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山东将打造齐长城特色文化旅游带

标签:
山东齐长城文化旅游走长城读齐鲁爱中华徒步齐长城 |
分类: 长城活动、长城报道、长城评论 |
山东将打造齐长城特色文化旅游带
2015/7/15 www.sdchina.com
来源:中国山东网
中国山东网7月15日讯(记者:王永春)
齐长城,世界上最古老的长城,山东四大世界遗产之一,兵家文化和孔孟思想的交汇点,齐鲁文化的融合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经历让齐长城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7月10日—15日,由山东省旅游局、长城保护基金管理委员会、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组织大型“走长城,读齐鲁,爱中华”齐长城徒步游活动。
在活动启动仪式上,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风贵表示,将通过此次徒步齐长城活动,把“世界最古老长城”这一形象更广地推介出去,通过对齐长城资源的进一步挖掘整理,更好地保护开发利用齐长城资源,打造一条具有齐长城特色的文化旅游带,成山东旅游新名片。
齐长城:世界上最古老的长城
提起长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绵延中国北方的万里长城,这条始建于战国末期的“万里长城”,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久已成为华夏文明的象征。但是,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除万里长城之外,还曾经有过很多处长城,这些长城大多建于诸侯兼并、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其中,齐国长城无疑是其中修筑时间最早的。
7月10日—1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长城保护方面专家学者、旅游业内人士及其他徒步爱好者,从齐长城最西端—齐长城济南大峰山段出发,途径泰安、莱芜、淄博、青岛,一直到齐长城最东端—齐长城青岛黄岛西峰关段,对世界上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进行了为期6天的实地探源。
据了解,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2500余年。齐长城比秦长城还早490年,比欧洲人公元前459年修建的79公里长雅典壁垒还早200余年。齐长城是一条东西连亘千余里规模宏大的工程,依靠人力,绝非一世一王(公)所能完成的。春秋齐桓公时期开始,历代续修,最后完成于战国齐宣王时期,先后筑长城历时达260余年。从齐长城的建筑规模及作用来看,春秋中叶以前齐长城仅完成了西段修筑,也就是当时齐鲁两国相交界地段。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战国诸雄之间的长城失去了军事作用,只有北方的长城作为中原农耕区与北方游牧区的分界线,继续作为边境防御工事而延续下来,并被不断重修、加固,中国境内的其他长城则几乎全部荡然无存、难觅旧踪了。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刘宗迪认为,这些古长城遗址尽管没有八达岭、嘉峪关的明长城那般雄伟壮丽,但却保存了长城修建最初的原始面貌,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齐长城的开发利用要挖掘历史
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认为,齐长城是反映出齐鲁文化、齐鲁文明,齐长城这一文化遗产所表达出来的文化价值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我们要用文化的眼光、文化的视角重新认识到齐长城的文化价值。
董耀会认为,长城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他举证说,人类文明由三大要素构成,一是生存要素,长城修建之初就是为了让百姓生存,为了富民强国;二是构建秩序,构建长城内外的秩序,特别是北方调整游牧经济和农耕文明,中国的长城大部分没用于战争,而是构建秩序;三是文化传承,文明史活的,是传承的。我国两千多年来积累的文明为人类文明起到很好的模式,相比埃及文明等,只有中华文明是唯一传承下来的文明,只有长城与人类文明三大要素高度紧密的传承着。
山东大学旅游系主任、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会长王德刚在谈到齐长城的现实意义时指出,很多人生活在齐长城脚下,但并不知道当地有齐长城,更不知道齐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这次活动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重新认识解读齐长城。
