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耀会、吕生祉2008年考察大同古城墙的一则报道

(2015-06-07 05:50:55)
标签:

博联社

山西大同

古城墙

董耀会

长城考察

分类: 长城活动、长城报道、长城评论
此报道转自我2008年5月2日发在“博联社”的博文。

董耀会、吕生祉2008年考察大同古城墙的一则报道

大同古城墙周边环境开始整治

作者:郑严  | 2008年05月02日 21:59 | 原创
( 13178 ) 点击  |  (46) 评论  
   
      4月份,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带领考察组,在大同市文物局吕生祉局长、刘建勇副局长、大同市古建筑文物保管所白志宇所长的陪同下,查看了善化寺附近的大同古城墙。

董耀会、吕生祉2008年考察大同古城墙的一则报道

董耀会、吕生祉2008年考察大同古城墙的一则报道

董耀会、吕生祉2008年考察大同古城墙的一则报道

董耀会、吕生祉2008年考察大同古城墙的一则报道

董耀会、吕生祉2008年考察大同古城墙的一则报道


资料:
  大同城墙是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在北魏平城的故城墙旧土城上增筑而成。大同是华北重镇,因此城墙修建得高大雄伟、坚固险峻,各种城防设施齐备,自成一个防御体系,1949年大同之所以和平解放,和城墙的坚固险峻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大同城墙在全国颇有名气。大同城墙的总周长为7270.7米,整个城池的形制为东西略长的矩形城池。墙体以“三合土”夯填,墙表包以城砖,高约14米,比西安城墙还高2米,最宽处约为 16.6米,比南京城墙最宽处还宽6.6米。四面城墙共建有垛子580对,在城墙之上有62座巍峨壮观的门搂、角楼、望楼。门楼亦称城楼,共有四座,位于四面城墙的中心,其中南门城楼最为宽敞雄壮,为三层重楼,面宽61米,进深23.35米,为明初北方典型的木结构建筑。城墙四角,雄峙着四座俊秀精巧的角楼,尤以西北角楼最为雄杰,高大瑰丽,呈八角形,称为乾楼。54座望楼伫立在城墙四面,其中以洪字楼为望楼之最,结构和造型颇为精美,望楼的建造,是我国其他一些著名古城的城墙建设中所少有的。同时还建有96座窝铺,颇为壮观,供守城士卒休憩用。诸多的楼阁矗立于高墙之上,昂首比肩,气魄雄壮,组成了成龙配套的防御体系,在军事上发挥着嘹望、隐蔽、射击、接应、制高、机动和战时前沿指挥等重要的战术作用。为了更有效地防御,在距城墙大约40米·处,修有壕堑一道,宽约10米,深约5米,以水注之,称为护城河。四门之外有瓮城,每个瓮城的建筑面积约为17600平方米。瓮城之外又筑有一道月弧形城墙,将瓮城圈在其中,谓之月城,月城又辟有城门。这样,出入大同城必须经过三道门卡,真是重关叠嶂,防备之严可想而知。在各门之上还建有“箭楼”或二层“匾楼”。
   大同城墙的一个特别之处是,它的外轮廓并未采用通常的平直做法,而是像齿轮一样,凸凹相间排列有序。凸出的部分为城墙墩子,共五十二个。墙墩为梯形结构,底边长约23米,顶边长约 20米,顶面积为400平方米。在四个角墩的外围,还各建有控军台(或称望军台)一座,宽约16.6米,纵约15米,与角墩的间距约66米,上架踏板与城墙相通。这在各地城墙中也是不多见的。
   另一个特别之处是,在南城墙的东部,建有“雁塔”一座,俗称嘹望塔。这在我国城墙建设史上也是仅见的。该塔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高度约17米,为八角七级砖构宝塔。其形制端庄稳重、秀丽玲珑,底部每面石碣上还镌刻着全城历朝举子姓名及其功名,以激励后人奋进。塔内设踏垛砖梯,可攀登至顶层嘹望城郊原野,也是战时重要的观察点。
   在明代宗景泰年间,巡抚年富首于城北筑起一座小城,名曰操场城,即北关(分东、西两部分,即东、西营盘)。该小城城墙周长3508米,为不规则矩形郭城,东、南、北各辟一门。南、北二门之上皆建有门楼,四角也筑有角楼。明英宗天顺年间,巡抚韩雍续筑东小城、南小城,并围以护城河,深约5米。东小城即东关,周长为2.5公里,辟有东、西、南、北四门。东、南、北三门之上都建有楼阁。南小城即南关,周长3684米,为锥形郭城,辟有四门,并建有四座门楼,南城墙东西两角也各建角楼一座。
   大同城墙虽高大坚固,建筑精美,但历经战争;历史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遭到了极大的毁损,现存城墙极少保存较好,大部分只剩下残垣断壁了,其现状为:
   1、城门、瓮城及月城全无。
   2、角楼、城楼、望楼、箭楼、匾楼、窝铺、控军台、吊桥及闸楼均无半点遗存,护城河的壕堑里盖满了房屋。
   3、城墙的包砖、望孔、垛口已基本全无。
   4、保存较好的城墙段有四处:即城墙的四角,现有东南角连续段有961.3米,西南角有560米,西北角有473米,东北角有667。6米,这也是全市保存最好的地段。高一般在8米至12米之间,上宽 2.5米至8米之间。
   5、原城墙每边有10个马面,现存北侧有较完整的6个马面,东侧有7个,南侧有2个较完整,2个残缺;西侧仅有1个,其余均无。
   6、现存主城残损墙段1341.8米,较好的 2661.9米,已毁3267米,保存较好的占原主城墙总长度的36.6%,现存主城城墙占原城墙总长度的 55%,总之还保存有明城墙的一半以上。
   7、现存北小城城墙2286米,已毁1222米;南小城毁损较为严重,现存城墙仅为900米。 
                                          
