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制与社会:万里长城永不倒?

(2015-09-10 00:19:08)
标签:

《万里长城永不倒》

还能传唱多久

法制与社会

董耀会

长城保护

杂谈

分类: 长城保护、文物保护、自然保护
万里长城永不倒?   
2015-09-01  来源:法制与社会  作者:长枫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开口叫吧,高声叫吧,这里是全国皆兵!历来强盗要侵入,最终必送命。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这睡狮渐已醒!”港产电视连续剧《大侠霍元甲》中的这首用粤语演唱的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在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电视剧的热播而红遍了大江南北,歌曲中洋溢的爱国情怀可以说激荡了整整一代中国人的心扉,更唱出了所有中华儿女心中的呼唤,也唤醒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历史责任感。
    如今虽然已过去了三十多年,这首曾传唱于街头巷尾、田边地头的歌曲依然魅力四射,所以当内地知名歌手腾格尔不久前以国语翻唱此歌时,充斥于字里行间的爱国主义热情再度迸发,有歌迷甚至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以《万里长城永不倒》取代《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我国国歌更为合适,因为“万里长城永不倒”象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伟大精神永远不会崩塌,中国人民怀着必胜决心、奋起抵御外侮的万丈豪情也始终不会减弱,就像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永远屹立在神州大地上一样。
    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今年6月28日传出的一则新闻报道却惊呆了所有以万里长城为傲的中国人,这则源自新华社的消息称:中国古长城生存状况堪忧,近三成都已经消失了。

