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期《大众摄影》封二的最下面一行,也注明了封面的作品名称和作者。
~~~~~~~~~~~~~~~~~~~~~~~~~~~~~~~~~~~~~~
鲍昆:我把暗夜里的长城变彩色
2006年12月12日 来源:新世纪周刊
“鲍昆,你们的那张‘国魂’这次要被拍卖了。”
听到这个消息,艺术批评家、本次华辰影像作品专场拍卖会的首席顾问鲍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国魂”是鲍昆、凌飞、李川25年前的一幅作品,鲍昆只记得送了一张给同学,怎么会出现在这次的拍卖会上?“是谁拿着我们的作品去拍卖?”鲍昆自问。
1981年,鲍昆还是北京财贸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也是一位狂热的摄影爱好者。作为学生会副主席和宣传部长,学生会的摄影和宣传部的摄影全由他负责,学校还因此配给他一台相机,“就是这台相机,把我推上不归路了。”那时,鲍昆加入了北京高校摄影协会,成为他们唯一的学生会员,还参加了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一期文艺创作讲习班,聆听大师的讲座。
“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那时候我的世界观和文艺思想还是一种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鲍昆说,“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长城和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我们心中是很崇高的,认为它熔铸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所以当时我一直在想,长城该如何去表现,把自己内心的东西在照片中表达出来。”
在“四月影会”上展出的一幅王志平的摄影作品启发了鲍昆,他决定尝试用闪光灯加彩色片,打出彩色光的方式去拍摄长城,“这种方式不仅从摄影技术角度来看很新颖,而且拍出来的作品也很容易表达我们内心的情感。”
在黄花城长城的一次失败的试验后,鲍昆把目光转向了八达岭长城。“这段长城蜿蜒而上,正好符合我颜色分布的构想。”拿定主意后,鲍昆又找来两位朋友,凌飞和李川,请他们协助拍摄。拍摄的那天夜里,三个人作好分工,凌飞负责看机器,鲍昆和李川负责打灯,按照傍晚时一步步丈量画出来的粉笔印转折、换片。照片洗出来以后,三个人兴奋极了,“一幅伟大的作品诞生了,我们的理想完美地体现了。”
“国魂”为他们在香港赢得了摄影艺术杂志美能达全年总冠军奖。
“在这次拍卖会上出现的‘国魂’的确是我们的那幅作品,当初,我们把它投给中国摄影家协会做影展,但不知怎么,据说被一位摄影家在逛潘家园旧货市场的时候发现了,这次把‘国魂’拿出来拍卖的人就是这位摄影家。”鲍昆说,“作为国内第一次影像作品专场拍卖会,这次拍卖还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作者签名、作品编号、收藏级制作、作品来源以及相应的收藏尺寸这几个作为收藏品的基本条件在有些作品中还不具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