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长城》特种邮票即将在8月20日发行,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作为这套邮票设计的学术顾问,参与了从策划、创作,到邮品开发的全过程。
长城专家董耀会谈《长城》特种邮票
《中国集邮报》主任记者 王宏伟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是长城专家,在《长城》特种邮票发行前,本报记者采访了他。
记者:您认为此次《长城》特种邮票的发行,对宣传长城和保护长城有什么特别意义?
董耀会:有集邮者统计,我国已发行了200多枚长城题材邮票,实际上发行的有关长城形象、主题的邮品更多,这些邮票和邮品对唤起人们对长城的热爱,进而提升保护长城的意识,普及和宣传长城文化,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爱长城就是爱我们的中华民族,就是爱我们的国家,在这方面,《长城》特种邮票已不仅是“长城的名片”了,也是“民族的名片”和“国家的名片”了。
记者:是您推荐了许仁龙老师作为《长城》特种邮票的设计者吗?
董耀会:是的。这次中国邮政隆重推出的《长城》特种邮票,在中国邮票发行历史上是非常特殊的,采用一套九枚连体的形式,可以一次性的整体展现长城的全貌。从今年年初开始我就参与了《长城》特种邮票选题的策划,并在策划的过程中始终感到这是一件非常受鼓舞的事情。
由谁来设计《长城》特种邮票呢?我向邮票发行部门推荐了许仁龙老师,我与他近年来有过很多次的接触,他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长城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知道他不仅是优秀的艺术家,更是一个对长城有情怀的人,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出公众对长城的感受,这是我推荐许仁龙老师作为《长城》特种邮票设计者的一个重要原因。曾设计过《泰山》特种邮票的张济平老师的加盟,也为这套邮票的设计增添了精彩的一笔。
记者:据悉您在与邮票发行部门、邮票设计家的多次沟通中,提出了以保存比较完整的、画面感比较好的明代长城作为此次《长城》特种邮票表现的对象?
董耀会:是的。除此之外,我还提出了邮票所表现的长城的具体景点,同时对邮票设计家考察和写生的地点也进行了推荐。去年4月,当正式确定了今年要发行长城邮票的计划后,我和邮票发行部门、邮票设计家的沟通进入了一个频繁的阶段。
我在与邮票发行部门的几次反复研讨中,首先确定了明长城,即以明长城为主线来构思和绘制此次的《长城》特种邮票。中国历代长城在不同的地理线上,如果都选,势必造成邮票画面的混乱。明代长城距离今天的时间最近,修筑水平最高,防御体系最完备。其次确定了九枚邮票的不同画面,即从第一枚到第九枚所选择的长城画面所对应的具体位置。
在与许仁龙老师、张济平老师的多次接触中,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长城的表达与长江、黄河不同,既要宏观把握,又要有微观体现。长江和黄河是自然景观,是河流与山脉及不同地貌的完美结合,可以用俯瞰的方式来表现长江和黄河的广阔、蜿蜒。长城是一个文化景观,是一个文化遗产,可以用俯瞰的方式来绘制,但长城的重点画面,比如烽火台等不能画得太远,要凸显在画面的主要位置。长城与人类在情感上是血脉相连的,甚至已经超越了建筑的本身,故在邮票上长城要给人以亲近感,要有与长城零距离的接触。仿佛长城一砖一石等细节,能可以拿手来触摸。从最后完成的画面看,许仁龙老师、张济平老师体现得非常好。
记者:我知道您在生活中很随意,而在长城方面却是一个很严谨的人,听说在《长城》特种邮票马上就要开印时您还让邮票设计者修改邮票,有这样的事吗?
