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年我国集邮协会会员人数为243万人

(2016-08-28 08:50:28)
标签:

集邮协会

会员人数

集邮

杂谈

分类: 集邮、收藏、文玩
2012年我国集邮协会会员人数为243万人

我国集邮会员人数2012年达243万人
2013年04月25日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25日电(记者常志鹏)我国地、市、县集邮协会和企业、机关、校园、社区等各类集邮组织数量从2006年的42000个增加到2012年的54000多个。集邮会员人数从2007年的122万人达到2012年的243万人。
    在25日召开的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集邮联常务副会长谭小为介绍,近五年来,集邮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集邮文化先进城市创建活动进一步拓展了集邮文化的发展空间,开辟了集邮文化融入地方文化建设的新渠道,2010年开展的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创建活动吸引了全国14个省、区的29个城市积极参与,江苏南京、广东广州、江西南昌等10个省的18个城市荣获首批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称号。
    始于1980年的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已连续举办33届。参与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2012年达167万人次,共计580万人次参加了近五年的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同时,我国共选送475部展品参加国际性集邮展览17次,获大金奖17枚,金奖30枚,大镀金奖104枚。
    另外各地邮协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青少年集邮活动。目前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已达259个。

~~~~~~~~~~~~~~~~~

我国集邮协会会员人数近168万
时间:2016-07-20   来源:六六收藏网

    截至11月,我国集邮协会会员从年初的近155万人,增长到168万人。这是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六届四次理事会披露的数据。
    本次会议于12月10日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12名理事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谭小为常务副会长主持,杨贤足会长代表六届四次理事会作了工作报告,并提交会议审议通过。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六届理事会替补、增补部分理事、常务理事的决议。杨会长在报告中充分肯定了2010年在组织建设、青少年集邮工作、学术研究、国际交流、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杨会长在报告中介绍,截至11月,会员从年初的近155万人,增长到近168万人,增长8.47%。会议认为,2010年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政部门、邮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国各地专、兼职集邮工作者无私奉献、扎实工作的成果。
    杨会长同时指出,在2010年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同时,仍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各地组织建设和开展集邮活动不平衡,协会自身建设、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为做好2011年的工作,报告提出了2011年工作的总体目标:2011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目标,根据《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五年工作纲要》的总体安排,坚持“三个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促进集邮事业健康发展为主线,以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抓住机遇,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十二五”期间我国集邮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国家邮政局副局长徐建洲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各级邮协要不断提高集邮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邮政事业服务、为集邮爱好者服务的认识,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基础管理,积极探索推进集邮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式和新手段,在各项活动中融入时代发展的新内容。要认真做好《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五年工作纲要》的实施工作,坚持改革创新,发挥协会特色,做好集邮宣传,加强集邮学术研究,通过创建“集邮文化先进城市”活动,全面提升集邮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

试论集邮协会会员流失的原因与对策 
