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郑严-
-郑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6,138
  • 关注人气:1,4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制晚报》昨天报道“箭扣长城迎客松之死”

(2016-05-04 15:08:18)
标签:

北京怀柔

箭扣长城

迎客松之死

壹现场

崔毅飞

分类: 长城活动、长城报道、长城评论
《法制晚报》昨天报道“箭扣长城迎客松之死”

《法制晚报》昨天报道“箭扣长城迎客松之死”

箭扣长城迎客松之死
2016-05-03    壹现场   作者:崔毅飞
     
《法制晚报》昨天报道“箭扣长城迎客松之死”
▲松树生前图片  王一舰(网名老陪)摄于2009年

        箭扣长城是万里长城的著名险段,一株顽强存活于城墙上的油松,成为箭扣的标志性景观,各路游人多在此留下过精美照片。
        近日有人发现,这株箭扣的迎客松已彻底枯死。
        林学专家在接受壹现场记者采访时指出,城墙上养分贫瘠是松树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游人造成的伤害,加速了其生命终结。

《法制晚报》昨天报道“箭扣长城迎客松之死”

        4月30日,北京又被雾霾笼罩,记者来到位于怀柔深山区的西栅子村,能依稀望见蓝天。北京结上的油松已死,村民多有所耳闻。有人说是天旱致其死亡,也有人认为是游客的频繁造访,毁掉了这棵树。
        北京长城的总走向主要分为东西、北西两个体系,两体系在西栅子村的分水岭上会合,这个会合点被称为“北京结”,是箭扣长城的标志之一。
        一株油松扎根于北京结附近的城墙上,傲视苍穹的气势,为静默的城墙注入了一丝生命。
        如果说鹰飞倒仰代表了箭扣的险,那么北京结与松树的共存,则是人文景观与大自然生命的完美融合。

《法制晚报》昨天报道“箭扣长城迎客松之死”
▲千年来,它深深的扎入城墙汲取养分,而今,裸露的根系已被游客踩秃


现场 | 迎客松已死,仍有仰慕者合影

        徒步攀爬1个半小时,记者登上了北京结。即便油松已死,仍有不少游人与枯树合影留念。

《法制晚报》昨天报道“箭扣长城迎客松之死”

        一位吉林白城的游客,正是看了网友们的照片慕名而来,他将其誉为箭扣的“迎客松”。可惜迎客松树叶已经掉光,树皮大部分脱落,只剩光秃秃的枝干,主干上还能发现签字笔留下的字迹,树根牢牢扎进城墙的石头缝,好像一位坚强的士兵,生命终结却站立不倒。
        油松高约3米,并非挂牌保护的古树,树冠整体向关外迎敌的方向倾斜,即便树叶全无,仍不乏飘逸之美。
        向导、当地村民蔡井录说,这棵松树有上百年,原来旁边还有棵小的,被人称为“姊妹松”。小的已死多年,从前年开始,“姐姐”的长势出现衰败,去年年底彻底枯死。

《法制晚报》昨天报道“箭扣长城迎客松之死”
▲被砍断的树枝已被游客摸得光溜溜

《法制晚报》昨天报道“箭扣长城迎客松之死”
▲大部分树皮已经脱落

追访 | 人为破坏 屡禁不止

        2009年,中国长城学会会员王一舰曾登上过北京结,并为这棵松树拍照。在他的印象里,当时针叶尚绿。时隔七年,不仅是松树枯死,旁侧的长城垛墙也存在新的损毁。
        王一舰认为,经常有驴友爬树拍照合影,导致箭扣松不堪重负最终死亡。希望抬脚的人能够自律,保护环境、保护生命、保护文物。
        2011年,就有媒体曾以《踏孤松合影 驴友犯众怒》为题,报道游人站在箭扣松树上拍照,结果受到众网友斥责。有人称这种做法败坏了驴友的名声。

《法制晚报》昨天报道“箭扣长城迎客松之死”

《法制晚报》昨天报道“箭扣长城迎客松之死”
▲游客攀爬松树的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年1月5日,《经济日报》发表评论 ——《如此毁损“姊妹松”情何以堪?》。文中称扭曲的“寻找刺激、征服自然”的激进观念,是户外运动者亟须正视的积弊。从箭扣松上的游人照片不难看出,有不少驴友把成功登顶的喜悦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和草木之上。

