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嘉璐:《中国茶文献集成》序

标签:
许嘉璐中国茶文献集成序 |
分类: 人物、历史、地理 |
许嘉璐:《中国茶文献集成》序
2016-05-01
来源:26国学网
编者按:在许嘉璐先生的倡议和指导下,中国文化院携手同愿堂创办人李阳泉先生共同编纂了《中国茶文献集成》一书。该书收集了自西汉至民国茶类专著、期刊430余种,合编为50册,是迄今为止收录茶文献时间跨度最大、资料最丰富的一部大型茶书集成。许嘉璐先生欣然为之作序,详文如下。
友生李君陽泉,雅好文化典籍;投身商海,立志略積所餘即以刊佛典、傳書法,謂以綿薄為振興傳統文化助。果然,其所為者,皆以精美為的,漸為僧俗所贊。去歲來見,又以集、印茶事之古代及近世文獻設想相告。予以為,刊印茶事文獻既為中華典籍整理之一脈,亦契合時代之所需,故贊許之,復為其略陳蒐集、去取、編排諸事之鄙見。其時也,予私忖之,以為茶事資料繁多,散落多地,蒐、董皆非易事,況後續之印、刊、售,亦雜而煩,非同於前此其所做諸書也。不意未及經年,李生復來,告以是夏其書即將面世。噫,何以如是其迅也?詢之,蓋有識者皆知茶乃中華之瑰寶,中華乃茶之祖源;而茶事見諸著述者,全球以中華為最;況世界飲茶之量,僅讓于水,茶之研究亦漸成國際顯學。今集茶文獻於一秩,非止有功於中華,亦全球之所須也,故知陽泉之志者參與紛然,協力成之,其事速就,豈不然乎?
予聞之喜,遂從容言曰:“予致力中華文化與猶太、天主、基督、伊斯蘭諸文化之對話,以為論述各自倫理、信仰固所必須,然一味述理、思辨,即或引據豐贍,剖析深邃,終嫌抽象隔膜,難以沁人心脾,遑論擴及大眾。而中國醫學與茶事,為中華文化之縮影:天人合一、順應自然,身心通和、愛己及人……即涵於一診一方、一葉一杯之中。豈但與外人相論應如是,即今之國人,就醫、啜飲,家常事也,如知其然復知其所以然,則中華文化之基因愈深愈堅矣。今也,爾著意於此,與予所思通矣。”
陽泉聞之,曰:“唯唯!然則,先生即以此意序《集成》,可乎?”不得已,遂為之書曰:
鴻漸《茶經》論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飲、之事、之出、之略、之圖,茶事備矣。披覽其後論茶之書、文,鮮有逾其畛域者。吾輩生於陸公千二百年後,讀先哲之文,拜先賢之賜,所述不當有所逾越乎?
固也,今有化驗、顯微之器,遂能知“采不時、造不精、雜以卉莽,飲之成疾”之所由,而其所涵蘊哲理為何?器械岂能知之。又,《經》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今人概無異詞,然售家之譽茶,每謂產於某地,其地雲霧、日照若何,而不及爛石、礫壤,何也?史稱陸羽嘗遷太常寺太祝而不就,又謂其“潔其行而穢其跡”以遠應對,“聞人善,若在己;見有過者,規切至忤人”,“與人期,雨雪虎狼不避”,是其嗜茶與其為人如痴,一也。史谓《茶经》之后,“天下益知飲茶矣”,斯乃陸公之賜,而世之習茶、研茶、飲茶、嗜茶者,能如茶聖之淡名利、遠是非、諾必誠者幾人?此不當為今之愛茶、頌茶者所應反復倡之者耶?
西方之飲茶,蓋自十七世紀始。其初,僅為王室、貴族所独享,至十九世紀中葉,東印度公司遣諜反復來華,入浙皖,攀閩崖,盡盜我精華茶種、茶技,廣植之於其殖民地印度、錫蘭諸地,茶乃漸為西方民眾所得嘗。幸也,盜蹠入人之室,盡取其財物、篋櫃、鎖鑰而去,然不能得其室主人之精神,以其心目唯有物質、金錢而已矣。故今西方制茶之技層出不窮,所獲利潤遠逾於中土,而迄未得茶事之精髓,甚或飲法亦有悖茶之本性。今欲其民之心性與茶合,體認天地之性,廣及萬物,造福宇內,則尚需二十一世紀之中華紹介、傳播之!
“中華重史”,冠蓋古今寰宇,人所盡知。“史”者,非史書之謂,乃先民、聖哲之智慧耳。《集成》既出,有志於茶事者皆可置之几案,時時翻檢披覽,含其英,嚼其華,化入己身,傳之其人,則茶魂將為人類所共有,斯亦太平之世所應具者耶?此乃余寄望于《集成》,且將為中華茶魂為世界所賞而禱之也。(来源
嘉言天下微信号)
后一篇:[转载]法国报刊上百年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