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耀会:《长城的区域》(中国文物报连载-6)

(2016-03-02 21:36:18)
标签:

董耀会

中国文物报

连载

长城的概念

长城的区域

分类: 出版、宣传、研究、论文
长城的概念之长城的区域  

2016-02-16   作者:董耀会   来源:中国文物报​

        长城分布地域范围很广,有些朝代的长城在一条线上或相近,有些朝代的长城则相距甚远。经过历代的建设和增筑,长城遍布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国家文物局于2012年6月5日正式公布,历代长城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共15个省、市、自治区。此外,现在蒙古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境内也保存有部分中国古代长城的遗址和遗迹。

       长城农牧交错地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地域。在这个地域,特别是长城内外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居住方式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历史上生活在这个区域的各民族,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演进及政治模式、文化形态等诸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曹大为在《凝聚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评长城的历史作用》中说“长城的具体形制、方位走向大体依据生态环境、政治形势、经济状况、民族关系、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点而定。”“由于其中一些因素的变化,历代王朝对筑城的态度兴废不一,其位置走向也因时因朝代而异。”

       历史文献中常见“北边”、“北疆”等称呼,多数指的是与长城有关的区域。其中用“北边”来记载的相对较多,《史记》中便有10余篇近20处,如《史记》记载:“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用“北疆”来记载的相对较少,如《汉书》记载:“绾自同闬,镇我北疆。”

       从历代长城发展的总体情况看,长城建筑从东到西呈带状分布。这就决定以长城为中心形成的长城区域同样呈东西向带状。现代学界也常将这一区域称为长城沿线、长城地区或长城地带。

       欧文·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在《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中将长城区域称为“长城边疆地带”。通过研究长城及其周边区域,他认为长城边疆地带是“被历史的起伏推广而成的一个广阔的边缘地带”。拉铁摩尔对长城区域的考察,比较早的注意到长城内外及周边区域的人地关系,注意到这一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

       林沄则在《中国北方长城地带游牧文化带的形成过程》中将长城区域称为“中国北方长城地带”。“‘中国北方长城地带’,并非指历代所筑长城经由的全体地域,而是指古来中原农业居民与北方游牧人互相接触的地带。”从这个立论中我们可以看出,长城地带包含不同经济类型及不同文化的族群相互碰撞与融合的特点。农耕社会和游牧社会以长城为中心,在长城区域长期相互影响。

       尽管不同学科在研究长城区域的历史时使用的名词不一致,所涉及的区域范围也略有差异,但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长城区域是农牧交错地带,与应对农牧两种经济类型的发展和交流有着密切关系,并对中国历史产生重要影响。正如拉铁摩尔所说:“长城一带既是中国辽阔边疆的缩影,也是反映中国历史的视窗。”

       拉铁摩尔、林沄为代表的中西方学者,密切关注长城区域时间、空间及活动在不同时间、空间的族群之间的演变和互动关系,关注长城区域多数地段与农牧交错带基本重叠的特点。这一地带范围很广,游牧与农耕两种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的界线却并不十分明确。东西横跨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多个省、市、自治区。历代修建的长城,基本上就位于这个区域南北摆动。

       长城区域与农牧交错带基本重合,是历史与自然双重因素共同作用和互相影响的结果。这个地区宜耕宜牧,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可以选择农业或牧业作为其主要经济类型。一般来说农牧交错带以北的人越来越趋向选择牧业;以南的人则选择农耕种植者占有绝对优势,这是人类适应自然的结果。随着这两种经济类型的区分,也产生了不同的族群、文化,并进而产生出不同统治体制和政权。这些政权组织,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要,选择相应的制度以维护对其族群的统治和管理。

       以农业立国的政权,往往在大幅度地开疆扩土之后,选择维护既有的成果,而不是将控制范围无限扩大到无回报或者少回报的草原区域。农耕政权会往北争取土地,但不会无限制地向北拓展。魏琦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性评价与生态治理研究——以内蒙古林西县为例》中认为,在这种情况之下“农牧交错带两侧不同的政治经济集团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互竞争、相互冲突的状态,为生存空间而竞争、争斗甚至合作。”

       在中国古代,受自然环境变化和长城内外政治势力强弱变化的影响,东北、华北和西北绝大部分长城区域在不同历史时段,农牧交错带、农牧分界线也呈现南北移动。

       除自然变化的影响外,各时段长城区域的具体位置与长城两侧政治势力的强弱也有较大的关系。农耕政权强大时,修建的长城相对靠北;游牧政权强大时,修建的长城一般会南移。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耕政权的管理区域,进而影响到长城的修筑位置。秦长城位于战国燕长城以北,汉长城则在秦长城之北。金界壕与秦长城相比,有些地段的地理位置还要更靠北,明长城则向南退移很多。    (六)

(2016年2月16日第3版)​

董耀会:《长城的区域》(中国文物报连载-6)

董耀会:《长城的区域》(中国文物报连载-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