文物需要当地政府设置专业的团队来维护,对长城的情况进行周期性“稳定的检查和维护”。
针对山阴县人民政府官网发文中所称“罕见大风所致,此前没有任何倒塌迹象”的说法,董耀会表示:“虽然属于自然倒塌,但是危险存在肯定不是一天两天。风大是一个因素,可是为什么以前刮同样强度的风没有倒塌?如果长城本身的险情能提前排除的话,肯定不会有这样的损毁。”
● 10月6日,山阴县政府官方网站发布通报称,“月亮门”坍塌,是由罕见大风所致,董耀会对此报道评论时说:
“长城保护出了问题,政府能在第一时间检讨自己,而非仅是找理由推责任之日,就是长城保护进入良性状态之时。”
● 10月9日,《山西晚报》报道了山阴县长主动担责,并作出六项保护长城的措施后,董耀会说:
“山阴县长的表态是负责任的,这样就对了!提高认识,将长城保护工作做真、做实,才能收到实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