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后修建肉丘坟的经过

(2014-12-13 20:45:00)
标签:

长城抗战

古北口战役

肉丘坟

阵亡将士墓

《万里长城》杂志

分类: 军事、抗战、老兵
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后修建肉丘坟的经过


                 修建肉丘坟经过片段

                              白守中  李善文

    白守中,原籍古北口,年轻时在原籍上学读书。他的四舅杨柏如亲自参加了修建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肉丘坟的工作。白守中由于受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熏陶,对1933年古北口长城抗战中英勇杀敌的将士十分景仰,所以经常请四舅讲当年战争中的情景。四舅最爱讲的就是修建肉丘坟的经过。

    1933年春,长城抗战之后,古北口漫山遍野都是成百上千的中国军队将士尸骨,有的已开始腐烂。古北口人人心中都揪成了疙瘩,很多人对将士们为国捐躯后暴尸山野而默泣,实在不忍心眼睁睁地看下去,便自发地行动起来。有的是个人单独行动,有的是约三俩同伴,挖个坑,静悄悄地把将士们的尸骨掩埋了。一个坑有埋一个人的,也有埋两、三个人的。但这仅能把个人家附近的尸体掩埋。
    古北口令公庙有位道士叫王乐如,是河北省滦平县人。他少年出家为道士,乐善好施,崇尚杨家将爱国精神。看到将士们尸骨散丢山野,便一面联系当地官、商,一面发动民众上山收敛。在古北口无论尊卑,几乎人人出动,像街上头面人物张雅轩、张耀斋、谢兴德、周辅臣等人,都参加了。在南关,现在山洞口西侧挖了个大坑把敛回的尸骨放进去。一层尸骨、一层芦席相隔。因为有了集中的地方,原来个人先掩埋起来的,这次又都起了坟,把遗体送到南关大坟来。白守中家住东关,四舅还帮他家从小西院起出一具尸体呢。古北口这次行动是很有影响的,四舅知道有石盆峪、八道楼子、南天门、潮关、五里坨、北甸子等村,此外还有河北省滦平县的青石梁、花楼沟等地,都有人背或驮送来尸骨。
    这次活动,场面及其感人。为了使所以牺牲的将士遗骨都得到安置,古北口及附近许多村庄都是全家出动,一连几天不休息。汤河村一王姓老人,七十多岁了,在南天门捡到了一个头骨,老人家脱下上衣就包了起来,并光着上身,把遗骨送到了墓地。这个季节,在古北口光着膀子绝对不行的,但老人不管这些;东关菜园子的李太,在山上拾到一具白骨,已经背到了山下,不放心,又查看一遍,发现少根腿骨,又返回山上去找。这一上一下耗去了半天时间。
    肉丘坟坟坑里原来都是乱石渣子,表面上不过半尺深,填坟时大家都不同意用石渣子。起坟头时,大家都说三四百人的一个坟墓,坟头得填得大些。附近的土不够用,古北口上上下下许多人就用口袋从远处背土填坟。有的老人孩子背不动,就用篮子挎土洒在坟头上。送土填坟的人比敛尸骨时还广泛,古北口河东、河西、北甸子、汤河、潮关等村都有人送土,连河北省滦平县巴克什营的百姓也有进口送土的。
    坟修好后立碑,正面碑文原来打算写“古北口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但在《塘沽协定》之后,古北口实际上已经成为日本人控制区。经过协商,把“抗日”二字改为“战役”,这样就不担心日本人了。文字为古北口宿儒何佩衍先生题写。后面刻文记载战役及建墓经过。前面砌有院门,门上横额是“铁血精神”四个大字,两边门框上的楹联是“大好男儿光争日月,精忠魂魄气壮山河”。解放以后的数十年中,公墓失修,遭到破坏。
    1983年,古北口镇政府,找回了原始石碑,重新竖在坟墓前。隔年集资修整了墓地,气象焕然一新。该处列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由民革中央主度何鲁丽题词,竖立了“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纪念碑”。

                                         选自《古北口抗战文集》

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后修建肉丘坟的经过


              此文刊登在《万里长城》杂志2005年第三期"长城抗战"专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