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涿州老城区的西侧有古城城墙
(2014-06-05 07:36:26)
在涿州市西侧107国道旁边,能看到一段当年的古城城墙被保留下来,并在城墙遗址旁建了绿化带和古城墙公园。
涿州市文物保管所所长杨卫东对古城墙专门做过介绍:
涿州古城年代久远,传闻甚多。一说黄帝车裂蚩尤,部分尸骨弃于涿地,故古城修筑时,西门凹入,为避蚩尤之孽;又说城形东北缺角,乃“候七杀母”罪地,故而形成涿州城西面凹进,东北缺角,故名为“卧牛城”,又称“凹字城”。
据有关史书记载:涿州城原为土城,明景泰初(公元1450年)知州事黄衡始甃以砖石,垣高四十尺,基之广倍之。方各有门,门有楼,南曰“迎恩”,北曰“通济”,东曰“进德”,西曰“积庆”。城之中有夹城,如人之束带,中有券门,名曰“通会”上有重楼三楹,左钟右鼓,以启晨而警夜,明嘉靖乙巳,知州何镔所修。至清康熙六年(1667年),知州李勋重修此城,其周围高、厚皆仍其旧,东西南三门名亦如旧,唯北门改“通济”为“拱极”。城周九里五十九步(约1397.5丈),延袤一千六百四十九丈,垣高三丈。雉堞二千一百九十九,城池深七尺,广倍之。厥后以时加葺,固若金汤。
由此可见,现存城墙当为清康熙六年涿州知州李勋重修。如今人为破坏,侵占墙基现象屡禁不止,城墙已是断壁残垣,砖石早已荡然无存。经88年、89年两次实测调查,残城墙仅存四段。西城南段(商业机械厂院内)140.7米;西城北段(西门至华阳公园)963.5米;北城东段(原拘留所院内)99.2米;看守所、东城北段(东门粮库院外)397米,其总长1600米,残宽0.3至21.4,高0.5至12.7米。
考古调查中还发现,城墙夯土及暴露的灰坑遗迹中残存着许多秦汉乃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陶鬲足、陶釜口沿、豆柄等器物残片。由此,进一步证实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境有涿邑,秦代广阳郡置涿县,汉置涿县为涿郡治等历史记载的可靠性。涿州古城历尽沧桑,一直为各代州、郡、县的治所,至今已有近二千三百年的历史。
(此文刊登在1990年10月26日《涿州报》)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