“齐长城作为一条文化线,西起黄河,东到黄海,横贯山东东部的山地丘陵,这条线几乎集中了山东最有优势的、最有品味的文化资源,齐长城的文化价值和开发旅游价值都很大。齐长城的开发利用,要挖掘历史、周边有动人的传说。中国历史典故中有143个在齐国齐长城的边上,这些典故、历史传说都为齐长城增加了丰富的色彩,开发“可听、可看、可娱乐、可体验”齐长城,下一步还肩负着深度挖掘和重新定义齐长城价值,让更多的人认识齐长城、走近齐长城。”王德刚说。
董耀会谈到对齐长城的开发利用时表示,既要利用齐长城作为文化遗产本体实现观赏旅游,又要利用以文化为依托做其他项目实现文化休闲游,还要利用长城沿线自然风光,保护利用齐长城本体的同时,保护环境。他建议齐长城各段树上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的标识牌,齐长城开发规划中还要考虑齐长城文化品牌和产权保护。
山东将打造齐长城特色文化旅游带
7月14日下午,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2015中国休闲30人(齐长城)沙龙中。山东省政协常委、提案办主任于冲在谈及此次徒步齐长城活动时认为,此次徒步齐长城活动有两个“使命”,一是推出形象,二是打造产品。
“齐长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长城,作为第一,要把这个形象推出去;打造产品,从旅游角度看,长城的物态形象已经留存不多,齐长城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和核心在于长城两边连绵600公里的齐鲁文化带,相关产品打造要围绕齐长城留下的若干故事、历史文化做实地考察和挖掘,打造与其他长城不一样的、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于冲说。
“中国休闲30人”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研究中心主任马惠娣建议齐长城开发的规划上增加建设文物博物馆,并做好标识牌,齐长城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传承原生态的文化,追求自然与人文并重、历史与现代并重。
据了解,山东省旅游局正努力推出齐长城“最古老长城”形象,围绕齐长城沿线古村镇、传统文化、历史名人故事等打造特色长城旅游产品,将齐长城打造成山东旅游新名片。
于冲认为此次徒步齐长城活动基本完成了三个使命,第一是引导打造“齐长城是世界最古老的长城”品牌形象,第二是深入挖掘六百多公里长的齐长城两边的历史故事与承载这些故事的古村古镇,第三是要担负起保护齐鲁大地上珍贵宝贵的齐长城这一使命,社会各行各业、政府都要把保护齐长城放在首位。
于冲同时指出,根据此次活动成果,将着力抓齐长城保护措施、齐长城规划和大交通开发。要利用齐长城,先要做好规划,特别是先做好大交通的规划,改善各项基础设施。选2-3个齐长城段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做齐长城文化的体验产品,包含建设齐长城营地、长城沿线的古村古镇打造“长城人家”、打造长城故道,在业态上以徒步游长城作为主打产品让游客慢游、细游、深度游齐长城。
齐长城开发利用应以保护为先
“齐长城的开发利用应该建立在保护的前提之上。对长城的保护开发利用是正当的,前提是把保护放在首位,避免对伟大的文化遗产造成破坏性和不可持续性。”在2015中国休闲30人(齐长城)沙龙上,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说。
董耀会认为,齐长城论自身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交通环境等综合价值评定来说,其历史文化价值是顶级资源,要保护好齐长城文化。自然环境的呈现、悠久文化的呈现、传统乡村传统聚落乡村生活基本状态的呈现、体验式消费和休闲度假形态的呈现都可以与齐长城的保护开发结合起来。
“齐长城开发过程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防止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和减少。齐长城开发方向不走观光路线,不然走不远、做不强,要以最小的保安全的干预开发齐长城,抓住其历史文化价值,各地统一规划发展,打造带状发展概念,打造文化体验式产品或文化与乡村旅游复合型产品,满足游客需求。”董耀会说。
董耀会还表示,山东省旅游局既然把齐长城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旅游资源,那就建议整体规划,避免对文化遗产的破坏。齐长城旅游产品开发不能像八达岭长城那样走观光型产品路线,齐长城下古村落有很好的历史积淀,可以构建集自然、人文于一体的齐长城文化带,形成有市场的旅游产品。齐长城旅游产品的开发需要细致地挖掘齐长城沿线上的历史、故事,从而让人们进行历史消费。
“中国休闲30人”之一、广东省文化旅游协会会长李存修在谈到齐长城的徒步感受与保护现状时说,目前齐长城保护不得力,明年上半年他将从黄河走到黄海,认真挖掘齐长城文化,促其形成一条辉煌的文化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