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江义乌市许氏村民赴河北省为板厂峪长城脚下的义乌兵后裔送家谱

(2014-07-15 20:45:08)
标签:

板厂峪长城

许氏家族

义乌兵后裔

家谱

浙江义乌

分类: 长城活动、长城报道、长城评论

                       两地长城情 南北血脉亲

          义乌市许氏村民赴河北为义乌兵后裔送家谱


                     2014-07-12   来源义乌商报    作者: 商报记者吕斌文摄

  家谱对接仪式现场,义乌许氏的村民代表千里迢迢送来家谱。


  市志编辑部主编吴潮海向板厂峪长城景区赠送“戚继光义乌招兵”剪纸。


  7月的燕山,处处生机勃勃,连绵起伏的长城敌楼隐约在茂密的丛林中显现。7月6日中午,义乌许氏的村民代表千里迢迢来到燕山下的河北省抚宁县驻操营镇板厂峪村,给长城脚下义乌兵的后裔送去了家谱。

  对于燕山下的义乌兵后裔来说,这天是他们的神圣时刻。经过义乌市许宅等村与河北抚宁县板厂峪村四年的共同努力,许宅村、埠头村、候芹村三个村的家谱正式实现南北对接。430年后,江南的义乌与燕山长城脚下的板厂峪村,南北亲情、家族血脉真正交融。


  义乌许氏代表千里迢迢送家谱

  当天中午11时,在河北省抚宁县驻操营镇板厂峪村村口,我市江东街道许宅村75岁的许忠灯与同村的许氏代表许仍君、许贞益,及佛堂镇倍磊埠头村、候芹村的一行11人,千里迢迢送来家谱。这一次,对于许忠灯他们来说意义特别。自四年前与板厂峪村联系上后,已经四次过来核对许氏后裔人数、分布及家谱传承衔接等问题。这次,许宅村的《许氏宗谱》正式将板厂峪村的许氏义乌兵后裔登载入册。

  刚到村口,数百村民自发列队,敲锣打鼓地迎接家乡人。十二声礼炮后,义乌兵将领许大洪(后改名许大成)的后裔、板厂峪村的负责人许国华举着一面印有“许”字的旗帜与许忠灯汇合。两人手握着手,一起进入“两地长城情·许氏家族第二十五代玄孙祭祖接谱仪式”现场。一路上,当地村民身着仿古服装,手执明式仪仗,远处城楼旌旗猎猎。

  祭祖接谱仪式现场,鸣炮,奏乐。长城脚下的义乌兵后裔和我市的义乌兵后裔们,分别向先人上香、磕头、行鞠躬礼,仪式庄严而隆重。许忠灯说,自2010年11月许国华带领许氏家族去义乌许宅村寻根祭祖并缔结为亲情友好村后,两村之间的联系始终未断。许宅村与板厂峪的许氏一门,是“根”和“枝”的关系。此次送来家谱,让南北两地的义乌兵后裔们,感受了血浓于水的浓浓情意。据市志编辑部副主编施章岳介绍,这次许宅村等千里迢迢送来家谱,是义乌兵后裔们,对家族、民族、梦之根这一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义乌兵后裔对接族脉,回归故土的依据大多是祖上辈分的排辈取名,在祖国这方古老的土地上,绝大部分的姓氏都继承着这种排辈取名方法。正是这种传统且又神圣的方式,让家族生生息息,代代相传。


  两地长城情永相传

  关于长城脚下的义乌兵,以及义乌兵后裔与义乌家乡人两地寻根访祖的传奇故事,本报从2009年起就作了独家的连续报道,其间刊发了《长城脚下发现义乌兵古墓群》、《义乌兵后裔返乡寻根》、《野长城,寻找义乌兵的痕迹》等报道,全面展现了南北两地义乌兵后裔们的血肉深情。

  据了解,历史上,明代戚家军(骨干精锐为义乌兵)奉调北方,筑守长城。守城义乌兵后裔经数百年沧桑巨变,渐成村落。义乌兵后裔村民世代戍守长城,然思念故乡、怀念故土殷殷之情从未泯灭。一些村民家谱记载、碑刻题字、口口相传、清晰记得祖先姓名以及南方义乌故乡的地名,感人至深。几百年来,他们以长城为家,缅怀先辈戍边伟业,祭奠、祭祀渐成南北兼具的特色民俗。

  近几年来,南北两地的义乌亲人们交往越来越多,联系越来越紧密。2010年8月,义乌市志编辑部精心组织了“义乌兵后裔桑梓行”活动,共有来自河北、辽宁、北京、天津等地的11位义乌兵后裔返乡寻根问祖。同年11月,河北省秦皇岛市政府在义乌市举办“秦皇岛——义乌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周”。23名长城义乌兵后裔村民首次搭乘专列回到故里,接续家谱,联络亲情。

  在祭祖接谱仪式现场,市志编辑部主编吴潮海动情地说,面对着义乌祖先曾经参与修造的千古长城,面对着离别了四百余年的异乡亲情,感恩祖先创造的文明,感恩中国梦在长城时代的辉煌。同时,他也带去了义乌家乡的热情问候。活动最后,吴潮海代表义乌向板厂峪长城景区赠送了“戚继光义乌招兵”剪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