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楚天都市报:长城修缮别成一种破坏(图文)

(2016-09-23 07:58:18)
标签:

小河口长城

修缮长城

破坏长城

(图文)

长城保护

分类: 长城保护、文物保护、自然保护
图文:长城修缮别成一种破坏
2016-09-23  来源: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武汉)

楚天都市报:长城修缮别成一种破坏(图文)

    楚天都市报讯 近日,一则“最美野长城被抹成水泥地”的消息引发热议。有700年历史的国家级文保单位,位于辽宁绥中被誉为“最美野长城”的小河口长城的一段一两公里的城墙与地面被抹平,起伏的墙垛与野性风貌被硬化路面所取代。当地文保部门回应:整个修缮过程合理合法,工艺没有问题,但也承认“确实修得不好看。”(本报今日A24版)
    据悉,此次修缮属于“抢险工程”,部分地段的长城有险情,游客肆意蹬踏,雨水大的时候长城有倒塌的风险,基于抢险的考量修缮,似乎无可厚非。
    但当地认为的合理修缮,到了公众眼里却变成“灾难”,尽管在文物保护修缮方法方面公众存在“专业认知壁垒”,可不得不说,那段被修缮后的长城实在太具视觉冲击力了,俨然让长城不“城”。有网友就惊呼:莫非是要通车的节奏?国务院颁布的《长城保护条例》规定,长城的修缮,应当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
    再说了,考虑到那段长城会对游客造成安全威胁,完全可提升其保护力度,禁止人员在此区域活动。按照《长城保护条例》,长城段落辟为参观游览区本就是安全状况适宜参观游览。
    结合某些现实背景看,绥中的野长城变“路面”,似乎又并不突兀:据国家文物局2012年公布的历代长城测量数据,长城总长21196.18公里,保存较好的不到10%。所谓“较好”,也仅仅是能看出是长城,“保存不好”的长城则已成缓坡或土垒。
    这跟分段保护与管理之弊不无关系:眼下国家文物主管部门整体负责长城保护的协调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负责投入经费、管理各自区域内的长城,很多地方保护只针对标志性长城建筑或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长城段落。把长城直接铺成“路”,这种“修缮性破坏”比直接破坏更可怕。
    佘宗明     


    声音

    网友“廖保平”:古长城被弄成惨不忍睹的小马路,这哪是修缮,分明是自毁长城。对这种行为,绝不能因为顶着“修缮”、“保护”的帽子,就可以免责。近年来,类似破坏性修复文物并不少见,根源就在于违法违规成本太低。
    网友“庞岚”:不仅是长城,现在大拆大建、面目全非的古迹修缮方式几乎成了“流行病”。比如河南商城“拆旧仿古”,把好端端的一条清末商业老街整体拆除,搞“仿古商业街”。如此“修缮”方式之所以流行起来,源于“简单粗暴”的做事态度。显然,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修葺长城的具体标准,更需要一种尊重历史、爱护文物的态度,需要一种深思慎行的行为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