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海南东方市

(2016-01-29 11:28:14)
标签:

转载

分类: 旅游、风光、民俗、传统文化
原文地址:海南东方市作者:老_普

东方市

 

古镇州城遗址

  位于东方镇中方村东北。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北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提刑王祖道渡海观风,谓黎地广袤,都县稀疏,奏请于生黎之地立镇州以加强统治。其下辖通华、四达两县,扼守着古代琼西通往五指山腹地的交通要道。四年以后即政和元年(1111),以镇州出差货物不多,中间并无人旅往返而遂废止。古镇州城为石城,呈正方形,每边200米,面积约4万平方米。今只见土城,辟东、南、北三门。城墙最大残3.5米,顶宽1米。城墙外有6-8米的护城壕,西北角最深处尚达3米。东门外紧挨护城壕是墓地,城外东南还有砖瓦窑址。现遗址上散布砖瓦碎片,有的瓦片上有戳印痕或文字。出土宋代陶瓮等。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虞山摩崖石刻

  位于东方镇中方村和天安乡陈龙村交界的东方河虞山河段(本地黎民称之为石书河)。石刻刻在河东岸的大石上,共有三处。其一为大元军马到此石刻,字大20厘米,直书阴刻,其下有人迹马蹄印。与乐东县尖峰岭大元军马下营石刻同一字体,为元代都元帅朱斌在至元三十一年(1294)春正月镇压黎民起义后,为了昭示威德而作。其二为踞石吞流石刻,学大15厘米半见方,直书阴刻,朱鉴题,无年款。1923年陈汉光题刻抚之化之石刻,字大25厘米见方,横书楷体阴刻。下有17厘米见方的癸酉秋末至东方村开会陈汉光题,分两行,均横书。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元军马屯兵场

  大元军马屯兵场位于新街镇付马村。附马村,有文、吉、符等 12个姓氏1600多人,其中文姓据传为南宋名臣文天祥的后裔。至今在附近的缺口岭下,仍有一处大元军马到此的摩崖石刻,佐证元朝至元七至十六年(12851294年),世祖忽必烈多次举兵伐黎,的确来到过东方。岭下附马村东南面的跑马道和练马场正是700年前元佥海北海南肃政廉访司事大都军行部率大元军马” 军屯练兵的场所。

 

解放海南烈士陵墓

  位于新街镇北黎村西面的北黎河岸高地上。1950422日,黄竹、美亭大决战后,敌军全线溃退南逃,我43129师一个团行程六百多里,51日凌晨2时,向驻守小岭村敌军发起进攻,全歼守敌,这是解放海南的最后一战。50年代,为纪念解放海南牺牲的烈士规章建造的。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陵墓由正门、墓道、方塔、墓地和纪念碑组成。正门为拱形,高约6米,宽4.4米,两边翼展各8米,拱形横额中间书解放海南烈士陵墓。两边饰以花草图案,并延伸到翼展。墓道长约100米,中央立一高约4.5米的三层砖砌方塔,顶部对角饰四个大鹏鸟。墓地(陵墓),由水泥建造,略似方形,长13.5米,宽12.8米,高1.2米,中央立纪念碑,高4.5米,顶端饰五角星。正面阴刻。为解放海南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陵墓外有高1米的围墙和墓门。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横四特司令部旧址

  位于新街镇北黎村西南的高地上。北黎,面临有北黎港,是琼西陆海交通的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9年秋,侵华日军占领了昌感沿海的各个港口,在北黎设立了日本横须贺军港第四特别陆战队司令部(简称横四特司令部),是日本侵略军在琼西的重要军事基地和屠杀日志士的魔窟。日军投降后,此地由国民党部队接管,成为反共反人民的据点。解放后为我驻军某部的营地至今。旧址占地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现存横四特司令部办公大楼,一间弹药库和军火库。办公楼建于1939年冬,为东洋式建筑,钢筋水泥结构,阔112米,进深15米,中间正门上方有水泥钢筋修建的岗楼,内部则以木板隔成大小不一的日式风格的房间。现外貌基本保持完好。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八所万人坑

  位于八所镇西南部的海滨沙丘。面积约200平方米。1939年秋,日本侵军占领了昌感沿海地区。为了掠夺闻名于世的石碌富铁矿资源,便从其占领区内的广州、上海、江门、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强抓或诱骗民工及1000多名英国、印度、加拿大等国战俘来到海南岛,为修建石碌矿山及其附属工程石八铁路,八所港及东方水电站充当苦役。其中投入八所港工程修建的劳工就有2万多人。劳工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力和皮鞭下受尽迫害,自19413月八所港开始动工修建,至19435月建成使用,2万多劳工只幸存下2000人左右。日本侵略者在港口东南方约1公里处的荒滩上,挖了约200多平方米的大坑,将死者全抛到坑里,大坑里层层叠叠地填满了尸骨,这就是万人坑。它是日寇侵琼、掠夺中国人民财富、残杀中国劳工的罪证,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蠓蚁坟

