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牛国栋:自媒体时代的城市大考
2015-10-16
张艺翔 齐鲁周刊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品牌营销的推广找到了一种新方式。旅游品牌也不例外,现如今,人们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大多来自于专业旅游网站、旅游论坛、个人游记、微信传播等中立的第三方,以往传统的官方渠道的信息则大大的被压缩。
这种带有民众独特视角的自媒体发布出来的信息极大的宣传了城市旅游文化,但与此同时,由此而引发的一连串的效应也在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综合能力”以及包容性。

▲在牛国栋看来,自媒体时代,需要用新的思维来对接城市品牌的打造。
图为牛国栋(前左一)在济南签售《济水之南》。
城市旅游的“自媒体之困”
在牛国栋看来,一座城市的旅游离不开对旅游品牌文化的探索。而对于一座城市的旅游文化的开发,则是一个相对长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做出努力。
从旅游职能部门来看,要以游客为中心,平时要做到“防微杜渐”,针对一些能够预见到的问题及时加以处置,在旅游高峰期则要有一套完整的应急体制,不能让旅游消费者感到“投诉无门”。
从旅游经营者来看,除了要做到最基本的诚信之外,也要大力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培养整个旅游行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齐鲁周刊》:在自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城市旅游文化遇到了哪些问题?
牛国栋:因为网络自媒体的自由性,使得一些游客的言论能够很快在社会上制造出足够的影响力,这就造成了一方面旅游市场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而另一方面可能某一种言论会被刻意放大,进而对于整个城市的旅游品牌形象起到很大的影响。
《齐鲁周刊》:城市应如何面对这种“新常态”式的变化?
牛国栋:打造一个成功的城市旅游文化品牌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这涉及到整个涉旅行业能否建立起一个很好的“联动”机制,因为如果单单依靠旅游部门,其职能非常有限,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
其次,城市要适应这种自媒体的“常态化”,要有一定的包容度,做到心胸开阔,面对一些中肯的批评,一定要诚恳道歉,并及时改正。
“城市旅游文化建设应追求更大的包容性”
在牛国栋看来,一个城市的旅游品牌做的是否成功与这座城市的包容性有很大关系。“比如上海的老里弄、天津的意大利风情街等,都做到了将城市的老建筑与现代化相融合,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牛国栋认为,对于城市的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一定要重视这座城市的传统。“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重视历史传承,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丢失的传统太多了。”
《齐鲁周刊》:在您看来,接下来城市旅游文化品牌的建设推广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牛国栋:除了针对旅游资源的合理规划开发外,我们应当多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比如外来人口涌入比较多的一些大城市,这些外来人口的一言一行也代表了这座城市,他们也是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
所以我们要努力的方向是,让所有市民对于自己所在城市的旅游文化有一种认同感,并且积极自觉的参与到城市旅游品牌文化的建设中来,这些都是符合当下的发展趋势的。
自媒体与城市“硬实力”
2013年,牛国栋的《济水之南》出版发行,书中汇集了牛国栋多年来以独特的个人视角来讲述济南的文化历史变迁。
该书一经面世便受到社会的广泛热议,除了中新网、凤凰网等各大知名媒体陆续发表书评外,很多土生土长的济南人在读了《济水之南》之后,都对于老济南的一些“消失”了的景观产生浓厚的兴趣。
除此之外,根据记者观察,旅行“游记”已经成为青年群体外出旅行的重要的参考依据,这些“游记”分布在微信、社区论坛、博客甚至是个人出版的图书之中,涉及的内容大到景点介绍,小到住宿餐饮都有详尽的介绍。
除了个人性质的游记“攻略”之外,各大网络巨头纷纷加入到旅游自媒体产业布局之中。以搜狐为例,针对全国各地的旅游美食资源,在2014年,搜狐新闻客户端吃货自媒体联盟在各个地方站相继成立,成都、郑州、西安、北京四个“分舵”已横跨大半个中国。
其实无论怎样,旅游文化的品牌树立必然是建立在当地特有的资源基础之上的,它涵盖了文化、建筑、美食、风土人情等多个方面。在旅游产业中,如果没有这样的“硬实力”的话,一座城市的旅游文化建设也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