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北军”到河北阳原考察历史上的“顺圣川东城”

(2015-02-25 13:28:58)
标签:

河北阳原

顺圣川东城

古城

西北军

洪峰

分类: 长城活动、长城报道、长城评论

    最近几年,好友洪峰一直进行西北方向的长城研究,并拉拢了一批长城爱好者,时不时的结伴北上、西征,实地考察。此考察小组名曰“西北军”,洪峰被推任为“西北军”军长。

    2015春节,西北军原计划西征内蒙古明代大边边尾,再渡黄河进入准格尔旗库不齐沙漠,至十二连城寻找秦边、隋边。无奈天气突变,初二的一场大雪和冰冻完全覆盖了我们的计划。于是,西北军春节考察目的地被迫改为河北阳原、山西阳高二县。

 “西北军”到河北阳原考察历史上的“顺圣川东城”

    初四,我们到达明代牧马的顺圣川东城,这里始建于明朝天顺四年(1460年),现在是阳原县东城镇。进入东城后,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已被部分修缮包砖的古城墙东北角。然后我们又去看了位于城中央的玉皇阁。

 “西北军”到河北阳原考察历史上的“顺圣川东城”

“西北军”到河北阳原考察历史上的“顺圣川东城”

据《张家口厚重的古城堡》介绍:

    东城周长四里,高三丈二尺,基宽二丈五尺,顶宽一丈八尺;城周建有护城河,宽三丈五尺,深一丈;城门三座,东门叫锦云、南门叫永盛、西门叫宝顺,各门均有瓮城。三门之洞及瓮城,为六窟,加上玉皇阁台的下道,观音阁台的下道,南城墙的出水道,统称九窟。东城没有北门,正北城墙上建有真武庙。玉皇阁(在真武庙南150米处)台下的门洞,充当北门名,称“永安门”。城外建有东、西、南三个城关。
    城内建有东西南北十字大街,街口搭有东、西牌楼,南街建有穿心戏楼。大街两旁店铺、作坊密布,西街多为百货、熟食行、当铺,最西头是煤炭市场;南街为牲畜市场;东街为米粮市场;北街为樵柴市场。每逢三、六、九集日,车水马龙,相当繁华。
    东城的庵观寺院遍布全城,后来又陆续建起文庙和东川书院。值得一提的是,东城的城隍庙规制是府城隍,可能当时有在此设府治的意思。根据明代“府间府,三百五(十里)”的原则,东城的东西各有宣化府和大同府,距东城都不足350里,大概是未在此设府之故。
  东城是明、清两代的驿站,仕官出巡、过往,都要在此休息、巡察,可以想见当时的繁盛。
    东城玉皇阁,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清同治十年(1871年)重新修建。坐落在东城北街北中部。玉皇阁高大庄严,雄伟壮观,工艺奇巧,技术高超,是阳原境内所少有的,也是现在阳原境内仅存的古木建筑。玉皇阁的整个建筑包括基台和殿阁两部分,高达20多米,古东城在玉皇阁的俯视下,焕发着新的青春。

 

“西北军”到河北阳原考察历史上的“顺圣川东城”

“西北军”到河北阳原考察历史上的“顺圣川东城”

“西北军”到河北阳原考察历史上的“顺圣川东城”

“西北军”到河北阳原考察历史上的“顺圣川东城”

“西北军”到河北阳原考察历史上的“顺圣川东城”

“西北军”到河北阳原考察历史上的“顺圣川东城”

“西北军”到河北阳原考察历史上的“顺圣川东城”

“西北军”到河北阳原考察历史上的“顺圣川东城”

“西北军”到河北阳原考察历史上的“顺圣川东城”

 

   下面的照片上,能看到被扒了包砖的城墙夯土墙体,能看到扒下的城砖砌了院墙,还能看到原护城河河道:
“西北军”到河北阳原考察历史上的“顺圣川东城”

“西北军”到河北阳原考察历史上的“顺圣川东城”

“西北军”到河北阳原考察历史上的“顺圣川东城”

“西北军”到河北阳原考察历史上的“顺圣川东城”

    上面最后一张照片是城墙边的一个院子,院子里有两个女孩(仔细看屋门口),洪峰进院向女孩仔细询问了城墙和周边情况及女孩的名字后,喊我给他俩拍合影(用他的相机拍,所以照片在他那里),前前后后拍了若干张后,他把相机接过去说要给我俩也拍一张,而且要我摆出和他刚才一样的姿势。
    我傻傻的伸出两个手指头,都照办了(但照片却不在我这里,在他那里)。然后呢?他把他的照片珍藏起来,把我的傻样晒在网上了。
    出了院门,他又让我在门口给他拍照做纪念,说以后他还要来这里。
    这次,我也用我的相机给他拍了这么一张雄伟高大而且看上去很正经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