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清史研究资讯:舆地志——现存最完整的一份唐代地理全图数据集

(2016-05-01 20:09:26)
标签:

舆地志

分类: 资料、趣闻、知识
舆地志| 现存最完整的一份唐代地理全图数据集
2016-04-27 明清史研究资讯

作者:汪前进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此处有删节,参考请按原文。
“舆地志”栏目编辑:郭永钦,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博士。

摘要
中国传统测绘学研究中存在着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虽然历史上流传下来大量较高水平的地理全图,但迄今尚未找到一份具体用来绘制这些地图的原始数据集,也不清楚古人如何绘制成这些地图。笔者通过认真分析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发现其中的方向和里程数据就是用来绘制地图的。

中国传统测绘学研究中存在着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一份具体用来绘制地图的数据集。究其原因:客观上讲,是古籍中缺乏明确记载;主观上讲,是人们不清楚这种数据集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因而对一些流传下来的数据,尤其是夹杂在叙述文字中的数据熟视无睹,未能引起重视。

笔者通过认真分析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户})一书中的大量数据,发现它不仅是唐代用来绘制地理全图总图的一份数据集,而且也是流传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地理全图数据集。结合其它文献分析可知,类似这种数据集,唐代至少有4份:《括地志》、《通典•州郡典》、《旧唐书•地理志》三书所载和李吉甫的这一份。然而它们的源头远可以追溯至东汉。

明清史研究资讯:舆地志——现存最完整的一份唐代地理全图数据集

唐代所绘地理全图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可据此数据集复原一幅唐代地理全图。由于我们认识了唐代地图数据集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从而也找到了东汉、刘宋、宋元明清各代残缺或完整的地图数据集,这就为研究从东汉至清代的地图数据的精确程度、数据集与流传下来的地理全图的关系、古人如何用这些数据绘制成地理全图等问题提供了全新的宝贵史料。

1、《元和志》的基本情况

《元和志》是唐代宰相李吉甫所撰。李吉甫生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卒于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一生中先后任屯田员外郎、刺史、翰林院学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节度使、集贤殿大学士等职。此书撰成于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次年他又作了一些补充。除此书外,他还撰有《百司举要》、《六代略》、《元和国计簿》、《古今地名》、《十道图》、《删水经》等。

据作者自序,《元和志》所记“起京兆府,尽陇右道,凡四十七镇,成四十卷。每镇皆图在篇首,冠于叙事之前,并目录两卷,总四十二卷。”它是以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大簿》规划的十道为纲领,配合当时的47镇,分镇记述了府、州与所属县的等级、户、乡的数目,四至八到的方向和里程,开元、元和年间的贡赋,以及政区沿革、山川江湖、盐铁矿产、拓荒垦田、军事要塞、兵马配备等。原图在宋代就已佚失,虽然如此,《元和志》仍是流传至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全国地理总志。

明清史研究资讯:舆地志——现存最完整的一份唐代地理全图数据集

2、“八到”的具体内容

《元和志》系统地使用和录载“八到““八到”的内容包括方向、里程、终点、至到数量等,书中“八到”只用于府州级,而不用于县级。

书中记载的方向不是一般所认为的仅8个,而是16个。书中有时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前各加一“正”字,这4个方向在唐杜佑《通典•州郡典》中称“四至”;而东南、西南、西北、东北4个方向在古籍中常被称为“四隅”。该书中还用了正向微偏的8个方向,这8个方向不仅是此书首次系统使用,在它以后也未见用这些名称,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8个方向名称为:正东微北,正东微南、正南微东、正南微西,正西微南、正西微北,正北微西、正北微东。

上述16个方向在书中的使用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府或州中,同一个方向有时用到不只一次,多可达4一5次;二是这16个方向并不是每个府或州全都用到,最多的用到8个不同方向,最少的仅用2个。如京兆府就用到了8个方向。

《元和志》中所记里程并不是两地的直线距离,而是路程。此书所载里程均用“步”和“里”为单位来表示,“步”和“里”是同一计量体系中的大小不同单位,两者间可以换算。有的里程用“里”作单位时,不仅有保留个位者,而且有保留十位或百位、甚至千位者,这表明此里程可能是一种约数。

明清史研究资讯:舆地志——现存最完整的一份唐代地理全图数据集


“八到”中的里程表述方式有四种::第一种是直接给出具体的数目,第二种是约数,第三种是叠加,第四种是无里程数,如:永州“西至叙州南郎溪,山悬险不通,无里数。”安南府“西北至姚州水陆相兼未有里。”里程的类型里程可以分成三种:第一种是陆程,包括山路、逾山、沙破等,第二种是水程,第三种是水陆兼程。
所谓“终点”是指计算里程的终点。“八到”中所记的“终点”有都城、府州治、县治、境界、山和水等。

《元和志》在各县条下记载有该县治至府或州治的里程。今存有里程和方向的县有1278个。该书中所记县治至府(州)治的方向和里程与“八到”中用法含义相同,只是各县治只有至自己的上级行政单位府(州)治的方向和里程,而没有至其它郁近府(州)治的方向和里程。县下一级行政或军事单位和自然地物也只有一个至所在县县治的方向和里程。

3、作为地图数据集的证据

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分述:《元和志》是一部地理总志,它记述全国的地理情况是以节镇为纲,节镇下分府州、府州下分县,县下再分城、镇、关、口、山、岭、水、泽等,有条不紊。作为一幅全国地理全图也应该是以行政区域为单位,节镇统府州,府州统县,县统城镇、山水等。因而地理总志《元和志》与全国地理全图的表述上是统一的,不象《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所撰《水经注》是以水道为纲而联结各府州、县等,水流经地则记,未流经地则不记,其顺序是从源至流,不是按行政区划的等级原则记述的。

以县为基本行政单位:《元和志》中所记录的府州有259个,县有1315个,今存有里程的县有1278个,由于今书已残,推想原书记录的县比此数更多。因而,根据上文分析可以确定:《元和志》所记录的府州、县的方向和里程数比《华夷图》多得多,完全符合绘成一幅以县为最基本行政单位地理全图的需要。

记录有主要山体的方向和里程:《元和志》中光标有里程的山名有近二百个,重要的也有60多个。记录有大的江河湖泽的方向和里程:《元和志》中记有方向和里程的江河湖泽名有近百个,跨州跨县的大水体,有多个方向和里程的记录,如黄河便有60多个方向和里程数据。据此,可以在地图上绘出黄河。除黄河外,还有大江、淮水,以及这三条干流的较大支流均有较为详尽的里程、方向记录,据此可以具体地画出图来。记录有海岸线的方向和里程:《元和志》上有36条关于海岸线的记录,据此,也可以概略地画出海岸线来。

明清史研究资讯:舆地志——现存最完整的一份唐代地理全图数据集

控制点与极坐标投影法:中国传统的地图学中并无经纬度的概念,所以测绘中也就不会用经纬度的表示方法。那它用的是什么方法呢?《元和志》中所有的府州治都有一个至上都、东都的方向和里程。反过来说:二都均有至各府州治的方向和里程。从地图学的意义上讲:这“二都”就是全国地图数据的起算原点。又由于各县治只有一个至府州治的方向和里程,府州治的位置确定了,县治才能确定,故此府州治可称为一级控制点。县以下的地理要素也只有一个至该县治的方向和里程,县治的位置确定了,它们才可以确定,因此县治也可称为二级控制点。有了原点,控制点,又有了方向和里程,使我们很自然地想到这就是极坐标投影法。

《元和志》所记录的极坐标法并非一孤立的现象,它前承汉魏,后启宋元,是一种延续上千年而又行之有效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