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台灣網: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長城文化之旅在五台山結營

标签:
你好台湾网長城文化之旅 |
分类: 长城活动、长城报道、长城评论 |
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長城文化之旅在五台山結營 |
www.hellotw.com
|
|
你好台灣網8月8日消息 「第三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長城文化之旅」于8月7日在山西省五台山舉行結營式。第九、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文化院院長許嘉璐,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交流局局長程金中,北京師範大學周作宇副校長出席結營式並致辭,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朱小健教授做結營總結,中國文化院執行董事吳建芳、台灣《旺報》言論部主筆盧虹出席了結營式,結營式由中國文化院秘書長張武主持。30位來自海峽兩岸的大學生營員在結營式上做了成 果展示,彙報了在8天的文化體驗中的收穫。主辦方領導為營員頒發結營證書和登長城紀念章。
台灣學生呂馨煒作為營員代表發言説,很高興有機會來參與長城文化之旅。長城和大陸,對自己而言都是「既熟悉又陌生」。因一水之隔,一直未能親身感受長城之壯闊,不了解有著共同祖先的大陸人和自己會有多大的差異。此次相逢,固然有差異,卻倍感熟悉,長城文化之旅解除了我們的隔閡,希望我們的友誼像萬里長城那樣一直延續下去。
結營式上,第九、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文化院院長許嘉璐先生致辭説:
「人類向前的步伐,是認識自己的過程。從主觀來看,就是了悟自性。從客觀來看,就要了解整個宇宙,了解自己從哪來,將要走到哪去。在本次「長城 文化之旅」文化體驗營出發前,我有一個心願,就是兩岸的孩子們能夠在一起爬長城,享受沿線的風光,追憶先祖創造的歷史,結下日久天長的友誼,並更深入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母親——中華大地。今天,我想我的心願已經實現了。
文化作用於心靈,需要用心去品味。同學們在交流中會發現兩岸之間既相通,又有不同,我們不僅僅要珍惜我們的相同之處,更要珍惜差異之處。完全的一致,恐怕是單調乏味的。56個民族各有特色的文化,彼此之間長期的學習、吸收,才造就了世界上最為繁榮、多樣的中華文化,這是每個炎黃子孫的財富。存在差異是文化永恒的規律,差異無處不在,並且是推進文化發展的動力,會給人帶來更多的豐富與享受。但不同文化間既要有差異,也需要有相通之處,兩岸各自的文化根底是相通的,因此一定會相融。兩岸的同學經過短暫的相處就會發現,我們本來就是一家人。本期體驗營的30位大學生,哪些是台灣的,哪些是大陸的,很難分清,因為你們都是中華民族的青年。
作為走過較長人生旅程的老人,我想對同學們提出以下期望。第一,保持你們的真情,延續你們的友誼。第二,你們要珍惜此生的每寸光陰,你們的人生才開始,除了滿足自己的個人幸福,例如歡樂、友誼、愛情,我們的一生還可以像構築長城的先人那樣,為民族,為人類的整體福祉略盡綿薄。第三,我們希望同學要關注歷史,關注世界,關注未來。當你們走在長城文化之旅,除了看著腳下的大地,前方的路程,還要仰望星空。所有偉大的文明,偉大的宗教,除了關注當前的 社會人文狀態,無不例外會仰望星空,看著更廣大的宇宙,體味大自然規律。在尋找真理的過程中,才會迸發內心的智慧。」
本期「長城文化之旅」從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出發,在為期8天的體驗行程中,文化體驗營一行分別來到了山海關、老龍頭、喜峰口、金山嶺、大同得勝堡、市場堡、雲岡石窟、老牛灣、雁門關等處的長城勝跡,探訪了五台山十方堂、菩薩頂、顯通寺、佛光寺等文化聖地,從歷史、軍事、建築、文化等方面全面了解長城文化,重溫「長城抗戰」的崢嶸歲月,在沿途活動中感受中華大地的不同風情。營員們表示,經過此次體驗,長城不再是一個冰冷的名詞,心中增加了一份對長城的感動,對歷史的尊敬,深刻領悟了中華民族追求和平的哲學智慧。
「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體驗營由中國文化院、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鳳凰網、台灣中時媒體集團及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及等單位共同主辦。文化體驗營以培育兩岸文化種子為宗旨,于每年寒暑假輪流在台灣、大陸各舉辦一期活動,遴選有志於兩岸交流的優秀學子,促成兩岸青年的深切交流,增進兩岸青年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與熱愛。前兩期體驗營分別在大陸和台灣舉辦,以「漢字文化」和「茶文化」為主題,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有著廣泛而深刻的社會影響,營員們被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有著説不完、道不盡的感觸與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