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的美丽乡村到底是什么样子?
2015-12-16 山东省旅游规划院
美丽乡村,我们的重点是乡村,这是根本。而对于“美丽”,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农村人和城市人的理解差异更大。新农人,其实是“美丽乡村”工程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也是建设力量之一。我们要建设怎样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应该基于乡村的价值考虑这个问题。
➤ 乡村的价值
乡村的价值,不是单单是由景观和房屋构筑的表象,也不单单是为人们提供生活空间的地域。从不同的层次,乡村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从文化的层面看,乡村是记载乡愁的场所,每一个乡村都有它独特的乡土文化、乡土符号,这些看似微妙的东西,正是人们乡愁之所在。
从市场的层面看,现在蔓延的“城市病”是一种精神危机,它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生存压力、心理危机、环境危机、健康危机、食品危机、教育危机等等。我们的乡村价值就体现在田园风光、民风民俗、乡村美食、乡村生活等方面上,恰到好处的解决了市场需求。
从社会的层面看,乡村,是社会发展的根本。
“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特殊社会形态,使得我国必须以农立国,从农村入手,以教育手段,以改良主义的方法来建设乡村,改造社会。
➤ 如何建设美丽乡村?
建设设美丽乡村,更多的是从乡村价值出发,修复传统,复兴文化,对接外援,激活内生。打造群众为本,产业为用,生态为体,文化为魂的村落。
谁对乡村最熟悉?谁对乡村最有粘性?毋庸置疑,是群众。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找一些思维开放的、对美丽乡村建设有热情的、有奉献精神、有德行、有能力的人出来作为我们美丽乡村建设的助手,这样我们就能找到打开乡建这扇门的钥匙。
群众为本: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做,自己管。
产业为用:因地制宜,精准定位,深度整合,文创增值。
生态为体:尊重自然,保护乡愁,修旧如旧,完善配套。
美丽乡村建设,需融入生态文明的理念,还乡村绿水青山。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乡村之美首先美在山水,美在田园,美在山水林田湖的有机统一。在一定意义上,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需读得出历史,记得住乡愁,不仅美在山水田园,也美在淳朴,美在文化。许多乡村自然山水景色可能较为普通,可同样有活力有人气,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农耕文化底蕴深厚。这说明,文化是美丽乡村之魂、之韵,有了它就有了灵气和魅力。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体现有实际意义的内涵,不只是看上去很美,还有业兴之美、家富之美、人和之美。各方推出的美丽乡村,除山水田园和历史文化外,当地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美丽乡村必须有综合的内在,才能让生态、业态、文态、形态的理念融入到乡村生活中。
美丽乡村建设,应该各具特色,不同地域和由不同人组成的乡村各自有精彩的篇章,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看看各地美丽乡村创建的经典案例,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或地域的、或民族的、或文化的,实现了形与神的统一。复制品,只会有一个热闹的开头,终究会变成一潭死水。
美丽乡村建设,要与城镇化建设同步推进。城镇不是乡村的对立物,乡村也不是落后的代名词,乡村和城镇各有其存在价值,乡村和城镇应当交相辉映,才能使各自的价值得到更大程度的体现。
➤
美丽乡村如何给人带来获得感
案例悟出真道理
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获得感
“获得感”来自
日渐美丽的乡村环境和日趋完备的基础设施
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原动力来源于农民群众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的强烈期盼。村容改善是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最直接变化。规划科学,如光明村、许谷堆村;旧村换新颜,如费村、沈圩村;民族特色浓厚,如回民许庄。除此之外,美丽乡村还持续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使农民群众的生活日趋舒适便捷。
改善农村环境,打造美丽乡村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宿州市为例,结合“三线三边”暨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加大对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的环境整治力度,每个中心村配备1名环卫专干,300-500人配备1名保洁员,3-5户配置1个垃圾桶,实现了生活垃圾及时清扫、收集,日产日清。如今,各示范村还不断完善提升村内污水管网和雨污分流设施,首批已建成的美丽乡村示范村的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处理率达到100%。
“获得感”来自
更加丰厚的收入和更多的财富源泉
产业是美丽乡村示范村农民“获得感”不断提升的源泉。宿州市以美丽乡村示范村为圆心,充分挖掘辐射半径内的特色资源和禀赋优势,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致富。据统计,2013年度36个省级示范村农民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以上,25个村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过万元。
同时,市财政每年安排“酵母”工程专项资金,在每个示范中心村各建设20亩蔬菜大棚,一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6万元。其中,2013年度36个示范村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
财富源于就业。宿州市采取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市县工业园区结对共建的办法,由工业园区提供启动资金,帮助中心村土地整理,中心村整治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供应工业园区;工业园区优先录用结对中心村的务工人员。
宿州现代制鞋产业城与埇桥区灰古镇付湖村结对共建,鞋城先期提供启动资金1亿元和不低于1000个就业岗位,支持付湖村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解决农民就业。同时,各示范村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民可优先在村内家庭农场、合作社内就业,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获得感”来自
更加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更充实的精神享受
美丽乡村不仅是“物的新农村”,更是“人的新农村”,倡导文明乡风,带动农民过上文明的新生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各示范村还广泛开展文明户、“乡村美好家庭”、“好儿女”、“好媳妇”、“好婆婆”、“贤德榜”等文明新风评选活动,积极宣传文明新风,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着力提升村民整体素质。
各级政府积极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办农民文化乐园、政府购买服务“送戏下乡”,示范村通过建设农民大舞台,让农村群众休闲有去处,活动有载体,为农民群众带来了充足的精神享受。
各示范村还强化文化设施配置,办事大厅、文体活动室、计生服务室、卫生室、农家书屋、便民超市等一应俱全,配备了书籍、资料、碟片,配置电视机、电脑、多媒体放映机等设备,用于村民的日常学习和娱乐。村民活动广场上,电子显示屏、灯光篮球场、乒乓球场、健身器材等体育设施配套齐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