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39岁老戏楼坍塌 铭牌显示为“区重点文保单位”

标签:
房山老戏楼文物保护单位 |
分类: 长城保护、文物保护、自然保护 |
北京339岁老戏楼坍塌
铭牌显示为“区重点文保单位”
2016-04-15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李嘉瑞
位于房山区南窖村的一座康熙年间始建的老戏楼突然坍塌。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吴晓平认为,戏楼年久失修且无保护措施,应该是属于自然坍塌。
记者在坍塌废墟中发现一块铭牌,上书:南窖村戏楼,为房山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窖古戏楼
始建康熙年
戏楼位于北京西南的房山区南窖村。古时这里是矿区,热闹繁华。南窖村又是矿区的中心,因此就有了这样一座戏楼。戏楼未倒塌前,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吴晓平曾经来此考察过。他回忆,这座老戏楼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后为抱厦扮戏房。抱厦的扮戏房此前早已坍塌,戏台山墙也早就消失,仅靠十根柱子支撑着,这也就是古代建筑为何“墙倒房不塌”。在戏楼正中的脊檩上,写着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重修于清光绪十年。如此算来,这座戏楼已经建成339年了。吴晓平认为,戏楼最有价值的地方,第一点就是写明了始建的年份。在北京其他的村戏楼中,还没有发现写明始建年份的。此外,就是戏楼的梁檩上,画满了彩画,这在山区的戏楼中也是不多见到的。吴晓平回忆,那些彩画不仅有人物故事还有渔樵耕读、骏马异兽甚至龙纹饰。
戏楼突倒塌 疑年久失修
村民回忆,戏楼是在4月8日晚6点10分左右倒塌的。当时并无先兆,村里的村民都在正常生活,突然就听见“嘎巴嘎巴”的响声。出家门一看,村民们才发现老戏楼已经塌了。目前,倒塌后的老戏楼仍无人清理,房梁、柱子就堆在地上,仍然和刚坍塌时候一样。
2014年,吴晓平曾经探访过戏楼。他说,那时候就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村民也证实,戏楼一直没人修理,也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吴晓平说,邻村也有老戏楼,已经采取支撑等保护措施。但南窖村戏楼作为房山区挂牌的文物单位,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保护、修缮措施。
南窖村附近的矿区早已停止开采,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出外打工,住在村里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孩子。古时候热闹非凡的老戏楼,早已荒废。
铭牌显示为“区重点文保单位”
根据房山区文委的网站记录,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南窖村戏楼等级为“房山区不可移动文物”,属于“普查登记项目”,但并不属于国家级、市级或者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样,在北京市文物局的网站上,关于房山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录中,也没有“南窖村戏楼”的条目。
不过,在倒塌的废墟中,记者发现一块不锈钢铭牌。牌子的落款为房山区文物保护所,2015年10月设立,上面写着“南窖村戏楼”为“房山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上午,记者电话联系了房山区文委文物科,工作人员表示,南窖村戏楼倒塌事件发生后,村里第一时间就把情况上报给了文委,文委也立刻派人到现场查看了解情况。
对于是否属于区级重点文保单位,工作人员表示,还要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才能得知。
本报记者 李嘉瑞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