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竟远:天下景区均收费,为何偏和草原天路过不去?

(2016-05-17 13:18:58)
标签:

张北

草原天路

收费

旅游

分类: 旅游、风光、民俗、传统文化
天下景区均收费,为何偏和草原天路过不去?

2016-05-14    作者:刘竟远   来源:大好河山张家口(微信公众平台)

    本平台近日跟踪报道了草原天路收费事件,引起很多网友关注。刘竟远先生向我平台供稿,对草原天路收费事件进行了深度解析。观点因人而异,有异议者可文明阐述观点。

刘竟远:天下景区均收费,为何偏和草原天路过不去?

    近日, 河北省张北县的草原天路又名声大噪了, 随着闻名遐尔的草原天路收费消息的发布,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引发了全国网友的极大兴趣和议论,网上网下唇枪舌战,十分火爆。中央和各地方媒体纷纷报道,甚至还吸引了国外媒体的关注,使得草原天路有意无意中又火了一把。 但这次惹来的大多是批评和质疑, 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网友和媒体对收费都表示了意外和不解。首先发难的是新京报和央视,其它网络和纸质媒体纷纷跟进,大有兴师问罪之势,质疑草原天路收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认为收费理由不充分,程序不合法,缺乏法理依据等等。然而,事情果真如此吗?其实,他们根本不了解当地实情,没有搞清楚天路的性质,很多不明就里的网友也是人云亦云,跟着起哄。
    他们质疑的焦点之一,认为天路是一条普通的县级公路,依据《公路法》规定,二级以下公路是不能收费的,然而,事实上天路根本就不是一条一般意义上的运营公路,即不是一条从事客货运输的交通公路,也从来没有长途客货运车辆从那里走过。既然收费与否的标准是以该道路是公路还是景点来衡量,那么草原天路恰恰原本就不是一条普通公路, 哪有交通公路不修在平地却故意修在重峦叠嶂的高山上的?哪有公路全程限速30公里的? 而且一年中有近半年的时间是封路的。天路两端的牌子上也都明确标有“百里坝头风景线”和“草原天路”的字样,天路西线更是一段断头路,直接通往白龙洞景点(远期规划通往尚义的大青山国家森林公园)。以此判断,天路从来就不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交通运输公路,而是一条地地道道的高原自驾和骑行的旅游线路。早在2009年建的时候规划设计的就是一条高原旅游观景大道,两端也没有城市或乡镇连接,而张北和崇礼两县城之间交通往来根本不走这条路,所以几乎看不见客货运输车辆往来通过。当地政府不可能投巨资在那地广人稀的崇山峻岭上修建这样一条利用率很低的通勤公路。可能大家有所不知,在地理上那里是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气候寒冷,本来没什么路,只是村落之间有一些断断续续的乡村小道或土路,是当地政府为发展旅游才修建了这条风景观光大道,由于沿线和周边还散落着一些自然和人文景观,如石柱群、古长城、古战场、地质公园、风电公园、原始森林、军事工事、苏蒙联军烈士陵园、北方丝绸之路、湖泊和梯田等,之后又陆续修了一些旅游设施,所以天路就是一条纯粹意义上的风景区,只是这个景区沿道路成带状分布,现在已被市批准省备案的三星级景区,以后还要开发成三百多公里的五星级景区,所谓草原天路就是由景区外的207国道通往景区内的一条旅游通道,并不是什么县级公路,所以收费并非没有依据,况且收费是针对整个景区收的,因为若不在入口收,方圆几百平方公里的景区范围如何去收费?且景区内各景点再无任何额外收费。天路自2011年修建以来一直没有收费,至今已有5年之久, 但这并不意味着永远不能收费,也不能认为不收费就是应该的, 随着草原天路的声名远播,每年来天路旅游的游客迅猛增长,去年多达几十万人,自驾车最多时达一万多辆,人满为患,给天路本身、周边环境和当地村民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堵车严重,垃圾遍地,农田被踏,草场被毁,狼烟四起,给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难道这些由游客带来的种种恶果都让当地人民来买单吗?显然很不公平。所以,作为景区适时适当地收费是必然的,是符合规定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有关草原天路的性质,也为4年前(2012)新华社的一则报道所证实:新华网石家庄7月6日电(记者巩志宏)张北县从去年(2011年)开始建设百里坝头风景线,投资3亿多元沿坝头山脉蜿蜒建成了全长130多公里的旅游公路,将沿线分布的古长城遗址、野狐岭古战场、桦皮岭原始森林等大量生态景观、历史文化景点串联起来。同时,坝头沿线还是三北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林草覆盖率达70%以上,游客可一览沿途原生态的自然景观。百里坝头风景线共覆盖6个乡镇,张北县将在沿线村庄打造集汽车营地、文化长廊、农家山庄等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开发区,带动坝头沿线农民致富。
    所以,至此草原天路的性质已十分明确,对于媒体和网友的质疑和批评,我并不认同,作为景区收费,有理有据,合理合法。试问同样是景区,凭什么天路就不能收费?照这么说中都草原也只不过是围起来的一片草原,不也在收费吗?周庄不就是一个庄吗,怎么收费就能被理解,视为正常呢?黄山不就是一座山吗?怎么也要围起来收费呢? 这样收费的例子全国比比皆是。如长城、崂山、壶口瀑布、漓江、婺源、千岛湖、九寨沟、云台山、隐水洞、峨眉山、北海银滩等等。请问哪有不收费的景区?云南好多景区除了门票、景点收费外,还额外收取80元的城市维护费呢。 一座山、一条河、一个洞、一座桥、一个村庄、一片花海都可以收费,草原天路收费怎么就不行了呢?天路近年来建设了不少的景观和营地,投入巨大, 而景区的建设、发展、运营与维护都需要经费来支持。有人说美国的66号公路都没收费,殊不知美国的大部分景点都不收费,中国的景点能做到这一点吗?既然都做不到,为何一味苛求草原天路呢?所以他们以公路法为由批评当地不能收费是站不住脚的。毫无疑问,天路收费有理有据,理直气壮,应当坚持。根本不存在该不该收费的问题,天下景区可以收费,草原天路一样可以收费。你不让收费可以,中国其它地方的景区若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草原天路也绝不会收一分钱!