 

附: 
大同市人民政府关于华严寺、善化寺、关帝庙、文庙、 乾楼段城墙周边环境整治拆迁征地的通告
 
  为加强古城保护工作,按照“积极保护、整体复原”的基本思路,加快城市转型步伐,市政府决定,实施华严寺等五处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整治拆迁工程。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拆迁建设项目:华严寺等五处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整治
  二、拆迁人:大同市古建筑文物保管所
  三、拆迁范围:
  1.华严寺:东至下寺坡街,西至牛角巷,南至一万贯街,北至大西街。2.善化寺:东至南寺街,西至南仓街,南至城墙外30米,北至教场街。3.关帝庙:东至都司街,西至稍竹巷,南至大庙角往南40米(延伸至原戏台位置),北至翠花宫巷。4.文庙:东至朱衣阁街,西至县楼南街,南至府学门街,北至帝君庙街。5.乾楼段城墙:乾楼遗址南至大十字街,东至西菜园街。
  四、拆迁期限:2008年4月29日至2008年5月29日
  五、上述范围内所有无规划许可证、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证的建筑物、构筑物和临时建筑,一律无偿拆除;市属党政机关,中央、省、市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部队所属的有证建筑不予补偿。其他有证建筑按有关规定给予合理补偿。
  六、上述范围的建筑物、构筑物和临时建筑物由其所属单位、个人于2008年5月20日前自行拆除;逾期未拆除的,依法实施强拆,所发生的费用由被拆者承担。强拆时间2008年5月20日至5月28日。
  七、上述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及土地由所有人、使用人提供有效证件,于2008年5月5日到现场拆迁办公室进行登记、核实、确认。
    自通告之日起,上述范围内的房屋不得再进行新建、改建、扩建、装修、交易、产权变更和改变用途,否则造成的损失自负。暂停办理户口迁入、分户、工商营业执照发放和变更。
    拆迁征地工作由城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八、各有关单位、个人要顾全大局,服从古城保护的工作需要,积极主动配合拆迁工作,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特此公告
                                                 2008年4月29日

(原文地址: http://home.blshe.com/blog.php?uid=2752&id=46210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