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最悠久的廊桥——婺源彩虹桥

标签:
江西婺源彩虹桥廊桥 |
分类: 世界遗产、文物、建筑、考古 |









~~~~~~~~~~~~~~~~~~~~~~~~~~
(再借用一篇写的很美的文章)
承载乡愁的婺源彩虹桥
2014-11-21 来源:苏州日报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这样的婺源,我在心里已念了百遍千遍。这个暖和的秋,我抛下一切,奔向她的怀抱。
桃源人家,梦里家园。我知道,婺源,是可以寄托乡愁的地方。童年的江南,一直烙印在我的心深处,可是,婺源的古村,比我童年的江南更加恬静,更加清秀。这里,青山笼翠,绿水晶莹,一个个小村依山傍水,黑瓦白墙的徽派建筑,错落有致,宛如天然的水墨画卷。
走过江湾、李坑、汪口……最能承载我乡愁的,便是这里的桥。清晨,薄雾飘渺,太阳从山间渐升渐高,那一座座桥,沐着朝霞,在雾中若隐若现。“岸柳吻池舞绿纱,石桥吐雾绕农家。”在这样的“仙景”中,农家人的生活拉开了帷幕:水牛被主人牵拉着从桥上走过,一只鸟儿落在牛背上,逍遥地唱着清亮的歌。桥下的河岸边,一群女人洗着衣裳,溪流从山间而下,跃过一道道平缓的山石。潺潺的流水伴着女人们的欢声笑语,从桥下穿过,向下游奔去……
婺源的桥有木桥、石桥、廊桥,不管是哪一类型,都古色古香,历尽岁月的沧桑。在这些桥中,彩虹桥,是我最钟情的一座。
面对彩虹桥时,一种惊艳与震撼穿胸而过。它真如一座彩虹,架于一泓清流之上,在两岸青峰对峙中,更显出“长虹卧波”的气势。那一个个桥墩,如一排准备就序的船队,正在等待一声号令,扬帆远航。
这座位于婺源清华村的彩虹桥,始建于南宋,已有八百年历史。全长一百零五米,由二头引桥、四墩五间和六亭五廊构成长廊式人行桥。桥基四墩青石叠砌,呈半截船形,石缝间窜出一棵棵不知名的花草树木,两桥墩间用木梁横联,上铺木板成桥面,椽瓦结顶为廊,两侧围于木栏。有交通和供人休憩双重功能。彩虹桥是古徽州最古老、最长的廊桥,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之一”。
当年,电影《闪闪的红星》就在这里取景。青山倒映入水,岸边竹林青翠,竹筏在河面上缓缓移动,一切都不曾改变,远远而来的,是水的欢歌和那桥下孩儿戏水的笑声。那笑声,在静谧、青幽的山水间,有着珍珠入盘的清脆。站在桥上,往上游眺望,五座连绵的山峰,形似笔架,导游告诉我们,这山就称笔架山。山脚下一泓碧波,就是“小西湖”。明嘉靖年间,吴派篆刻祖师文彭,应他的学生婺源人何震之邀,来这里游玩,文彭欣然在临水石壁上题刻了“小西湖”。
桥头有一座水车磨坊,那巨大的水车在阳光下静默着。过去的几百年,人们排着长队,在磨坊里舂米、磨粉。这里,曾是全村或周围几个村最热闹的地方,如今,这水车完成了它的使命,却成为我们走进历史的一个入口。这样古老的作坊,会有多少故事在岁月中演绎?那水车边长在河中相依相偎的鸳鸯树,便是爱情的象征吧。它们在水的滋润下,盘根错节,枝叶缠绕。浪漫的廊桥,总不会缺少浪漫的氛围。
虽然,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但我却把满满的乡愁交给了这婺源的彩虹桥,我把我的梦,也遗落在了古朴的桥上。
□顾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