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修长城 嘴比石头硬
标签:
小河口长城修缮长城破坏长城嘴硬中国青年网 |
分类: 长城保护、文物保护、自然保护 |
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700年国宝毁了?
2016-09-22 来源: 网络新闻联播
中国青年网
近日,一条“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700年历史的国宝面目全非”的帖子在网上引发热议。这条被誉为“最美野长城”位于辽宁省绥中县永安堡乡小河口村。小河口长城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这里的长城因为远处深山老林,鲜为人知。近年来,随着在登山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中口口相传,小河口长城也因此小有名气。
网帖中发布的照片显示,有一段长城的城墙顶面经过修缮后,被一层灰色物质覆盖。发布帖子的网友“魏永贤”在帖子中说,“小河口长城被人用砂浆抹平了,原本残缺的垛口墙等都被抹平了,野性十足的长城成了被硬化的‘路面’。”那么事实真的如网友所说的那样吗?
700年野长城遭砂浆抹平,“比破坏还可怕”
近日,连续15年拍摄“最美野长城”的一位摄影者发现,几段小河口长城遭砂浆抹平,“原本残缺的垛口墙等都被抹平,野性十足的长城成了被硬化的路面”。
网友直呼这种修缮不如不修,“简直比破坏还可怕”。
修缮前后的小河口长城对比图
网帖中所附照片显示,山野中的多段长城地表与墙体被抹成一个平面,表层呈灰白色,原有的方砖和条石没有显露,早先起伏破碎的长城墙体消失不见。
从2001年起,居住在小河口村的刘福生,一直坚持着开展保护长城的工作,也正是他,把小河口长城修缮前后对比的照片提供给了魏永贤。
说起被抹平的长城,刘福生仍然心疼不已:三岁小孩都知道长城不应该这么修,哪有是平面的?那不是砂浆,那是水泥、白灰和土,抹了薄薄一层,手指甲那么厚。叫长城就应该带垛口,它把垛口都去掉了,去平了。
更让刘福生难过的是,在修缮过程中,一些长城上原有的构件甚至被随意丢弃。
“现场就在那儿搁着呢,大石头谁搬得了。实际上,魏永贤发表的那些照片说得比较轻,那都是次要的。长城,它把它所有突出部分都去掉了。那人要把胳膊腿都拿掉了那还叫人吗?”刘福生说到。
2015年10月12日,摄影师高锦旭就在小河口长城拍到了两张长城构件被丢弃在墙下的照片。
丢弃的长城镝楼的圆形拱门
古长城底下拴马桩的槽眼儿,被扔在长城镝楼下面
网友质疑,砂浆抹平“最美野长城”的施工方究竟是谁?原汁原味的小河口长城为何会被重新修缮?
昨日,记者与葫芦岛市文广局取得联系,负责文物保护工作的张姓负责人表示,此次绥中当地长城维修工程的申报由省和国家相关部门审批,根据规定,涉及长城修缮工程需国家审核立项后,通过招投标寻找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修缮。
记者随后与绥中县文物局文物科负责人王建华取得联系。王建华回应称,长城是国宝,文物保护部门每年都在加强长城的维护工作,此次修缮长城项目是国家文物局下的批复,从方案的设计、批复、工程监理和竣工验收,每一步都合理合法。
回应质疑:网友不懂修缮工艺
绥中县文物局相关人士表示,网友提及的“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说法并不准确,此次长城修缮使用的材料并不是砂浆,网友不了解长城修缮的工艺。
据其透露,此次修缮属于抢险工程,由于部分地段的长城有险情,游客肆意蹬踏,雨水大的时候顺着墙体流下,长城有倒塌的风险,所以需要进行修缮,整个修缮过程合理合法,修缮工艺也没有问题。
该人士表示,对于此次修缮,网友看待事件的角度和文物保护的角度不同,修缮长城不能完全为了摄影展示。
而对于当地文物部门的回应,魏永贤昨晚表示:当时我只是从表面上看是砂浆,我也不太懂在考古方面是什么特殊材料。我只能从表面看,好像是石灰掺了沙子那样。
省文化厅:专家将赴实地调查
实上,合理开发长城一直以来是公众关注的热点。
2006年《长城保护条例》颁布以后,对于维护长城、开发旅游景区有了严格规定。根据规定,国家对长城保护实行专家咨询制度,制定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审批与长城有关的建设工程、决定与长城保护有关的其他重大事项,应当听取专家意见。
另外,修缮长城也有具体的规定,条例明确要求,对长城进行修缮应当依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由依法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长城的修缮应当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长城段落已经损毁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长城段落因人为原因造成损坏的,其修缮费用由造成损坏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
