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螺旋真理”谈最美野长城被抹平

标签:
知乎野长城被砂浆磨平螺旋真理长城保护 |
分类: 长城保护、文物保护、自然保护 |
如何看待“野长城被砂浆磨平”这条微博新闻?
“螺旋真理”的回答:
新闻发布会开完了,具体的情况,可以参考:http://www.sach.gov.cn/art/2016/9/27/art_722_133803.html
以下我简单把问题用便于理解的语言诠释一下。
长城的结构是内部中心夯土,外面砖石混筑和石筑,砖石混筑和石筑结构对夯土有保护作用,一旦包砖损毁,遇到下大雨,危及夯土,就会引发垮塌。
首先梳理程序,这是我认为本次长城修复事件中,问题最严重的部分:
辽宁省文物局先报了个方案,从国家文物局的批复来看,工程是抢险工程。
以下是《长城维修工作指导意见》对抢险工程的定义:
2、抢险加固工程是指长城本体面临突发严重危险时,由于时间、技术、经费等条件限制,不能进行彻底修缮而对长城采取具有可逆性的临时抢险加固措施的工程。涉及以下情况,可界定为抢险加固工程:
(1)长城本体结构突发严重变形、开裂或出现大型活动裂缝等,亟需立即采取工程措施以避免进一步发展导致长城毁坏;
(2)长城本体结构出现局部变形、开裂,且所处位置属游客数量较大或行人流量、车辆通行量较大区域,亟需立即采取工程措施以避免进一步发展危及社会公共安全;
(3)长城本体结构因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营,并经专业评估确认面临破坏威胁,亟需立即采取工程措施以避免长城毁坏;
(4)长城历史上因自然或人为因素破坏已形成开口或缺口,并存在明显恶化趋势,亟需立即采取工程措施以避免长城毁坏。
简单解读一下,就是长城已经坏了,再不做点什么就塌了。所以抢险加固工程的目标,是别让长城塌掉。
工程方案国家文物局看完,blabla提了一堆意见,但是定性的话是“原则通过”。但是提出的几条意见,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后来翻了错误,也和这几条意见没改好有关系。
至此,方案在国家文物局就审完了,接下来是辽宁省文物局接到国家文物局批复之后,对方案要按照意见修改。对于修改的结果,国家文物局调查组的定性是“设计深度不足、没有根据各段长城墙体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细化工程做法,也未提供相应的深化设计图纸。”换句话说,我猜很可能方案设计得过于“原则”了。
需要简单说明一下,文物保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是两个单位,但是现有的工作体制在衔接上是有问题的,设计方总觉得“劳资写得够详细了你们还不明白怎么办?”施工方总觉得“这他妈设计的是个啥完全整不明白啊”。不单单是文物工程,我今年一直在做一个网站,在设计和搭建两个环节之间,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
但是这个问题,如果后面遵守程序的话,是有办法不出事儿的。
方案改完了,该干活了。这时候长城的管理单位拿着设计方案和经费招标,确定了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然后就开干了。我估计一开始施工单位按照方案,把容易做的区域做完了,然后遇到了问题——剩下的区域该怎么办,我猜,方案指导一下容易的区域还行,到了施工有难度的区域,就不好使了。
施工难度增大有两种情况:
一是残留的砖石结构太少。残留的砖石结构比较多,可以搜集起来重新砌筑,大致能把夯土的内心包住;但是残留的太少,就要夯土结构就包不住了。
一是山势险峻,对于材料的牢固性要求就要比平缓的区段高。
这时候我们看看文物局的报告:
工程施工分为4个标段,其中A、B、C标段为墙体段,D标段为敌台等单体建筑。长城墙体类型包括砖石混筑和石筑两种,随山起伏,因地势不一,其高度和宽度也不一致,现存宽度1.5至4.3米,高度0.3至9.8米。
嗯,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
到了这个时候,就该管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坐下来开会研究一下了。我估计最早针对的问题是“夯土层报不上了怎么办?”这个会议确实开了,得出的结论是:……到了这里,维修程序就乱了,记录也语焉不详。
其实施工单位还是挺毒的,施工之前,A段施工单位就在技术交底会上问:“漏夯土的地方如何处理”,答复:“三合土铺平夯实,墁地用块石”(铺三合土,上面用块石砌平,这个是八达岭的修复方法);C段问“墙体顶部是否全部海墁”,答复“墙体顶部根据实际情况做海墁,如有垫层或海墁,则进行恢复;如不到海墁层,则用块石铺平”。但是到了管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碰头会开完,就变成了“用三合土把顶部铺平”。
方案粗点粗点吧,你倒是上报省文物局再找专家论证啊,这算修改设计方案了啊……
然而,这一步程序没做……施工结果,就成了媒体渲染的“水泥路”效果。
然后还没完,A标段施工单位在山势险峻的地方,估计觉得三合土的物理性能不够,就擅自掺了少量水泥做添加剂,图的是早点凝固增强物理性能……然而,被监理公司发现了,好在水泥没有直接接触长城本体,而且被监理公司制止了,但是制止之前的水泥,我猜可能监理公司没发现,就成了本次工程的最大黑点。
总结一下程序,最重要的问题是,管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四方会议实际上是改变了方案,但是没有上报省文物局,也就没能再找专家论证一下改得对不对。发个牢骚,修复方案制定,就和拿着皇上给的阵图打仗一样,总有不符合实际的地方。但是这样不要紧,上报再论证就是。一旦不报,改错了,可就悔之晚矣;改对了,也叫蒙对而不不符合程序正义。
程序的其他方面,该工程设计方案审批手续依法合规,相关单位资质符合要求,工程管理履行了《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规定的“立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验收管理”相关程序,招投标及委托程序未发现明显违反相关法律的情况。
接下来探讨技术问题,在新闻发布会上,专家回答了一些提问,会后,我和与会专家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1.“用三合土把顶部铺平”这一措施是最好的做法吗?答案是:不是。
“这个方案有效吗?答案是有一定效果。从实施上看,基本达到抢险加固的目标,解决了因自然人为因素影响、特别是长期水患引起的长城墙体以及敌台等单体建筑结构失稳、存在进一步坍塌、损毁隐患的问题。工程完工至今,该段长城尚未发现新的坍塌、损毁险情。但是对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自然、古朴的历史面貌造成了严重影响。
2.长城维修到底能不能用水泥?答案是如果单独使用是一定不行的,但是作为添加剂是可以有条件使用的。但是使用之前必须要做实验和进行论证确保对长城本体没有损害。但是本次修复A标段使用了水泥,没有发现实验和论证的材料,所以,依然有问题。不过好在没有直接和长城本体接触,没有实质性的损害。
此外,还想为方案的设计人陈术石说两句。批判是没错的,但是得批准。方案真有错,陈术石在文章里说他是认错的。但是媒体拿根本不是本次维修的区段来指责,搁我身上,我也骂街。诸位高考要是考官给判错了,没错的地方被扣了分,大家骂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