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燕赵都市报:河北青边口长城已化为碎石 城砖被村民垒猪舍

(2015-11-10 18:21:51)
标签:

燕赵都市报

河北青边口长城

长城保护

分类: 长城保护、文物保护、自然保护
河北青边口长城已化为碎石 城砖被村民垒猪舍 
2015-11-10   来源:燕赵都市报   记者 蔡洪坡/文 史晟全/图  

燕赵都市报:河北青边口长城已化为碎石 <wbr>城砖被村民垒猪舍

  青边口长城位于张家口宣化县境内,是一段没有城墙的长城,碎石块堆积在一起,依着山势,延展开来,宛若一条卧在山岭上的长龙。10月22日,在一场秋雨后,记者造访青边口长城,见到了云雾中青边口长城的另一番景象。青边口长城每隔 500米,就有一座敌楼,由于年代久远,或因战争破坏,或因风吹雨打,敌楼早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坍塌。而坍塌的长城墙体,则以一段段颜色迥异的乱石堆的样态,坚强蜿蜒在崇山峻岭之巅。

  城砖流落为民居墙院
  量尺寸,数数量,用GPS仪定位……10月22日上午,记者抵达青边口村时,宣化县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正在村民赵海旺家的一堵外墙前普查城砖。
  郑东升,宣化县文物局局长,按照省文物局下发的文件指示,他率队在宣化县境内52公里长城沿线的30多个村子走访,尽可能地将每一块城砖登记入册。
  在长城沿线,像青边口村这样的村子里,长城砖随处可见,有的是城堡外墙的砖,有的是敌楼的包砖。它们有用于盖房的,砌院墙的,垒猪舍、鸡圈的,还有铺地的,等等。
  青边口村原本是一个城堡,四周原本是高约数丈的城墙,城墙用黄土夯筑,再包以城砖。随着战争消弭,驻军撤防,村民住了进来,逐渐形成了村落。如今,四周的城墙早已不在,只有村北还残留着一小部分坍塌破败的黄土墙。
  一场秋雨过后,空气中泛着一丝凉意,站在高处远眺,几缕炊烟袅袅,村子安详静谧。
  青边口村距长城约有5里地,村子因长城而生,因长城而兴。这段长城留给了村民诸多记忆。
  郑东升说,青边口不仅为军事战略要地,也是通往塞北的重要通道。清朝时期,这里曾是蒙汉贸易之地,商客往来不绝,市场繁荣。至今,村里还保留一处李姓晋商为落脚而建造的四合院。
  80岁的村民李天正说,自己幼时听村里大人说,国民革命军29军宋哲元部的战士常在村西城墙根操练、跑马。

  没有城墙的长城
  去往青边口长城,一条水泥路在山间蜿蜒而上。
  这是一条新铺的水泥路,村民称其为奥运通道。2022年冬奥会的大量雪上赛事将在崇礼举行,而宣化和崇礼以长城为界接壤,这条水泥路成为宣化到崇礼的最近路线。
  车子盘旋而上,海拔越来越高,秋雨后的崇山峻岭云雾缥缈,一座座敌楼不时拨开雾气露出脸来。
  在一处敌楼前,记者与郑东升一行停了下来。
  敌楼高约十余米,四周杂草丛生,棱角处已经坍塌,露出了里面的黄土。在敌楼的西面中间,略微向里凹进去。郑东升说,每隔500米左右,便有一个敌楼,用来瞭望,守卫,点狼烟发警情。而这条凹进去的槽,大概就是守卫的战士通过云梯上下,将城砖磨掉了一部分。
  在云雾间继续前行,一处乱石堆出现在眼前。郑东升说,长城到了。
  历经数百年风雨,见证了世事更迭变迁,这里的长城已没了城墙,原来巍峨于山岭间的墙体已化作一堆堆大小不等的石块,散乱地铺在山上,依着山势,延绵不断,铺展开来。而这些石块的石质,蹲下来细细观察,先是有一段全是红色的片状砂质岩,上面斑斑点点,生出了黄绿色的苔藓,据称是一种常见于河滩、被当地村民称为“红磨磨石”的石头。后来一段,则又成了青白色的不规则石块,与红磨磨石迥然不同。
  继续沿长城东行,一座坍塌过半的敌楼映入眼帘。郑东升说,抗战时期,这里发生过一场惨烈的战斗。“1937年,日军从北面攻来,与守卫官兵发生激战,日军用迫击炮轰塌了敌楼。故这座敌楼称之为打豁台。”

  他浪漫地守护着长城
  到青边口长城不得不提一个名叫李荣的村民,他还有一个身份——— 青边口长城义务保护员。
  在村民眼里,李荣是个怪人、“野人”,长年生活在山上,把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全部都花在了种树上。登长城前,村民就告诉记者,“李荣长年在山上。你们到了长城,站在高处大声喊两嗓子就能找见他。”果然,这招很灵验。听到有人喊他,李荣如履平地一般,很快从一处山底跑了上来。
  55岁的李荣头发已经花白,语速飞快。他在沟底养了几十头羊,盖了一间小屋,平日就住在山里。
  一个人在山上生活,不会孤独吗?李荣说,不会,尽管自己学历不高,但喜欢看书、写东西,“看书的时候,书里的人物就好像在我身边一样,一点也不孤独。”非但如此,李荣还很浪漫。在山顶一片平坦的高地上,李荣修建了一个圆坛,上面摆着一个沙发,天气好的时候,李荣就坐在沙发上远眺、打盹儿。
  十几岁时,李荣就常到长城这里打柴,就被长城的魅力完全折服了。那时,长城周围还是一片荒山,出于对长城的敬畏和热爱,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李荣就开始在长城周围的山野里植树。多年来,李荣种下了数十万棵树苗。为此,2000年,李荣荣获了福特汽车环保奖。如今,抚摸着一米多高的油松,根据松树枝分层,李荣就能判断出这是哪一年种下的。
  李荣说,每年五月的时候,长城最美,漫山遍野的山桃花、黄刺梅、野刺玫、胡玫竞相开放,把整个山野装扮得五颜六色,长城就卧在山花的海洋里。

  长城保护面临难题
  说话间,李荣将记者带到一处黄土堆前,要不是他提醒,恐怕很难看出这是一个烽火台。烽火台包砖全部脱落,填筑的黄土堆历经风雨不断缩小,“照这样下去,若干年后,只怕会消失了。”
  近年来,各地长城都发出了告急,尤其是“野长城”坍塌十分厉害,长城保护也显得日益迫切。
  2011年11月,张家口市文化局专门设立了科级事业单位“长城保护管理处”,这是我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专职保护长城的专业机构。但身为长城保护管理处的处长,王刚手下只有一个兵,两个人担负起了张家口境内1800多公里长城的保护和测绘工作。二人定期巡查长城,每年四次,一次耗时月余。
  宣化县文物局局长郑东升说,宣化县目前对长城的常规性保护活动,是按照要求对长城日常巡查,以及平时结合文化三下乡活动宣传长城保护。但由于没有配备车辆,每次下去巡查,他们还要开私家车,对于一些难走的道路,只能是弃车步行。在长城巡查保护上,还得依靠各个村子里的长城义务保护员。“其实,给我们配一辆皮卡最实用。就拿这次普查来说,按照要求,发现村里散落、遗弃的城砖,应该拉回去保存,但是目前,我们一是没有拉砖的车,二是拉回去没地儿放。”
  在长城保护上,经费和人员严重不足,是摆在各地文物部门面前最大的难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