    我感觉中央民族大学的一位教授说得很在理, 他说:必须搞清楚天路的属性,天路最初没什么路,就是山间时有时无的小路,后来是一条简易通勤路,沿途风光秀丽,拥有多处遗址,也是一条集观光、历史文化、商道、科学探索为一体的道路。依托天路发展成观光、休闲、科研、体验一体化的景区,这正符合建设准公益性景区、打造“名胜风景区”的范畴。而这类型的景区有黄山、黄龙、漓江、故宫、神农架等,天路完全可以此做参照。既然是景区,就得维持正常运转,依据相关法规对天路进行收费是合情入理的。收费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收益,而是管理。

    我倒想问问那些说草原天路收区区50元钱就是杀鸡取卵的人,别的地方几百几百的收就不是杀鸡取卵了?与其它景区动辄一二百元的门票相比,与那些巧立名目,大票套小票的景区相比,草原天路的50元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中国整个景区门票的价位都偏高,天路这个价算是低的。不过有些委员的建议可以考虑,如对本地人群、外地游子和多次游天路人群的适当优惠等。

    至于张北县政府有无收费资格,我们只要看看《河北省价格听证目录》(冀价政调【2015】282号)就知道了,目录中第五项“利用公共资源建设景区门票价格及景区内交通运输价格”,明确听证组织部门为“省、设区市、扩权县(市)价格主管部门”。张北县是扩权县,当然有权制定草原天路门票价格。

    说到这里,我们应该很明白了,草原天路和全国其它景区一样既是大自然惠赠给当地的宝贵财富,是草原上的一颗明珠,同时也是人为开发建设的结果,如果想长久保护好利用好这片大自然恩惠给人类的宝地,需要当地政府的不断投入和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也需要游客理解、配合和爱护,而不是只知道放任游览恣意践踏而不想一点付出,如果这么大的景区光靠一个贫困县的财政支持,显然每年几千万元的投入是当地政府承受不了的。收费的目的一是发展旅游,带动当地经济,造福一方百姓,一是更好地建设景区,保护环境,使之可持续发展,为游客服务,不要认为收费就是损害游客利益,大逆不道。因此,草原天路收费合情合理,合法合规。

    张家口是东方古人类的发祥地,更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全中国长城最多的地方和中国第一条铁路的终点,而坝上草原又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文明的交汇地,还是2022年冬奥会滑雪举办地,来此游览不仅能饱览北国大好河山,而且还能领略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至于收费后游客减少不用大惊小怪,天路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有限,游人和车辆减少未必不是好事,届时可将客流分散引导到附近其它景区,坝上属草原丘陵地貌,应该给人以空远辽阔的感觉,不能以城市旅游模式经营管理,所以天路内不能无限制地人为建设太多的农家院、酒店、接待站和游乐场,规范烧烤,严禁游贩,特别不能建设三层以上的楼房,住宿和交易市场不能紧靠天路,千万不能太过商业化、人造化,那样就失去了原生态的特点,尤其注重保持草原天路特有的自然风貌。要逐步往天路两厢发展纵深旅游,带动更多地方受益。同时也不能为景区内商户眼前利益和无理诉求所绑架,应从长计议,做到可持续发展。

    草原天路远期规划目标是300多公里,横贯坝上坝下数县,应该从长计议,统筹规划,分期建设,不能以一地一段或局部考虑问题,并考虑远景目标与山西大同地区和承德坝上景区相连接,这样对张家口的旅游事业的大格局大发展不无脾意。

编辑:小崔     
作者:刘竟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