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古学家冯永谦和“东北历史地理”课题组的成就

(2014-05-12 06:35:36)
标签:

冯永谦

燕长城

分类: 人物、历史、地理

             在历史的天空校准东北的坐标

                       2014年04月15日 来源:光明日报

  日前,由10余位史学界、考古学界著名学者组成的团队,历经30年的史海搜寻、田野考察、砚田笔耕,捧出一部160余万字的辉煌巨著《东北历史地理》,用翔实的资料,科学的论证,理清了东北历代建置沿革、城市发展、人口变化、经济形态等,向人们徐徐展开了一幅时空流转、风云际会的壮阔画卷。

  现已年近八旬的课题组负责人冯永谦告诉记者,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使用考古资料,将这些地下发现材料和研究成果纳入到本书中来,尤其是很多考古发现就是本书的作者亲自调查发现和考证出来的,成为《东北历史地理》材料翔实、观点明确、结论可靠的根本保证。

  关于燕长城,囿于时代所限,司马迁不能亲自考察。因此,《史记》中对燕长城的记述只有“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一语。为了弥补历史的缺憾,年逾古稀的冯永谦,用了三四年时间,徒步考察辽宁境内长城2500多公里。“现在都有航拍测绘技术了,为何非要翻山越岭亲自探查呢?”记者问。冯永谦说:“航拍虽然可以勾画出长城的大致走向,但涉及细节便一筹莫展了。长城的很多段落被人为毁弃或随地貌改变,再精密的仪器也找寻不到这些"消失的长城"。”

  与冯永谦曾一起奋战在乡间田野上的,还有十余位专家学者,已故历史地理学大师、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谭其骧曾担任本书顾问,加上十余位东北地区相关社科院、大学、博物馆、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从事历史、民族、考古各学科的学者,于1983年组成“东北历史地理”课题组,经申报批准,纳入国家“七五”规划科研项目。

  30年来,他们倾其毕生心血,展其平生所学,在经历了不平常的艰辛后,捧出了这部鸿篇巨制。不仅以翔实的资料和科学的论证,证明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为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文化依据。

  更重要的是,随着城镇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这样的调查考证工作越来越有了“抢救”的意味。冯永谦告诉记者:“经过20世纪大规模的考古工作,作为历史地理研究对象的建置遗迹城址,该发现的已基本发现,能补充的新见城址恐已有限,而过去发现的遗迹,随着我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消失得也很迅速,昨天还有的城址,没过几天就已不存。”
                                        (记者:毕玉才 特约通讯员:张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