针对“最美野长城”修缮引发的质疑,20日下午,辽宁省文化厅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省文化厅将安排有关人员和专家实地调查相关情况,并详细了解有关修缮工程的批复情况,以及当时施工是否与批复要求一致,设计和施工环节是否存在问题需进一步调查。
昨晚,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丁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何评估长城修缮工程的结果,将取决于专家给出的专业意见:“程序上没有问题,至于维修取得的效果,那就看专家怎么定。那只是那段长城中的一小段,(抹平)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不是所有的都能做这么做的。修的时候效果好不好,我们现在也不知道。不好的话,下一步,咱们就调整呗。”
“野长城”加速消失,维护资金却迟迟跟不上
在一些人看来,长城就是八达岭、居庸关、山海关等著名的景区,然而它们占整个长城的10%都不到。其余的长城,湮没在无人问津的地方。这些被称作“野长城”的长城,在自然和人为的侵袭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董耀会表示,对于所有长城的保护,并不会厚此薄彼:文物系统面对长城整体都是一样的。民间把没有建成旅游景区、不需要买票进去的长城就叫野长城,实际上这个称谓跟文物系统没关系。
董耀会还强调,长城的修缮必须要进行,在修缮过程中要坚持最小干预的原则。
长城的维修和维护都需要资金投入,这恰恰也是当前长城保护的一大短板。董耀会认为,对于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现在长城的修缮更多都集中在大工程上了,就像小河口这种。其它保护性修缮的地方,比如离小河口很近的一个在山顶上的楼子,这个楼子裂了,其实花很少的钱把它的裂缝处理一下,这个楼子就保护起来了。搞大工程的钱由中央财政出,日常维护的钱由地方政府出。但是,很多长城沿线地方政府都比较困难,历代长城所在的404个县里面,50%以上都是贫困县。在财力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很难拿出这笔长城日常维护的钱,但是日常维护从中央财政又出不来钱。”董耀会说到。
两天前,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透露,国家文物局正在组织编制长城的总体规划,未来将对重点长城段落进行重点维修,同时加强对没有开放,或者是没有进行维修的长城,也就是俗称的“野长城”的管理。此外,要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长城的保护工作。
对于绥中县小河口“最美野长城”的情况,董耀会认为此段长城修缮工程做法简单粗暴,“这样修复长城,损害了人民感受长城的文化和历史,割断了人民与文化遗产对话的渠道,这种行为很荒唐”。
董耀会指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目前国内缺失对长城进行保护性修缮的相关规定。在缺乏相关法规的情况下,相关部门进行长城的修缮就无标准可依据,建议国家尽快制定修缮长城的法规。
至于长城修缮的基本原则,董耀会认为,首先要保存长城本体的存量,要保护长城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其次最大限度保证施工质量。
小河口长城
公开资料显示,小河口长城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坐落在辽宁绥中县永安堡乡西沟村一带雄险陡峭的燕山山脉上,由于雄踞于险峻的山岭,所以又有“第三八达岭”之称。据了解,小河口村是西沟村的一个自然屯,这里的长城因远处深山老林,鲜为人知,是原汁原味的野长城,被誉为“最美野长城”。
网友评论——
曦城lovey:
下一步准备贴瓷砖了!!!
张诗航00587:
古建筑和文物修复的最大原则不是修旧如旧吗?
孔子跳街舞想跳就跳:
以为给长城贴瓷砖这个段子就够牛了。竟然还有人承包水泥填平长城。
边疆一棵小白杨:
这叫修?这是填!!!
白话荣: 不太懂你们文物界。
张宇辰:
文物修缮方面的知识我不懂,也许抹砂浆是为了防止野长城进一步风化崩裂。对于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事物,不要上来就进行批判,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
我不懂123:
也许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但是这一抹,就像个平常的路。
吸血YY: 哎哟喂
好厉害的样子,这是长城还是盘山道啊!
白银TD原油镍喊单王-黎老师:
这个专家说行,那个专家说不行,以后麻烦说明是哪个专家,不要让所有专家背黑锅!
喀纳斯之子:
这应该是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增加了一条车道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