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对板厂峪长城展开修复

标签:
秦皇岛板厂峪长城 |
分类: 长城保护、文物保护、自然保护 |
秦市对板厂峪长城展开修复
昨日上午,记者在板厂峪长城修复工程现场看到,159号敌台(杨来楼)至160号敌台之间的连接墙体已经被清理干净,蒙蒙细雨中,十多名工人正在用原始的 钎子等工具撬动、搬运大块的石材,将它们放置到合适的位置后,再徒手进行修整。杨来楼旁边,一台挖掘机正在挥舞着巨大的铲斗,为修复工程开道铺路。据现场 工程负责人张永介绍,此次修复工程事先经过了严密的勘察,施工中将严格按照长城的原有形貌,利用原有的建筑材料以旧修旧,“我们都是按照传统做法,纯手工 工艺进行修复的,绝不添加一点现代元素,修复后的长城将最大限度地维持原貌。”
在施工现场,记者见到了秦市长城学会会长郝三进和板厂峪景区董事长许国华。许国华告诉记者,此次修复的这段长城长约251米,身为跟随戚继光修长城的义乌 兵的后裔,许国华深感保护长城的责任重大,施工人员进场后,他就天天守在工地上看着,并尽最大努力给工人们提供方便。“水、电、工具……我能提供的都给他 们准备好。长城必须得保护,不但要修好,还要修得比以前牢固!”
“这次修复的板厂峪长城是明长城的精华地段,它涵盖了早中晚期长城的不同形制,记录了整个修复长城的历史过程,留下了每个朝代的历史沉积和故事,是极为难 得的重要历史符号。”郝三进说,目前动工修复的这段长城是明洪武年间在北齐老边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二者都是石筑长城,区别在于明代长城有白灰勾缝。明嘉 靖25年对这段长城进行了修复加固,开始使用青砖。此后,对长城的修复加固一直延续到了隆庆及至万历年间,使用的材料都是青砖,不同的是万历年间用的是就 地烧制的体型略小的“标准砖”,长37厘米,宽17.5厘米,厚8.5-9厘米,重约9公斤。“在长达500多年的时间里,这段长城几经修复加固,不同的 年代使用不同的砖石垒砌,充满了历史变迁的痕迹,这样的长城在全国都是很少见的。”
郝三进告诉记者,秦皇岛境内共有长城275.5公里,近年来,由于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两大因素,很多长城遭到了损毁,急需修复。“粗略统计至少有100多 公里、近百处需要维修,其中包括山海关入海石城至角山的一段长城。”然而,受资金等因素所限,很多长城都得不到及时的保护修缮,逐渐湮没在历史的烟雨中, 着实令人痛心。“爱我中华,修我长城,不应该成为一句响亮的口号,而是要真正的付诸于行动。”郝三进说,希望此次板厂峪长城修复工程能成为长城修复的一个 良好起点,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保护、修复长城的热潮,让这个“最大的文物”始终屹立在中华大地的脊梁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