董耀会:在《长城》特种邮票的创作过程中,我以为给许仁龙老师、张济平老师带来的最大困惑,是长城具体景点的表达以及这些具体景点相互之间的位置。他们多次到长城重点景点去考察,画稿创作得也精益求精。但艺术家在创作时,有时候是强调“艺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在《长城》特种邮票画稿整体已经完成时,我提出了一系列的修改建议,这对许仁龙老师、张济平老师是一个很有压力的事。
最后《长城》特种邮票图稿就要交给北京邮票厂去制版印制邮票时,我对最后的定稿又提出了修改意见——山海关的位置不对。长江、黄河是自然景观,多一道湾,少一道湾,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是可以的。长城则不然,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是不能少一点多一点的,更不能地理位置不对。位于第一枚邮票突出位置的山海关,在长城沿线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景观,如果城门的位置和街区表现的不正确,会遭到集邮者和各方人士的质疑,特别是邮票作为“国家名片”,如果传递出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不正确的话,将是非常不应该的。
我当时在外地出差,只好在电话里反复谈,可能是我的表达不明确,理解不一致吧,改来改去,还是不符合我的要求。一天我从长城上下来已经很晚了,但从微信上看见许仁龙老师、张济平老师修改的图稿,还是有问题,于是我拿起餐桌上的餐巾纸,将我的修改意见以及草图又写又画在上面,然后用微信发给他们,他们连夜去改,改完后再用微信发给我看时,都已经是后半夜了。
由于我的一个意见,让许仁龙老师、张济平老师重画,我知道将会增加非常大的工作量。他们创作的《长城》特种邮票图稿,不只是我们最后看见的定稿,其工作量已远远多于定稿多少倍了。在《长城》特种邮票开机印刷之后,我对他们开玩笑地问,是不是一边改稿一边骂我呀?他们回答说骂没有,但真是气得够呛,但气得再要命,也要改,因为长城专家董耀会说了要改啊!我和许仁龙老师、张济平老师是多年的朋友,长城邮票的创作过程,又增加了我们的友谊。集邮者要记住,他们两个真是特别好的艺术家和《长城》特种邮票的设计者。
记者:您认为此次《长城》特种邮票的发行与其他邮票发行有什么不同?
董耀会:此次《长城》特种邮票的发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中国集邮总公司更多地关注了长城的保护。今年是“长城保护条例”颁布十周年,在这个时间点上,发行《长城》特种邮票,同时还为“长城保护条例”发行个性化邮票、明信片等,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中国集邮总公司的所作所为已经不单纯是为了发行一套邮票了,而是从更高、更宏观的角度,拓展长城的影响力,激发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集邮者对长城的了解和保护意识。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中国集邮总公司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也反映了中国邮政人对长城的一种社会责任和担当。作为中国长城学会的副会长、一名长城保护从业者,我为他们点赞。
记者:您个人与长城的经历在长城界家喻户晓,但集邮界了解的不多,请您告诉集邮者,您与长城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
董耀会:我个人与长城的经历其实很简单。我最难忘的事还是508天的考察长城。我和另外两人于1984年5月4日从山海关出发,走了508天时间到了嘉峪关,对长城做了一次系统的全面的考察。有了这样一个过程,也促使我在考察之后一直再做与长城有关的事。有很多的年轻朋友曾问我,你从一名工人成长为长城方面的专家,30年始终在做与长城有关的事,有什么体会与我们分享。我的体会很简单:长城是一部历史大书,我走了30年的长城,读了30年的大书,但这部大书我至今还没有读完,还没有读透。
记者:《中国集邮报》在很早以前就有“中国长城集邮协会即将成立”的报道,但始终没有成立起来,此次《长城》特种邮票的发行,是否是一个契机?
董耀会:我始终认为,集邮是一个特别好的平台,我曾经和全国集邮联沟通过,准备成立中国长城集邮协会。此次《长城》特种邮票的发行,以及同时推出品种繁多的长城邮品,加大了对长城保护和宣传的力度,将会影响更多的喜欢长城的人加入到集邮队伍中来。配合《长城》特种邮票的发行,九个省同时成立了十五家长城主题邮局,也将对中国长城集邮协会的成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相信中国长城集邮协会成立之际,将会集合起国内外众多的集邮者。
记者:我知道您个人也集邮,请问您集邮生活中最自豪的一件事是什么?
董耀会:我个人的集邮不值一提,我很喜欢集邮但不是很专业,更不全面。我的集邮专题还是集中在长城方面,特别在考察长城时,我会做一些长城方面的邮品,如明信片、实寄封等,用于个人收藏和寄发集邮同好。
我集邮经历中最值得自豪的一件事,就是中国长城学会与全国集邮联联合设计、印制、发行的“长城百关”纪念封了。在普28长城邮票发行之后、普29长城邮票未发行之前,我提议推出一套“长城百关”纪念封,选择历代长城的著名关口为纪念封图案,一共108枚,分五组,与普29长城邮票同步问世。除第一组是贴用的普28长城邮票外,后四组都是贴用的普29长城邮票。这套“长城百关”纪念封的发行,对宣传长城、保护长城在全国、特别是在集邮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长城专家董耀会在长城
王宏伟摄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