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齐长城保护为什么不去复原?
(2015-08-24 05:51:08)
标签:
山东齐长城山东商报修缮长城保护 |
分类: 长城保护、文物保护、自然保护 |
齐长城保护:为什么不去复原?
2015-08-20 来源: 山东商报
说起长城,人们往往会想到那巍峨的八达岭长城。
但是事实上,论起长城的起源,位于山东省的齐长城才是中国长城的“始祖”。
近年来,山东省文物局等多个部门,对于齐长城的保护也开始加大力度,并且制定了《齐长城总体保护规划》。
6月24日,山东省文物部门宣布,齐长城修缮工程正式启动。据悉,首批修缮工程包括18个段落,设计总长度61公里,投资预算达2.08亿元。
齐长城,也将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展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B1-B2版
撰文/记者李解)
保护齐长城,还是开发?
在山东省文物局北楼一层的大厅墙上,挂着一张山东省文物保护区域地图。
在这张地图上,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与横穿东西的齐长城以一蓝一橙两个颜色被标识出来,成为地图上最耀眼的两处大型文物带。
与修建于隋唐时期的大运河相比,齐长城无疑更加古老、更具有魅力——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修筑长城的国家,齐国在春秋时期南有鲁、楚两国虎视眈眈;西近晋、宋两大诸侯;北邻燕、赵两强,为求自保,修筑长城成了齐国当时唯一的选择。直到战国时期,整个齐长城才修建完毕,为齐国的防御提供了一份屏障。
自此之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沧海桑田世事变迁,齐长城作为一个见证者默默的见证着一切。
毫无疑问,对齐长城的综合考察研究,是齐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齐长城的全面考察研究,可窥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发达和繁荣的盛况,也是对当时齐国综合国力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正因为如此,近现代的学者如王献唐、张维华等人,对于齐长城都曾有过田野调查。
“但是非常系统的考察齐长城资源的,还是在2008年。”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由少平这样表示:“根据国家文物局部署,在省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下,2008年我们启动了‘齐长城资源调查’项目。”据了解,这也是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齐长城最完整的一次资源性调查,齐长城每一段的位置、现状以及各种情况都会被记录下来,作为保护的资料。
在之后的四年时间里,专家学者们就省内的齐长城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勘测,最终确认齐长城总长度为641322.40
米,同时根据考察资料,编制完成了《齐长城总体保护规划》。
随着“齐长城资源调查”的结束,一系列新的问题也出现在了文物保护工作者们的面前,首先的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齐长城越来越感兴趣,而这种感兴趣也使得齐长城被过度的利用——不少齐长城所在的景区纷纷主打齐文化、齐长城牌,使得齐长城原有的风貌遭到了破坏。“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齐长城的保护也非常着急,因此希望制定一个规划,能够在保护齐长城现状的基础上,合理的利用开发齐长城,打造‘齐长城人文自然风景带’。”齐长城总体保护规划编制单位的技术人员这样对记者表示:“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家越来越注意到齐长城的价值,那么如何利用齐长城就是一个问题。”
根据现代人认知修复的,不是齐长城
事实上,国家相关部门也意识到了齐长城目前的现状和问题,因此对于齐长城的保护工作也逐步加大力度。
一个显见的例子是,从今年开始,根据省文物局等有关部门的计划,齐长城保护将按轻重缓急、分批分期实施抢救性保护工程项目,编制完成了重点区段保护展示工程设计方案。
目前首批长清段、临朐段、安丘段等18个段落的修缮工程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设计总长度61266米,投资预算2.4亿元,其中国家、省到位资金9000万元。18项重点工程全面启动后,齐长城保护工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加大资金投入保护齐长城,也让不少文物保护工作者们感到欣慰,同时也使得一些景区开始反思自己对于齐长城的开发和利用的方式。“不但国家对于齐长城的保护下了大力气,很多景区也开始意识到齐长城保护的价值和意义。”齐长城总体保护规划编制单位的上述技术人员表示:“我们在调查期间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上目前有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齐长城的价值,对于修缮保护齐长城有兴趣。”
但是如何修缮保护齐长城,却成了一个新的问题。
由于年代久远,齐长城的建筑资料缺失,“修旧如旧”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人们对于齐长城的了解并不多,因此很多所谓的修复设计图其实是根据现代人对于长城的认识来的,并不是齐长城的本来面貌,这样的修复是不允许的。”齐长城总体保护规划编制单位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会根据齐长城的原貌制定抢险加固等修缮保护工程方案,然后交给各地的相关部门进行施工。”
另外,在齐长城保护修缮工程中,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保护工程方案:“比如说有些景区擅自更改了图纸,这是不允许的,工程也无法通过验收,必须整改。”
除了修缮保护上的问题之外,齐长城保护的另一个问题则是人才的匮乏。
作为国家保护级的古建筑遗迹,齐长城的保护需要有专业认证资质的队伍来进行修缮保护:“但是目前看来,这方面的队伍和人才还是比较匮乏的。”省文物局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因此修复齐长城,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来。”
修缮享受“世遗”待遇,以最小干预为原则
或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但是恐怕鲜有人知道,作为长城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齐长城也已是世界文化遗产。
也正因为如此,关于齐长城的总体保护规划,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齐长城的修缮保护工作,将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最小干预原则”实施。
根据相关部门对于齐长城资源的调查显示,目前位于平原和丘陵一代的齐长城大多已经被损坏,甚至有的被修建成了公路,“对于这些消失的齐长城,我们不会再花力气重建,而是会考虑以标识的方式,在这些地方做出提示,告诉大家这里曾是齐长城的遗迹。”齐长城总体保护规划编制单位的技术人员这样对记者表示。
据了解,修旧如旧和最小干预原则,是世界文化遗产公约组织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要求,在这个要求的基础上,齐长城的修缮保护将会以“最小干预原则”为主,即保护措施以不损坏遗址的价值为前提,为减小保护性破坏,采取“现状整修”为主的措施,对齐长城本体的干预控制到最小。
“事实上复原齐长城的技术并不是很难,首先在考古的时候,考古人员会对城墙进行剖面保护,因此城墙的构造我们其实已经掌握了,只有部分的关隘和堡垒缺乏资料无法复原。但我们不去复原,就是因为我们必须遵守这个最小干预原则,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地方景区希望重建齐长城却被叫停的原因。”一位专家这样对记者表示。
“所以我们的齐长城的修缮保护,会严格遵循文物保护原则提出相应的维修保护措施,即不损害文物真实性、完整性的原则,最小干预原则和可逆性原则。”由少平表示:“这样我们可以为后人的识别和研究提供条件,完整保留了齐长城的历史信息和科研价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