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能看着明长城“月亮门”被吹倒?
中国江苏网 2016-10-08
10月4日,山阴广武明长城10号敌台“月亮门”坍塌。对此,山阴县官方回应称,是由于罕见大风所致,此前没有任何倒塌迹象,更不是有人私挖乱采取土拆砖或其他人为破坏因素造成的。事发后,山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市、县文物主管部门对现场采取了一系列应急保护措施,防止风吹雨淋造成进一步损毁。(10月7日中新网)
明长城“月亮门”坍塌那天,当地乱起了8级左右的大风是事实。但这个明长城“月亮门”已有着几百年的历史,这么多年来,遇到的大风肯定不是第一次,比这更大的风估计有不少,为何之前的大风、狂风一直让其矗立不倒,而这次并不算太大的风却成了使其倒塌的最后一根稻草呢?当地官方怎么又眼睁睁看着其被风吹倒呢?
当地官方认为,明长城“月亮门”此前没有任何倒塌迹象,更不是有人私挖乱采取土拆砖或其他人为破坏因素造成的。此话表面听起来有点道理,但实质上完全是一种推卸责任、自欺欺人的说法。“月亮门”不会说话,它不可能告诉当地官方,自己在什么时候会倒塌。但如果说一点征兆都没有是不可能的。假如当地政府派出专业人员对明长城“月亮门”加强日常监测,采取一些防御性、保护性的措施,其绝对不可能在突然之间倒塌的。当地学者在接受记者表示,长城的破坏除了长期风雨侵蚀,造成自然损毁之外,多年来沿边村民耕地建房直接从长城扒砖取土,道路截断穿行墙体、旅游开发、私挖滥采矿石,也对长城和当地生态造成了毁灭性破坏。
明长城“月亮门”一直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虽然是为了不影响历史风貌,为了存旧,但如果不顾实际,错过了抢救性保护的最佳时期,眼睁睁地看着这段长城遭风雨侵蚀直至坍塌,这也是一种失职。明长城“月亮门”坍塌后,当地官方不去深查坍塌的真正原因,而是把原因往“大风”头上推,显然是不合适的,也是推卸不掉责任的。只能说明他们根本没有把“月亮门”坍塌当一回事,说明他们没有认识到自己在管理和保护方面的问题。只要把坍塌归咎于“风”,就可以把自己在保护明长城“月亮门”方面不到位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就可以让有关责任人逃避或者减轻处罚。
按照国家对长城实行整体保护、分段管理的原则,长城的保护工作,一般是由所在地的行政区域负责,其经费也纳入了本级财政预算。这说明,当地政府就是长城保护的责任主体。有了政策、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各地政府没有理由不把长城保护好。对长城放任不管就是一种失职。明长城“月亮门”坍塌,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即使将其修复也肯定会留下缺陷。事情已经发生,但教训不能遗忘。这一坍塌事件,再次为各地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敲响了警钟。有关部门应该查明事故的真正原因,千万不能被“风吹倒”而迷惑,不然,不但使责任人逃避责任追究,而且可能也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假如以后其他地方的一些标志性文物古迹倒塌后都说是被风吹倒的,那谁还会对文物古迹的保护真正重视呢?(胡建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