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墙里办公”岂止大煞风景
2015-02-10 来源: 济南日报

黎青 作
去年8月开始,西安城墙景区管委会下属的几个部门低调搬进城墙办公。新的办公地点位于朝阳门,南侧夯土内被掏出一个可以容纳百余人同时办公的四层空间,各种办公设施一应俱全,用“别有洞天”来形容也毫不夸张。(2月9日西部网)
《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在西安城墙这样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而按照《西安城墙保护条例》,任何个人和单位不能擅自利用城墙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作为职能部门的城墙景区管委会,对这些法规焉能不知?
“古城墙里办公”实乃大煞风景的败家子之举。对于这种有恃无恐破坏珍贵文物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必须依法予以追究,对相关责任人必须严厉惩戒,否则被誉为“千年历史回音壁”的古城墙恐怕难以完好无损地交到子孙后代手里,珍贵的历史文物也会面临更多潜在的危害。(屈正州)
本文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
警惕古城墙掏出办公楼的“破窗效应”
2015-02-10 来源: 潇湘晨报
于立生
去年8月份开始,西安市城墙景区管委会下属的几个部门,低调搬进城墙办公。新的办公地点位于朝阳门,南侧夯土内被掏出一个可以容纳百余人同时办公的四层空间,各种办公设施一应俱全,用“别有洞天”这个词形容也毫不夸张。(2月9日中国广播网)
文物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文物一旦毁损,对原有历史风貌的破坏,几乎是不可逆的。西安古城墙朝阳门南侧夯土竟被掏空建起四层办公楼,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要在文物保护范围内施工的,不仅要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还得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的同意,但陕西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一名负责人表示,从未收到相关申请,对此并不知情。
城墙景区管委会安全管理办公室回应:之所以搬到这里办公,是因为这里“本来就是空的”,要细究也是当年有关部门违法在先,剑指2010年前占据朝阳门多年,后被要求搬出城墙的西安市建委下属部门,把责任推给“前任”;并称“2013年……城墙景区管委会接手……历时近7个月的装修,没改变原貌,没改变原空间结构,还解决了漏雨等影响城墙本体安全的问题”,言下之意,俨然自己不仅没错,且还反倒有功。
但是此说,却分明说不过去。即便朝阳门南侧夯土是被“前任”所掏空,那城墙景区管委会接手时,也该进行以修旧如旧为原则的修缮,加以回填恢复原貌,而不是在破坏的基础上,继续破坏,扩大破坏,甚至威胁到文物本身的安全。《文物保护法》第26条明确规定:“使用不可移动文物,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负责保护建筑物及其附属文物的安全,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对危害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破坏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必要时,对该建筑物、构筑物予以拆迁。”城墙景区委员会又凭什么视若无睹,反其道而行之,不予修缮维护,却在里边搞起了历时近7个月的装修,建起各种设施齐全的四层办公楼?
这不禁令人想起法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斯夏所提出的“破窗效应”:“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从2010年前,西安市建委下属部门的掏空朝阳门南侧夯土,此后,城墙景区委员会在南门瓮城墙体“掏”出咖啡店,到2014年时,又在南门擅自修建电梯,再到而今,在朝阳门南侧被掏出的空间里装修出四层办公楼,可谓是“破窗效应”之下的一脉相承。
当务之急,是依法对这掏出来的四层办公楼进行“拆迁”,对被掏出来的空间进行回填,修旧如旧恢复原状,即立即消除“破窗效应”;否则,任由恶性发展下去,在各种花样百出“砸窗”行为的步步蚕食之下,西安古城墙这一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早晚会被蚕食得危若累卵,存亡难卜!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