  蠓蚁坟位于罗带乡月村西南的确干水塘岸坡上。墓主高事章,明末感恩县北富乡人(今罗带乡月村)。幼小就谙熟骑射,成人后服役军中,勇略过人。明末黎乱,不少村庄遭劫,高事音遂率乡勇征黎,兵败。撤退时驱马入月村干水塘饮水,被追击的黎人射杀于塘中。传说尸首漂到岸上,蠓蚁堆土营葬,故名蠓蚁坟。现墓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重修。座南向北,占地面积约25平方米。有碑亭,高约3.5,墓 封土高约3,墓前立石碑3,主碑中署大明始祖功著忠勇讳事音高三公之墓,墓保存尚好。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龙县治遗址

  位于感城镇入学村西侧的海滨。这里原有一座九龙山,传说山下藏有九条龙,故县城建在九龙山而得名。据《琼州府志》记载九龙县自汉元封元年(前110)建府于九龙山。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立感恩县,但县治仍在九龙县旧址。明正统年间(1436-1449)将县址迁往中和乡(今感城)。九龙县城遗址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今尚存有城池的断墙残壁,破砖碎瓦,县城旁边的九龙烽火台,始建于明代,尚存有一米余高的台基。遗址证明了东方是琼州较早开发地之一。

 

感恩县治遗址

  位于感城镇感城村。隋大业三年(607),朝廷在汉代九龙县旧址(今感城镇入学村西,西临北部湾)置感恩县,县治设在九龙山。明正统年间(1436-1449),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军事防御的需要,县治南迁中和乡(今感城村),筑土城。据《琼州府志》载:筑城周三百九十四丈,广一丈,高丈二尺,雉七百五十,窝铺二,辟门三。后因年久失修,倾圯。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复修。感恩县治作为东方历史上时间最久的县城历经500余年。感恩当时在城中建有学宫(孔庙)、城隍庙、关岳庙以及政府各衙门。今城墙仅剩墙基,护城河仅城外西南部都尚存浅浅的宽6-8米的痕迹,城内亦仅存学宫(文庙)和关岳庙,其余建筑无存。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感恩学宫

  又称文庙。位于感城镇感城村。始建于宋,原址在今感城镇入学村。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明正统年间迁至今址。明万历十——二十五年(1582-1597)随县治迁往大雅坡(今感城镇生旺村)。万历二十五年(1597)县治迁回今址后重建的。由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灵木星 门等组成。清嘉庆0年(1815),知县时待朝改建了大成殿和崇圣祠。今仅有改建后的大成殿保存下来。明伦堂和崇圣祠除基础外已被改建他用,其余建筑无存。大成殿平面为长方形,抬梁式木结构,有16根柱支撑,面阔五间,18.5米,进深10.5米,重檐歇山顶。殿内的塑像,祭器及碑刻等文物均荡然无存。现大成殿为感城镇粮所使用。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雅坡县治遗址

  大雅坡县治遗址位于感城镇生旺村大雅坡上,依山傍水。明万历十年(1582),为更好地控制黎地和防御海盗,感恩县治从中和乡(今感城村)东迁大雅坡(今生旺村),故感恩县当时也称大雅县。大雅坡感恩县治呈方形,每边长约300米,城墙高约3米,顶宽3米,内土外石,城辟东、南、西三个城门和北部一个小门,城门由三合土砖砌。城外有护城壕,宽5-7米,东部最深处尚达3米。遗址保存一段20米长的石砌城墙,出土衙署宫殿的墙基,明代的砖和瓦当以及陶瓷器。该遗址对研究明代感恩县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以及民族关系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楼公坟

楼公坟位于感城镇布磨村东知县岭南麓。楼公,名吉福,黎族峒首,士官。其墓建于明成化四年(1468),座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墓碑刻感恩县士官知县楼公之坟。为花岗岩石砌造,由墓 和 顶的石层两部组成。石砌墓 分五层,底四层均为长方体,向上逐层收分,第五则比第四层外伸出4-8厘米,四周成斜坡瓦陇状,坡高4厘米,第五层之上砌歇山顶小石屋。为三进院落。第一进和第二进屋中分别置有石香炉和墓碑,不巧玲珑。第三进无物。该墓曾被盗过。墓身石板也被撬移位数厘米,但保存基本完好。为研究明代的葬制、葬俗和民族问题提供了依据。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麦家祠惨案旧址

  位于感城镇感城村西北角的麦家祠内。麦家祠建于民国初年。194593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投降,抗日战争结束。当时,琼崖特委南区军事指挥部(专门负责日伪军受降和扩大武装力量)昌感县委派第二支队第三大队副政委张愚和和昌感联县副县长王廷俊带领新编的第八中队和地方民兵共103人,到感城外围活动,准备接受日军武器。但张、王二人盲目运行,丧失警惕,把部队开进麦家祠驻扎。日伪军拒绝向我部队投降,伪军和日顽军这时乘机纠集300余人的兵力,突然对麦家祠发动围攻。我军与敌激战五、六个小时,由于日军的暗中配合,加上我援兵增援不及,又错误地死守麦家祠不肯突围。结果除4人外,王、张和其余97名战士装烈牺牲,日伪顽军联合制造了麦家祠惨案。旧址占地面积约100多平方米,为二进格局,由正房、厢房和走廊组成。正房为面阔三间,进深13檩,硬山顶式砖瓦木结构。外有围墙。1983年,人民政府进行了维修。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