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扣长城砖的悲哀

标签:
箭扣长城砖西栅子《万里长城》杂志长城保护 |
分类: 长城保护、文物保护、自然保护 |
(本文写于2005年)
附1:游客竟要把长城砖搬回家
2004年8月30日〈辽西商报〉记者张延兵报道:
绥中县境内的西沟长城景区位于该县境内的永安堡乡,这里山岭连绵、峰峦叠嶂。长城娇若游龙,蜿蜒威武于奇山峻岭之上。此处的长城不仅构造雄伟、壮观,而且至今保护的最为完整。西沟长城为明长城,与九门口段长城同期修建,即修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它是明代万里长城的主干线,东抵绥中境内的饿锥子山可接辽东长城。西去出境至河北省的抚宁县。再西通向北京的八达岭长城。这里不仅有特色的长城、隘口,还有秀丽的景观。由于葫芦岛宣传得力,每年都吸引了许多外地的游客来这里旅游观光。在这些游客中,其中大部分都是外地省份的。
在这段长城上,一些长城的城墙砖被一些素质低下的游客拆下了垫脚休息。记者看到,有的长城砖被一些游客弄碎,散落在城墙上。一些长城的烽火台上的砖被拆后,扔的乱七八糟。
8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这里。正好碰到一位南方的游客正在城墙上拆下一块城墙砖来,他四下张望一下后,就把城墙砖装入了自己的大旅行袋里。正当他庆幸自己的行为得逞时,被当地的一位农民发现了,对他的这种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并让其把城墙砖放回原处。
家住永安堡乡小河口村长城脚下的刘福生同志的爱人告诉记者:“我们为了保护长城经常派人到西沟长城转一转,看一看。我们在看护的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外地游客要把长城的砖拿回家去做纪念或者留做其他用途的不良现象。为此我们对这种行为都进行了制止。如果每名游客都把长城的砖拆下一块来,长城不就没有了吗?我们希望游客都要自觉的保护我们的长城。”
附2:长城砖不是“辟邪砖”
据《辽沈晚报》10月13日报道:
长城没有被好好地保护、遭受破坏的事件历历在目:今年8月份,长城上的“锐舞派对”让人民见识了一些人在长城上的肆意疯狂;而一些单位在利益的驱动下,开发长城,经营长城,破坏长城,拿长城当作“私家聚宝盆”;再早些时候,居住在长城附近的部分居民“就地取材”,使用长城砖建造房屋、鸡窝、猪圈等,长城砖成了普通寻常的“建筑砖”;现在,一些游客又不远万里、不辞辛苦登上长城,偷拿长城砖回家当“镇宅之宝”——以为长城砖年代久了就“神”了,长城砖又成了“辟邪砖”。由此看来,弥足珍贵的长城砖因为人们的不同需要,而被动地改变自己的身份。这与其说是长城砖的痛苦,不如说是一些人对长城的肆意妄为,严重缺乏长城保护意识。
我们知道,保护长城,任重而道远,长城遭受的破坏让人痛心疾首,长城的现状令人担忧。据2002年公布的《中国长城万里行考察报告》,绵延12700华里的长城,目前可辨认的墙体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的部分是由石头堆和土堆组成的城墙遗址,另外三分之一的部分已经完全消失。从嘉峪关至山海关的明长城,墙体和遗址总量不足5000华里,只有原长度的二分之一。令人焦虑的是,长城日益缩短的尴尬局面不仅未能根本扭转,而且还在继续,甚至更快!这就向人们敲响了警钟:长城惟有保护,不容再被破坏。
长城砖不是“辟邪砖”。不要再给长城砖赋予任何的特别色彩,长城砖就是长城砖,位置不应该被移动,身份不应该被降低或提升。同样,保护长城,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为了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神,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前一篇:新修复的北京丰台区长辛店老爷庙
后一篇:两层楼阁的良乡鲁村明代“关帝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