    万里长城近三成已经彻底湮灭

    部分西方媒体于今年7月初援引法新社发布的消息称:大约30%的中国明清时代长城已经消失,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恶劣的自然条件和鲁莽的人类活动——包括周边村民偷砖头去盖房子等,都正在严重破坏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中国长城。
    法新社及西方媒体关于长城遭受严重破坏的消息,实际上援引自新华社于今年6月28日发布的一则新闻报道。该报道称,风雨侵蚀、人为破坏、缺乏维护管理等,使得一些地区文化价值较高的明代长城文字砖被偷盗、拆解、贩卖的现象屡见不鲜,记者近期在河北省抚宁、卢龙、迁西等长城沿线县市走访时了解到,一些荒居野外的古长城生存状况堪忧。
    深入实地探访的记者还描述说,稍微碰触城墙就会有薄土落下,不少烽火台的砖瓦已经脱落,部分墙体出现了倾斜,有些墙体更是经风雨侵蚀而被掏空,留下数个大洞,可能再有一场暴雨来袭就会坍塌,这便是河北境内部分古长城段的现状。除了夏季暴雨,长在城墙缝里的树木也成了这些长城段所面临的最大危害,如在抚宁县板厂峪、董家口等地的长城段,不少城墙缝里都长出了大小不一的树木,有些甚至长在了敌楼上,墙体被树根、树干和树枝撑坏的现象十分普遍,当地老百姓也表示,如果不尽快加以清理,这些树木经过雨水的作用后会继续生长,长城的墙体便会被继续撑开,直至撑裂整段城墙或城楼。
    有关专家同期也证实了记者所言非虚,如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便表态说,真正的砖石结构长城大部分分布在河北省和北京市境内,但即使是这种结构较为牢固的长城段,也经不住常年的风吹雨打,以致不少疏于修缮的城楼都已经摇摇欲坠了,夏季里的一场暴雨就有可能将其冲塌,从而令它们就此消失。这样的现象已不乏先例,如2012年盛夏的一次强降雨,就造成了河北省张家口市境内的万里长城大境门段出现36米坍塌,位于秦皇岛市的长城起点山海关也出现了城墙漏雨险情,位于涞源县的乌龙沟段更有多处长城和烽火台、敌楼等建筑坍塌,其中大湾梁段长城甚至倒塌了100多米并发生很大程度的下沉现象。
    但与地震、风雨侵蚀等自然因素相比起来,人为因素对长城的破坏力似乎还要更大一些。如据抚宁县、卢龙县等地的多名长城保护员表示,人为破坏也是长城生存的一大威胁,如长城砖被盗、贩卖现象时有发生,加之近年来的野长城旅游热等,都加剧了对古长城的破坏。记者在长城沿线的一些河北农村确实看到,村里房屋虽然多是低矮破旧的建筑,但房屋本体和院墙所使用的却多是青灰色的长厚砖,不少砖块还是刻有左、中、右等字样的文字砖。村里人透露说,这些房屋都是用早些年从长城上拆下来的长城砖建盖的,如今虽然当地老百姓的保护意识已有所提高,但由于贫困,村里人拆长城砖盖房的现象并未绝迹,人们甚至可以随意到村后的长城上去捡拾长城文字砖出售,市场售价为每块三五十元。
    与此同时,近年来到野长城旅游探险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但这些长城段大都未经妥善保护和开发,目前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况,且近年催生的“野长城热”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过不少长城段的承载能力,以致目前部分地区的野长城所受到的破坏,远比已经开发的长城景区还要严重得多。这是因为,每年都有十万、几十万游客去攀爬那些数百年未获修缮的长城段,游客的频繁踩踏难免也会造成一些长城砖石的松动,而且不少游客都习惯于从无人看管的野长城上偷偷拆走长城砖带回家收藏,照这样疯狂拆搬下去,再牢固厚实的长城也是迟早一天会被人们搬空的。近期从抚宁县传出的消息便显示,该县野长城遭受破坏较少的,都是因山坡比较陡峭、游客难以攀爬而有幸躲过人为破坏这一劫的地段。
    新华社的报道还称,中国长城学会2014年的调查就已显示,长城保护状况不容乐观,如明长城只有8.2%的墙体保存状况较好,74.1%的墙体则保存状况较差,有的甚至只剩下了地面的基础部分;长城文字砖虽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物价值,但历经数百年自然侵蚀与近年里日益加剧的人为破坏之后,目前也正在渐渐消失。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格局,主要原因在于长城沿线的一些地方政府,只愿意对当地的标志性长城建筑或者能为之带来经济利益的长城段落加以修缮保护,对于大部分长城段落则由于地处偏远而听之任之,让其自生自灭。一些地方官员不仅始终都在强调说,地方既没有财力、人力也没有精力去保护那动辄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长城遗址,甚至错误地认为有的长城遗址损毁严重甚至遗址不存便没有必要再去保护它,需要保护的仅是保存较为完整的精华地段。在这样的局部利益考量之下,各地政府对长城这一世界著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成了“选择性保护”,而不是竭力去保护它的全部,伟大的万里长城也就难免沦落成了“千里长城”乃至“百里长城”。
    根据国家文物局2012年发布的长城资源调查成果,虽然历代长城的总长度为21196.18公里,但我们今天所说的“万里长城”,指的多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明长城全长8851.8公里,除去2000多公里自然天险作为墙体的段落外,其人工墙体的总长度为6259.6公里。然而在这6000多公里的长城人工墙体中,目前保存较好的仅有513.5公里,保存一般的1104.4公里,保存较差的1494.7公里,保存极差的1185.4公里,已经消失的更达1961.6公里。且长城墙体的保存状况也总体堪忧,保存较好的比例只有不到10%,保存一般的只有约20%,已经消失的比例则为30%……也就是说,巍峨雄奇的万里长城正在快速变短、变得更残破!
    还有一组数据足以反映万里长城近年来的消亡步伐: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全国文物普查和文物复查中,宁夏长城遗址尚有1500多公里之遥,其中800公里左右可见到墙体。然而到了90年代中期,可见墙体的宁夏长城便只有500多公里了。到了现在,宁夏长城的可见墙体仅剩下了300公里左右,即在短短30多年里,宁夏长城居然“缩水”了六成多。

    《万里长城永不倒》还能唱多久?

