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明朝大同那些事儿(3)——数风流人物,还看洪武年间
(2016-02-26 19:17:07)
标签:
山西大同刘媛洪武年间 |
分类: 出版、宣传、研究、论文 |
明朝大同那些事儿(3)——数风流人物 还看洪武年间
山西大同 刘媛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3月,大同都督汪兴祖出兵朔州的时候,留守将领童存道在阳和城(今大同市阳高县)北面的断头山上遇到了蒙古骑兵,正好主力部队都随汪都督出征了,敌众我寡,形势对明朝军队很不利,但是他们临危不惧,奋力拼杀,仗是打赢了,但是明军的首长童存道阵亡,以身殉国了。
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蒙古骑兵入犯武、朔,明朝大军在临江侯陈德、革昌侯郭子兴的带领下前去抵抗,大部队一到,蒙古骑兵闻风丧胆,连夜逃跑了。这年8月份,副将军李文忠主动出击,打击蒙古骑兵,活捉了他们的太尉伯颜不花。
早在李文忠打下东胜刚回来,蒙古首领王保保就又来打大同的主意了。那时候,大将军徐达、副将军李文忠和冯胜都驻扎在代县与崞县,听说大同又陷入危机,马上再次奔赴大同。正是十一月份,到了猫儿庄(今阳高北部)遭遇大雪,只好在雁踏堡暂时停留。不想徐达的巡逻兵抓到了蒙古骑兵的通信兵,徐达仔细询问,竟然得知不光大同一带大兵压境,东边的怀柔也有伏兵,于是赶紧调整部署,分头进攻,战事又是照例的顺利,几场战斗都打赢了,还活捉了蒙古骑兵的首领,可是大头目王保保(即扩廓帖木儿)偷偷溜掉了。
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的时候,李文忠带兵屯扎在代县。几年来尽管重兵把守,蒙古骑兵仍然屡次侵犯大同以及附近地区,忍无可忍的朱元璋终于被激怒了,下了一道诏书给李文忠,命他全权处理这些事情。李文忠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派了一个姓景的武将出征,在大同东部的白登山与敌决战,活捉了一名元朝的重量级人物——国公勃罗贴木儿。
这年8月,李文忠乘胜追击,从大同发兵,一鼓作气将大宁、大石崖这些蒙古人聚居地全部拿下,一直杀到丰州,把酋长给杀了,捎带着连部落里众多的高级官员司徒答海俊、平章把都、知院忽都得都杀了,酋长的妃子蒙哥颓也被一同杀了。这一通毫不留情的灭绝砍杀着实吓着了其他蒙古族部落,他们意识到明朝开国皇帝生气了,后果很严重,大酋长乃儿不花实在没辙了,硬的不行,决定来软的,于是派出使者前来拜访李文忠,央求别再打下去了,满口服输写保证书不说,还许下钱财酒食犒劳明军。李文忠把情况汇报给皇上,朱元璋见局面已经可以由自己掌控,孤军深入大漠未必是好事情,再打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了,下令接受乃儿不花的陈情,大军回还,李文忠就满载着战利品回到了大同。
李文忠打到丰州的时候,他的同事冯胜号称“征虏大将军”同时去平定蒙古草原上的散不剌,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将这些地区扫平了。估计乃儿不花是眼看着这两股庞大的力量步步逼了过来,再打下去估计自己的性命都成了问题,实在沉不住气了,才举着白旗、赶着牛羊向李文忠低头服输去的。但是无论如何这对刚刚确立的明朝政府是一件好事情,自此,明朝北部边境开始不受蒙古族侵扰,随后的20多年里大同一带边境安宁,朱元璋没在这事情上再费过脑子。
总观以上史实,朱元璋时期一直致力于改朝换代,战争频繁,所谓乱世出英雄,所以征战在大同地区的将星可谓繁多,他们的战绩可谓光辉灿烂,这些军人们无一例外地有着一往无前荡平天下的勇气,谱写出一曲曲豪迈的英雄之歌。在这些人的赫赫战功里,一个崭新的明朝诞生了,一个新生的主权安定了。尽管从今天的角度看,整个明朝276年的历史里存在着各种各样令人论说纷纭的问题,但是明朝早期还是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在国号为“洪武”的30来年里,巍然屹立的边关重镇大同重新散发出了一种阳刚雄宏的光彩,真正成为了北方锁钥,这光彩来自那些大无畏的军人们。
前一篇:节后的八达岭长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