2004年12月10日   来源:中国邮政报 

    集邮协会会员流失是当前集邮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 
    这个问题已经存在了多年,不是新问题,但却是难点问题。作为市级集邮协会的专职工作者,笔者对此始终关注,并进行了一些调查、分析和研究,现就造成集邮协会会员流失的原因和如何从集邮协会的角度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提出一些浅见。 

    集邮协会会员流失必将影响集邮事业的健康发展 
    有人说,作为一个群众社团组织,人多一些、少一些不会有什么大的不同。本人不同意这种观点,我国集邮的特点之一就是有广泛的群众性,集邮协会会员流失绝不单单是人数减少的问题,会员人数减少是一种外在表现,其中隐含着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集邮协会会员的严重流失势必导致集邮协会的活力、能量和社会影响大打折扣,使集邮事业失掉发展基础,最终将影响到集邮事业能否健康发展。 
    导致集邮协会会员流失的原因不外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押主观上讲,人们的业余生活日益丰富,人们的兴趣、爱好也在变化,人们集藏的范围在扩大,集藏群体在变,单就集邮来看,已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简单的单一集邮发展到现在的集邮、集币、集卡为一体,还有一些集邮者把目光投向了炒股、购买基金、古玩字画集藏等,使得集邮者数量减少。客观上,一些邮票的设计缺乏艺术性,得不到集邮爱好者的认可;有的邮品价格过高脱离集邮群体的实际承受力;发行量过大造成打折;一些集邮公司的违规经营等使集邮者的信心下降。这些因素是导致集邮协会会员流失的客观原因。 

    解决问题必须摆正几个关系 
    造成集邮协会会员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各方面配合才能扼制住这个不利势头。下面笔者仅从集邮协会的角度,针对集邮协会会员流失问题,提出几点对策: 
    一、引导集邮者树立正确的集邮价值观 
    集邮是一项文化活动,由多个环节组成,即:邮票、邮品的设计、制作,集邮公司的销售,集邮爱好者的集藏、鉴赏和研究,集邮协会对集邮活动的组织和引导等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链,缺一不可。其中,集邮爱好者对邮品的集藏、欣赏和研究是最终的环节,也是实现集邮活动根本目的的保障。其他的环节都是为其服务的。 
    集邮价值观是一定的集邮群体在长期的集邮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它一经形成就反作用于集邮活动,对集邮活动起导向作用,并成为人们确定集邮发展总体方向的依据。在我国,集邮被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轨道,通过集邮,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集邮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和根本指导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邮不可避免地与集邮者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保障集邮爱好者正当的经济权益是十分必要的。在集邮活动中应该注重寓教于乐,着重引导集邮者树立正确的集邮态度和高尚的邮德,正确认识集邮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关系,避免和反对集邮活动中的拜金主义倾向,把益智、怡情作为集邮的主要目的。使集邮者把目光从集邮增值转向对集邮品的鉴赏和研究,更加注重它的文化属性,不会因为邮市涨跌和邮价的起落一哄而上或一哄而散,这样做,有利于保持集邮队伍的稳定性。 
    二、以活动和服务吸引邮协会员 
    集邮协会会员是集邮队伍的核心和基础,理所当然地也是各级集邮协会工作的重点对象。开展集邮活动是任何一级集邮组织生命的源泉,活动既可以普及集邮,又能增加集邮的影响力,培养集邮后备力量。只有经常地因地制宜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集邮活动,才能真正吸引集邮者的关注。每年都开展大量的、形式活泼的集邮活动比任何空谈都更管用。 
    作为集邮协会的专职工作者,要真心实意地为集邮协会会员服务,要在脑子里树立这样一种观点———集邮协会为会员做了什么?而不是只要求集邮协会会员为协会做了什么。要树立一切为了集邮协会会员、为了一切集邮协会会员的思想,把为会员办实事、办好事落到实处,切实维护集邮协会会员的合法权益。比如在一些紧俏邮品的供应上应向集邮协会理事、集邮协会会员倾斜。 
    各级集邮协会还应不断探索集邮活动的新形式,利用现代化手段为集邮协会会员提供更加及时、便利、高效的服务,提高集邮协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邮协专职工作者的素质必须提高 
    集邮协会专职工作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当地集邮协会各项工作开展的效果。对于集邮协会专职工作者来说,光有热心和耐心是远远不够的。 
    集邮协会专职工作者不一定都要成为集邮专家,但至少要成为集邮的内行。要想做好集邮工作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比如邮政史、邮票发行史、集邮史、 FIP规则、邮票辨伪知识、邮票市场价格等,还要涉猎相关的民俗、历史、地理、经济、军事、科技等文化知识。作为集邮协会专职工作者,没有丰富的集邮知识,很难胜任工作,更谈不上赢得集邮爱好者的信任,也就难以调动集邮协会会员为集邮协会服务的积极性。 
    高素质的集邮协会专职工作者加上热心和耐心才能真正成为集邮协会会员的贴心人,才能急集邮协会会员之所急,想集邮协会会员之所想;才能得心应手地把当地集邮协会各项工作搞上去。只有各地基层集邮协会搞好了,全国集邮工作才能搞上去,中国集邮才能加快由集邮大国向集邮强国转变的步伐。(裴丽萍)
 