《法制晚报》昨天报道“箭扣长城迎客松之死”

《法制晚报》昨天报道“箭扣长城迎客松之死”

        壹现场记者在网上搜索“箭扣松”,发现相关的精彩图片数百张,一是反映出此地的沧桑之美,同时也反映出游人造访之频繁。照片中不乏游人与松树合影,爬树的现象的确存在,但并非普遍现象。起码从照片上反映出,大多数游人还是能够与松树和谐共处。
        近日,中国长城学会《万里长城》编辑部主任郑严,在微信群里问及箭扣松的近况,立刻引起讨论。对于迎客松之死,很多人表示出对于生态环境的担忧。
        2011年,郑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如果继续这么破坏下去,箭扣松这一景观很快将不复存在。五年的光景,郑严的预言成为现实。


管理 | 形同虚设的禁爬规定

        2006年公布的《长城保护条例》:有组织地在未辟为参观游览区的长城段落举行活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对个人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村口的售票处,名为“北京西栅子生态观光园”,游客须购买20元的门票才能进村,其中不少人是奔箭扣长城而来。
        以险著称的箭扣长城,时常传出游人摔伤的消息。登长城还要跋涉曲折多支的山路,为了保险起见,记者以游客的身份,雇用了一位当地村民引路。能看到雁栖镇政府设立的标志牌,提醒游人“未开发长城,禁止攀登”。生态园设立的游人止步,止字被抹掉一笔,变成了“上”。

《法制晚报》昨天报道“箭扣长城迎客松之死”


专家解析 | 人为伤害致松树死亡加速

        对这株油松的生长与死因,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森林生态学和森林培育学博士生导师罗菊春,进行了分析。

壹现场:
        传说箭扣迎客松有上百岁。测量其胸径约为22厘米,首先请您判断一下它的树龄。
罗菊春(以下简称罗):
        油松的树根深入到城墙的石头缝里,石缝内含水及矿物质元素,但是缺少有机质养分,因此树木的生长速度会很慢,远不及平原地区,判断其树龄约为70年-80年。
壹现场:
        这株油松是自然形成、还是人为栽种呢?
罗:
        通过以往的研究经验,鼠类或鸟类,经常会采食树木的种子,很有可能在搬运过程中,将一粒松树种子掉在了城墙上,机缘巧合地生根发芽。动物传播树种的现象非常普遍。
壹现场:
        请您分析一下这株松树的死因。
罗:
        松树虽耐旱,但随着生长,所需养分会越来越多,而城墙砖石供给的养分有限,已无法满足其生长需求,树木也就慢慢枯死。就像一个人,长期营养不良,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壹现场:
        有人指出游客爬到树上照相、扯拽树叶,导致了松树死亡。这种判断是否成立?
罗:
        一棵树如果频繁与人发生接触、碰撞,树上的嫩芽很容易受伤。一是花芽,没有了花芽,树就不能开花结果;二是叶芽,没有了叶芽,树叶会越来越少,导致树木光合作用的能力下降,无法吸收养分,无法吐出二氧化碳。树皮遭到破坏,还会影响树木呼吸。如果人为接触的几率较大,必然加速树木的衰败甚至死亡。
壹现场:
        在很多长城学者看来,生出茂密的植物,是对长城建筑结构造成威胁,而对待这株松树的态度却截然不同,能否谈谈您的看法?
罗:
        不要小看植物的根,它能将石头拱起来,逐渐形成对建筑结构的破坏,长城学者的担忧是正确的。但这株油松就像黄山的迎客松,已经形成景观文化,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要区分对待。再有类似情况,应该为其浇水、灌以有机质(分解掉枯枝烂叶),并立牌提醒游人爱护树木,尽可能延长树木的寿命。希望通过箭扣松这一事例,唤醒人们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了解掌握哪些错误行为,会对树木造成伤害。

记者手记 
        这棵松树虽然不是挂牌古树,但箭扣的知名度不言而喻,加上这些年频繁上镜,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它的死亡,牵动着很多长城学者、驴友、游人的心,具有很高的关注度。
        出发前,记者购买了花费千元购买了登山杖、护膝等装备,假期来回驱车近300公里,自掏门票、花钱雇向导,闷热的雾霾天,艰难地登上让人生畏的箭扣长城,就是为了坚守“必去现场”的信仰。
        希望我们的报道,能够引起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思考。

文并摄   崔毅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