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耀会:风雨危崖司马台

(2014-07-18 17:23:10)
标签:

司马台长城

董耀会

长城保护

望京楼

仙女楼

分类: 出版、宣传、研究、论文


董耀会:风雨危崖司马台

 

                  风雨危崖司马台

                                    〇 董耀会

    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与河北省滦平县交界处。东起望京楼,西到将军楼,原称司马台暖泉口。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属明代“九镇”中蓟镇古北口路所辖。
    司马台长城,全长5.4公里,有敌楼35座。以关口为中心分为东西两部分,东段到望京楼,全长约3公里,敌楼16座。这段长城十分险峻,是司马台长城最精华的地段。西段与河北省滦平县整修的金山岭长城相接,全长3.5公里,敌楼18座。这段长城空心敌楼很密集,相对司马台关口以东的长城,地势要平缓很多。
    司马台长城沿刀劈斧削般的山脊修筑,惊险无比。尤其是云梯和天桥两段,更是险中之险。云梯是单面墙体,长约50米,坡陡、墙窄。呈直梯状沿山脊上升,两侧是百丈深渊。百级云梯东面是天桥,长100米,宽仅30厘米,两侧是悬崖峭壁。
    这段长城建筑,构思精巧缜密,设计得科学合理,结构与形制新颖奇特,造型美观实用又风格各异,基本上依凭险峻山势,随山势因地制宜,以险制塞,利用自然屏障来砌筑。能在这样的险峻峰岭之上,修筑出这般壮美的长城,一定是杰出又聪明的能工巧匠。
    我多次追寻长城的踪迹,攀越这里的山峰。在山下仰望司马台长城,城墙背倚蓝天,横亘在东西两侧的山峰上。长城之上,长风浮云悠悠,奇峰突起,望去又高又险,令人不禁想起李白的《蜀道难》,而这里和蜀道比,并不逊色。
    司马台长城最高的敌楼望京楼,海拔达986米。站在此楼之上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据说在月高星稀的晴朗夜晚,向南可以遥望到北京城里的灯火,故名望京楼。站在望京楼向南远望,辽阔的华北平原,嘉禾翻浪,一直铺向目不所及的天边。坐在古老的长城边上,思想荡漾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董耀会:风雨危崖司马台

    登上望京楼,我每次都会涌起一种情绪,想触摸蓝天,去拂掠白云,亲近苍山古城。多少次都像是从头来过一样,心情格外激动。仰头上望,砖石砌就的台阶,仅可容纳一人的双脚,两侧悬崖陡壁,中间这一道台阶陡然耸立,不由叫人望梯兴叹,倒吸一口凉气。过了天梯爬上仙女楼,“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
    望京楼是司马台长城最高处的敌楼,其西为仙女楼。顺着长城由西向东欲上望京楼,就要先登上仙女楼。要上仙女楼,就要先登“天梯”。大家一听这“天梯”二字,一定猜到了险峻的程度。眼前这道天梯高达100多米,坡度60多度,人走在上面几乎是上下垂直状态。要是没有胆量,绝难征服它!
    传说这座仙女楼,原来是由一只漂亮羚羊变成。莲花仙女见其清凉飘逸,便居住在里面度夏,故而得名。仙女楼形体修长,长年在白云中若隐或现,恰似不愿出门的少女。此楼汉白玉石拱门上,刻有并蒂莲花浮雕。
    爬到了仙女楼上,左右环顾,景色果然更加壮美秀丽,俯首看脚下的悬崖,刀削斧劈一般,几缕雾岚飘飘渺渺罩挂在绝壁处,更显得陡峭惊险。远望西北,远处的金山岭长城与近处的司马台长城浑然一体,恰似一条即起腾飞的苍龙。

    长城上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敌楼,恰到好处地建在群峰的各个制高点上,一座座都是那么威风凛然,冷峻挺拔如英武战士。连贯群山的整段长城,是那么完美和谐,气势磅礴,处处显示出巧妙、奇特、雄伟和壮丽。

董耀会:风雨危崖司马台


    司马台关,现在已经被一座20世纪六十年代建的水库淹没,长城被水库分为东西两段,现在水库被叫做鸳鸯湖。由于有地下温泉,鸳鸯湖由常年在37℃的温泉和冰冷刺骨的冷泉汇集而成。湖水是冷暖参半的,每到滴水成冰的北方严冬,湖内依然是碧波荡漾,雾霭升腾。
    被湖水分开的东段长城,有敌楼16座,西段有18座。这里的敌楼更加密集、形式更加多变,结构更加奇异,楼的间距平均仅140米左右,显得极其雄奇壮丽。仙女楼和望京楼都在东段的长城之上。

董耀会:风雨危崖司马台

    司马台长城敌楼的建筑各有特色,仅是敌楼顶部,就有平顶、穹窿顶、八角藻井顶等6种。墙体也有单边墙、双边墙、垛口障碍墙、单面墙、双面墙、梯形石墙等7种。敌楼的样式更千变万化,有两层、三层、扁形、圆形、拐角形、两眼、三眼、四眼、六眼、二十四眼。
    在司马台长城,我们可以领悟到古人修筑长城的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用险制塞”。有的山脊外侧悬崖,本身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防御作用,长城修到这些地方,即利用原来的悬崖峭壁稍加修整,或筑些简单的矮墙,敌人根本无法直接上来。
    今天的司马台,因久经岁月,加上风雨的侵蚀,战火的蹂躏,苍莽的长城上就留下了斑驳的疤痕。长城的恢弘与残缺,却又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残缺的美。这里有雄伟、挺拔的城楼,也有风刀霜剑磨砍出的断垣残壁。
    陪同朋友参观司马台长城时,大家经常问到长城的作用。长城可以起到阻止、抗击较少敌人侵扰的作用。若是没有长城,游牧民族的骑兵不论多少,甚至几个人、几十人,都可以在任何方向上,毫无阻挡地驰骋,对农耕地区民众实施突然袭击,劫掠人畜财物。当守军前来救援时,他们却早已满载而归。
    面对这样的流动性攻击,中原王朝难以在短时间内集中作战兵力。有了长城及防守部队,情况就不一样了。长城防御工程加上一定的兵力防守,少量游牧骑兵,就因无法越过长城而行动。即便是几百上千人的部队,也不敢轻易越过长城,否则很可能被围在长城里面。守军可以依托长城防御工程,集中优势兵力对侵入长城内的敌军实施打击。  当遇到游牧民族骑兵大兵团进攻时,长城可以起到消耗、迟滞敌人,争取防御部署时间的作用。游牧骑兵最大优势就是机动性强,若没有长城防线的阻挡,游牧骑兵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长驱直进,给农耕地区造成严重的灾难。
    敌军先遣部队接近长城防御区时,哨兵通过烽燧向长城守军报告敌情,部队开始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准备迎敌作战。敌军主力攻打长城时,机动部队可以支援受到敌人主要进攻的长城段,同时还可以较为从容地部署第二道防线,堵击敌军向纵深发展,迅速集中主力,形成相对优势,与进犯之敌决战。
    物是人非,如今曾经活动在长城上的人们,早已成为历史。我们伫立在长城上,却仍然可以遥想昔日的战火烽烟和金戈铁马。长城曾见证了一个又个王朝的轮回与更替,挺立在山野,依然追忆着历史上的聚散离合,看着无数英雄花开花谢。每一块长城的残砖,都包含着一个个泣血的故事,每一座敌楼都在迎风唱着壮烈豪迈的歌。

董耀会:风雨危崖司马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