~~~~~~~~~~~~~~~~~~~~~

铁杆邮迷邮市中伤透了心 邮协会员“大逃亡” 
2004-06-07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笔者日前与某系统的集邮协会负责人老凌不期而遇,说及当前邮协的现状,这位铁杆邮迷十分感慨地说,如今的集邮协会,会员寥寥,他这个邮协负责人只是挂挂名罢了。为此笔者作了一番调查,发现近年来全市各集邮协会退会人数剧增。曾拥有3000多名会员的本市化工系统邮协,目前只剩下会员千余人;某大厂邮协会员最多时达300多人,现仅存50人左右。其他如纺织、轻工、铁路、海运等行业的基层邮协会员,与鼎盛时期相比,也都只剩下30%左右的会员。各级邮协连年出现会员“大逃亡”,邮协组织难以为继也就不奇怪了。 
    曾几何时,上海的各级集邮协会会员最多时高达二十余万名,号称占全国邮迷的“半壁江山”。曾几何时,因集邮者众、申请入会者多,各级邮协纷纷提高入会门槛。时过境迁,门庭若市的邮协,如今为什么会变得门可罗雀? 
    低迷的邮市,使邮迷利益受损,是邮协会员“大逃亡”的首要原因。上海邮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市集邮协会个人会员,约有一千多人。二是市集邮协会管理的各区、各系统的团体会员,号称二十余万之众。所有这些邮协会员,都是集邮票品的忠实购买者。然而从1998年开始,新邮表现实在不佳,连续5年打折,让作为新邮预订者的邮协会员不但蒙受经济损失,更有一种受骗上当的感觉——集邮能保值储值的功能和理念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从2001年开始,新邮年年缩量。然而缩量后的邮品供应又出现怪现象——一方面是摇号供应,而能有幸“中号”的邮协会员并不多;另一方面是邮市上,邮品仍整箱在高价交易。如此状况,怎不令广大邮协会员失望伤心?特别是2003年,许多本想收集小版张的会员——其中不乏集邮几十年、会龄超过15年的老会员,因为无法获得预订额度,不得不“挥泪别邮协”。 
    邮协本身工作不力和集邮大环境不佳,是邮协会员退会的又一个原因。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的基层邮协仅仅行使了发放新邮的功能,并没有很好地组织广大集邮会员提高邮识,以增强邮协的凝聚力。随着上世纪90年代的新邮大扩容,邮价下滑乃至跌破面值,基层邮协会员首当其冲地受利益驱使出现了流失现象;而不少国有企业转制后,邮协也就自生自灭,上级邮协却没有及时加以扶植和凝聚;加之新邮发行中出现的不公现象,不少基层集邮爱好者在既没有“自己的邮协”,又无实际利益可得的情况下,只能选择了放弃集邮爱好。有位“逃亡”的邮协会员说:集邮主管部门没有及时有效地防止基层邮协自行解散,在大量流散会员出现后又不作为,上海集邮爱好者锐减在所难免。据悉,许多集邮爱好者脱离邮协后,又成为其它类别的收藏爱好者,如彩票、连环画、钱币等。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邮市、邮协鼎盛时,一些邮政企业和邮协为了争政绩、抢会员预订票,虚报了不少会员数字,随着会员票在二级市场越来越无利可图,以及会员登记的从严,这些虚拟的会员数也由此成了退会数字增大的构成部分。预计,这一因素今后还将成为邮协会员数字减少的诱发点。(记者 邱怀友 通讯员 萧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