    其实早在2003年9月,在总部设于美国纽约的世界古遗迹基金会公布的《2004年度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中,中国的万里长城就已经榜上有名了,其上榜原因就是自然破坏以及游客过多、破损严重。而这一年,仅是长城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后的第16个年头,以及作为“世界最长的墙”正式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第2个年头。
    2011年底,美国《新闻周刊》盘点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址名单上的10处最危险的历史遗迹,中国长城也名列其中,且继约旦佩特拉、印度泰姬陵、柬埔寨吴哥窟、秘鲁马丘比丘、英国史前巨石柱之后而排名第6位,甚至居于埃及吉萨金字塔、意大利古罗马城、马里廷巴克图、希腊雅典卫城之前,其上榜理由是:“长城并不是单一结构,很多地段的城墙使用的材料并不是石头,而是砖坯等容易受到自然力量侵蚀的材料。长城的很多地段现在看起来就像土墩,而不是墙体……”到了2013年6月,新加坡“轻松”旅游网站又网罗了世界排名前十的濒危景点,长城也名列第9位,其入榜理由亦是:“由于人类活动,比如近年来客流量的剧增,以及自然的风化和侵蚀,万里长城已遭到破坏。”
    其实早在2007年底,也就是中国万里长城高票当选“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后不久,同步开展的长城普查测绘工作就已显示出,一些地方的长城破坏情况令人触目惊心,如金山岭长城和箭扣、黄花城长城等段落,城墙都已经破败不堪,一些烽火台已经坍塌,卧虎山长城等段落更是只剩下了城墙基座……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因而表态说:“如果仅仅把长城保护工作寄托在评选上是靠不住的。现在需要的,不是谁来告诉我们长城很重要,现在急需让公众了解长城被破坏的严重形势,拿出有效保护长城的措施和行动!”
    同年11月,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与山西省交界处的明长城芦梁山段,遭到了非法采矿者的肆意挖掘,导致主体结构严重损毁。在此之前的2006年,因一条新修公路途经一段约1公里长的明长城遗址,任性的开发商同样无视文物保护部门不许破坏长城的要求,竟然将长城“推倒”了20多米并深深地压在路基下面,对文物造成了不可恢复的破坏。
    与此同时,位于甘肃境内的长城段落所遭受到的破坏更为严重,如珍贵的战国时代长城原本有600公里左右,到十年前便从墙体到城基全部计算在内也只剩下300公里,即遭到破坏者已达大半;原本2200公里长的汉代长城和1400公里长的明代长城,到十年前也都只能看到1000公里了。有媒体是这样描述2007年前后的甘肃长城段落的:“一段蜿蜒数公里的明长城,竟然坍塌分解成大大小小的几十段,远远望去,仿佛一把破旧的锯齿。这些城墙墙体早已风化空鼓,形成脆弱的土壳,用手轻轻一拨,整片的墙体就被剥落下来。”在陕西省境内,由于长城大部分都建造在山间或大漠之中,经过千百年的风吹日晒和雨水侵蚀,许多土墙也早已经坍塌消失,许多战国长城及明代长城遗迹则已经遭到了风沙埋压。
    有报道称,由于只有少数被开发成旅游景区的长城段被围起来后才能得到有效保护,而采取了保护措施的长城段少得可怜,目前90%的长城段都处于缺乏保护的“自生自灭”状态,是名副其实的野长城。于是在河北、北京等地,穿行在山岭间的砖石长城历经千百年风雨,坍塌状况已越来越严重;在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占整个长城70%以上的夯土长城亦因大多处于自然条件恶劣的偏远山区,常年受风沙侵袭及雨水冲刷,墙体早已断断续续,断处长的达到几十公里,短的也有几十米,很多地方都已看不出长城的痕迹,临近毛乌素、腾格里等沙漠边缘的长城更是大都已经和周围的耕地一起被沙漠所湮没。
    据董耀会等专家透露,如今的万里长城,其实可辨认的墙体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的部分仅是由石头堆和土堆组成的城墙遗址,另外三分之一还多的部分则已经完全消失了,尤其是在一些自然条件恶劣或政府管理松散的地方,长城实际上早就消失殆尽了。长城的破坏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对长城的损害更为严重,破坏性也更大,主要包括取材性破坏、建设性破坏、旅游性破坏和修复性破坏等,其根源在于保护意识淡漠和政府管理缺失。正如专家们所言:虽然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大规模拆长城的取材性破坏行为已基本得到控制,但近年来渐渐发展起来的建设性破坏和旅游性破坏等却愈演愈烈,特别是各地采矿和公路建设经常发生截断甚至拆毁长城的情况。我们如若继续放任肆意毁坏长城的行为,则将无人能说得清脍炙人口的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还能传唱多久?
原文链接:http://www.fzyshcn.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