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31%完全消失,从今天起众筹修长城
2016-09-01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蒋肖斌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1984年,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只有27岁。他和同为普通青年工人的朋友们一起,从长城入海处山海关老龙头出发,历时508天,徒步走到嘉峪关,成为中国人在长城上的第一次完整行走。之后,全国掀起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活动,发动社会力量捐资修建长城。当年主要修复的是山海关老龙头。我们常说长城是巨龙,在那一年,中国的蛟龙重新入海。
32年后,2016年9月1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的、在腾讯公益乐捐平台进行网络公募的“长城保护2016公募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活动主题为“保护长城,加我一个”,这是文物保护领域第一次采用“互联网+公益”的方式进行公募。
在新闻发布会上,董耀会说:“著名的世界遗产、我们的万里长城,保存状况十分堪忧。以距今最近的明长城为例,明长城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公里,目前保存较好的只有8%,保存一般的近20%,已消失的占到31%。”
董耀会介绍,本次长城公募所募得的资金,将用于河北省宽城县和迁西县喜峰口长城段落、北京市怀柔区箭扣长城段落的本体修缮。
其中,喜峰口段长城已历经五百多年的岁月,由戚继光督建而成,位于蓟镇长城中最重要、最精粹的位置。这里还发生过著名的“宽城阻击战”。国民革命军29军宋哲元率部在此阻击日军,以长城为掩护,与日军展开了三天三夜的殊死搏斗,29军五百大刀队夜袭日军驻地,大部分壮烈牺牲。著名的《大刀进行曲》就讴歌了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用于喜峰口段长城本体修缮的资金,主要通过网上募集,辅以线下劝募,共修缮本体1050米,费用估算约2300万元,根据筹款情况分为三期实施,首期筹款目标为1100万元。
箭扣段长城地形复杂、险峻雄奇,主要采取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为主,联合其他互联网企业共同捐资的方式进行,费用估算约为1500万元,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已领捐1000万元。
两段长城公募资金募集使用情况将及时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微信公众号和腾讯公益平台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本次公募活动还设计了一系列让捐赠者参与的活动,如邀请部分捐赠者烧制长城砖、攀登长城等,为捐赠者提供更多亲近长城、了解长城的渠道,让大家能够更近距离、更深层次地了解长城。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介绍,2005年,国务院批准了《长城保护工程(2005-2014年)总体工作方案》。中央财政十年累计投入19亿元,修缮加固长城410公里、单体建筑1402处,设立长城保护标志1.8万个。但在长城巨大的体量面前,保护力量依然薄弱,保护工作仍不尽如人意,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刘曙光说:“这次公募活动希望靠大家的资源和优势,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吸引人人可为长城捐十块钱、添一块砖。项目运作要公开、透明,资金投入要公平、公正,健全捐赠查询系统和信息发布平台,及时披露相关信息,让每个项目、每笔资金都在阳光下运作。”
从9月1日起,公众可进入“保护长城,加我一个”活动页面进行捐款,也可登录腾讯公益,以及关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官方服务号”了解活动进展,参与相关公益活动。(文化副刊部编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