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网:守护与希冀——河北长城保护工作踏访记

标签:
河北省长城保护 |
分类: 长城保护、文物保护、自然保护 |
守护与希冀
——河北长城保护工作踏访记
2015-10-08
来源:国家文物局
作者: 冯朝晖
李政
日前,中国文物报社联合多家中央媒体对河北省的长城保护工作进行了走访。一路走来,记者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希望公众能从中了解我国长城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期待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长城这一人类的财富,中国人的骄傲,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保护者的坚守
“只要我还爬得动山,只要区里还用我,我就一直干下去。”今年59岁的乔国华声如洪钟地说。乔国华是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一名普通的长城保护员,负责巡护界岭口附近8公里的长城,2004年抚宁县刚刚建立长城保护员组织时就加入保护队伍,至今已经11年了。
“第一年100多元,第二年200多元,现在每年一千多元,不论钱多钱少,我都愿意干。”面对长城保护员的微薄补助,乔国华没有任何抱怨。以前当过教师,开过加油站的他,干上长城保护员完全是源于对长城的热爱。“十几年下来,我已养成天天爬长城的习惯,不上来看看心里就不得劲,只要爬到长城上,看着脚下的大好河山,心情就特别舒畅。”乔国华说。
像乔国华这样的长城保护员,抚宁区共有21位,其中最小的40多岁,最大的62岁。抚宁是全国第一个设立长城保护员制度的地方,因其成效显著,2006年出台的《长城保护条例》中特别将成立保护员队伍作为长城保护的一项工作要求。2004年底,抚宁出台了《长城保护员管理办法和要求》,规定每位保护员春秋两季每月至少巡查管辖范围内的长城20次以上,夏冬两季每月要巡查10次以上,每次巡查要填写工作日志,上报长城保护的信息及建议。区里对长城保护工作也很重视,财政每年从预算中列有“长城保护员补贴专款”,还为保护员配发了制服和执法证。
“有一次野外巡查,天快黑了还没走出山沟,心里真是有点怕了,万一遇到野兽怎么办?”张家口市长城保护管理处主任王刚回忆道。提起长城保护巡查的艰辛,王刚有说不完的故事。2012年5月,张家口市成立了正科级的事业单位长城保护管理处,编制3人,除了一个财务人员外,只有两个人能够承担巡查工作。张家口市境内有8个时代、不同类型的长城1800多千米,仅凭两个人要全部巡查一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只要经费允许,管理处每年要巡查4次,每次历时40多天。巡查时,白天拍照、画图,晚上还要整理资料。“去年我有近半年时间在外巡查,回到单位时又黑又瘦,同事都认不出来了。”王刚说。
自然损毁是大敌
张家口市怀来县的样边长城是明代修筑长城时的样板工程,总长约3000米,城墙都是用规则的大石条砌成。这段长城规格建制十分完整,质量也很高。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段长城的气势不逊于八达岭长城,宽阔的城墙平台上可容8人并排行走,每隔300米就有一座敌楼或墙台,但城墙两侧的垛口几乎没有了。当地文物部门的同志告诉我们,上世纪80年代以前,当地百姓很穷,山下村民就将长城砖拆走盖房,长城平台上1.5米高的垛口就这样被破坏殆尽。“像这样的城砖,毛驴一次只能背4块,人只能背一块。”当时因为没有《文物保护法》的约束,也没法管理。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长城保护条例》公布后,随着人们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活水平的提高,拆长城砖的现象已经杜绝了。目前,长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风化、水蚀等自然损毁。在张家口市,每年都有三五处长城坍塌,但因没有维修经费,只能看着它日益衰败下去。
说到长城保护工作中难忘的经历,乔国华提及的都是三年前甚至十年前的事儿。2005年,有人撬下一块长城砖打算拿回家镇宅,乔国华紧追不舍,终于将偷城砖的人拦下,经过一番说服教育,此人乖乖地将城砖搬回原处。三年前,听说有人开警车拉走一块城砖,乔国华立即追赶劝阻。此人说城砖是捡的,不是撬的,乔国华说,长城砖是文物,归国家所有,捡的也不能据为己有。此人心悦诚服地将城砖交还,还开车送乔国华回家。
“挖长城土镇阴宅、偷城墙砖镇宅、在敌楼里圈羊、在城墙平台上开荒种地等人为破坏长城的现象已完全杜绝,”抚宁区文物管理所所长杨大海告诉记者,“现在,新兴的驴友穿越,造成在长城上乱刻乱画、乱扔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正确引导旅游者,讲解长城保护的知识和意义,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抚宁区就在每位长城保护员的家里设置了长城保护管理站,可为旅游者提供必要的服务。
日常巡护与重点维修同等重要
在张家口大境门长城、万全右卫城,秦皇岛山海关长城,气势恢宏、保存完好的长城以及正在进行的重点维修工程,让记者切身感受到国家对长城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
与知名的长城景区相比,像样边长城一样地处群山之中,交通不便的长城很少有人问津,但它们却是万里长城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些长城自修建不久就被废弃,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从未维修过,自然损毁在所难免。这些长城因地处偏僻,不具备旅游的条件,因此被世人遗忘,但同时也躲避了过度开发的破坏,至今保持着沧桑古朴的美。
长城景区一般都有比较成熟的管理制度和机构,文物保护工作做得较好,也能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和国家支持。地处偏僻的野外长城则巡护难度较大,几乎没有专门的保护机构来管理,大多由文物部门与长城所在地村镇签订保护协议,设长城保护员,由村干部监督、宣传长城保护,很多长城保护员得不到任何财政补贴。由于待遇低,年轻人不愿意干,长城保护员正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对于长城这样点多面广的线性文化遗产,对每一段都投资修缮,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但是,与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的长城重点段落保护维修工程相比,长城的日常巡护工作同样很重要。
杨大海所长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每年每公里长城投入6000元保护经费,抚宁142.5公里长城将有85.5万元保护经费。抚宁现有21名长城保护员,如果每人每月补助2000元,那么一年的支出是50.4万元,剩下的资金可作为保护宣传经费。”希望中央财政能列出长城保护专项经费,保障长城的日常巡护和宣传工作,是每一位基层文物工作者的心声。(冯朝晖
李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