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通常建立在平原或山顶,用于存放高级别修行者火化后的残骸或结晶体(俗称“舍利”)。在佛教产生的2500多年间,世界范围内曾经出现过亿万座佛塔。如今在这些佛塔中,哪座佛塔历史最悠久、级别最高呢?那就是位于印度中部的桑奇古迹(也称桑奇三塔)。
它们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甚至更早的时候,其中,桑奇大塔高16.5米,直径36米;桑奇二塔年份是所有世界遗产级佛塔中最古老的;桑奇三塔是三座佛塔中年代最晚的,修建时间是公元前1世纪。它们是世界所有佛塔的祖先。1989年,桑奇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堪称“世界第一佛塔”。
能置身于桑奇古迹,有幸亲眼见到桑奇古迹栏楯上象牙一般颜色、象牙雕刻一般精美的雕像,能亲手抚摸穿越2000多年的精美文物,是一生的幸事。这些雕刻都是公元前的作品,它们出自当地艺术大师之手,每一幅作品都有准确的解释,比如《乘象入梦》,端坐于中间的是释迦牟尼佛陀的母亲摩耶夫人,旁边有两只大象站在荷叶上,正在为夫人喷水沐浴。
桑奇佛塔作为印度最重要的古迹,曾经两次上过印度邮票。1949年8月15日,印度建国后发行的第一套普通邮票的第8枚就是桑奇大塔的东门;1994年4月4日发行的第八套普通邮票的第4枚是桑奇大塔全景。印度邮政发行的风光古迹邮票非常少,能两上邮票的古迹就更稀罕了,由此可知,桑奇古迹是多么重要和珍贵。
我有幸在2013年和2014年两次到印度旅行。第一次步入桑奇古迹景区已是将近正午,印度的旱季艳阳高照,2000年前的佛塔美丽异常。我如同置身于经典文物的海洋。在告别这里之前,我没忘记去桑奇的原地邮局,因为不寄出世界遗产原地封会让我的行程不够完美。
桑奇古迹原地邮局位于去往桑奇古迹的必经之路上。那天,邮局里只有两位工作人员,其中一位是局长。他们非常友好,看到我随身携带的油墨以及他们并不陌生的火漆,特别是我带的皮垫上印有“中国邮政”的字样,他们很好奇。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印度邮政的员工是公务员,他们一般都有较高学历,待遇优厚。印度邮政是政府部门,没有要完成的指标,也没有业绩考核。在这里上班,他们说着标准的英语,喝着下午茶,非常悠闲。
2014年春天,我再次独自到印度旅行,去桑奇古迹看佛塔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桑奇古迹最美的时间是每天的日出,为了看到这最美的景象,我赶了半宿的火车,到达桑奇的时间是凌晨3:30,我不得不在火车站唯一的“客房”内睡了3个小时。有趣的是,火车站的值班人员非常认真,经过仔细登记后还给我开了发票,那间50平方米的空旷大屋子里有很多蚊子,我支付的400卢比(约合人民币40元)可以享用24小时,他给我开的发票居然是一张手写火车票。
桑奇古迹景区内没有卖水和食品的地方,尽管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水和饼干也就支撑了8个小时。不管疲惫成啥样,去邮局仍然是“规定动作”。还是这家邮局,还是空旷无人,不同的是这里换了局长。一年过去了,我的油墨和皮垫没变化,我的火漆技巧已今非昔比,上次的酒红色经典火漆已经发展成仿翡翠压花火漆。看着我加盖火漆戳,那位局长的惊讶和喜悦溢于言表。他问我想喝咖啡还是可乐,这还用说吗,一瓶冰凉的可乐被我一饮而尽。我用这里的日戳和风景日戳分别加盖了原地封,实寄过程奇迹般顺利,这些原地封先于我回到了北京,且全品相、无褶皱。出于对人类古迹的景仰,我又花了几十个小时,把我见到的风景画到了信封上,作为对过往旅行经历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