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古迹文物匾额屡屡被盗
(2014-03-09 05:34:01)
房山广智禅寺石匾被盗

法制晚报讯(记者
崔毅飞)
房山区青龙湖镇晓幼营村村西的深山沟里的普查登记文物广智禅寺,其门额上嵌入壁中的“观音宝殿”石匾近日被市民发现失踪了。
现场探访 嵌入壁中石匾没了 四周有明显凿痕
近日,文物爱好者孟先生发现,广智禅寺内观音宝殿门额上的石匾失踪了,而他今年夏天游玩时石匾尚在。
这座荒野寺庙坐西朝东,占地约5亩,寺院内杂草丛生。事发的观音宝殿为广智禅寺仅存建筑,为砖石结构无梁殿。据《图说房山文物》一书记载,广智禅寺始建于明代,清代进行过修缮。原有两进殿宇,前低后高,梯状布局。
记者看到,在大殿的正门上方距离地面约3米,有一处长方形的凹陷,四周有明显的凿痕。“这便是石匾所在的位置。”孟先生指着这里,扼腕叹息。从凹陷处推测,这块匾宽约80厘米、高约30厘米、厚10厘米。孟先生回忆,被盗的匾为坚硬的石材质,上书“观音宝殿”四个大字。
记者观察,寺庙距离晓幼营村、村民聚居区较远,无人看守,周围荒无人烟。文物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皆无。即便白天实施偷盗,也很难被人察觉。
沟内一位放羊的村民透露说,去年“7·21”大雨冲毁了沟里不少文物,这些年陆陆续续也有人来偷盗。但寺庙石匾丢失,他还真没注意。
记者随后致电房山区文委文物科,一名男工作人员称并不知此事。今天上午记者追访,对方称已派人去现场查看,将调查此事。
专家判断
石匾重约200公斤 疑团伙用工具偷盗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研究员、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曾前往广智禅寺考察,听闻石匾失踪,非常痛心。
刘卫东判断,石匾在建筑上镶嵌得非常牢固,历史上没有石匾自然脱落的记载,因此可以肯定是人为破坏。石匾材质为偏灰色大理石,重量在200公斤左右,想将其完整地盗走,至少需五六个人,而且盗窃团伙是有备而来,动用了铁梯、凿子、撬棍等工具。
他还介绍,被盗石匾为明代物件,根据建筑量身定做,“剃地起凸”的阳雕文字体现了工匠高超的雕刻水平和文人气质。一个熟练工匠每天工作8小时,也需要10天。石匾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记者发现,该寺并非第一次发生被盗事件。2012年,两名来京务工人员因在广智禅寺内盗窃碑座,以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文并摄/记者 崔毅飞
新闻观察员 孟国忠
~~~~~~~~~~~~~~~~~~~~~~~~~~~~~~~~~~~~~~~~~~~~~~~~~~~~~~~~~~~~~~~~~~~~~~~~~~~
老火车站汉白玉匾被盗
2010年02月25日
来源:西安晚报 石俊荣 王长江
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将镶嵌在墙内具有标志意义的“渭南车站”汉白玉牌匾挖走。
2月23日,记者来到渭南市区解放路北段的渭南老火车站,车站围墙上没有了铁门,老票房的门、窗有的已经被损坏有的不见了踪影。车站的标志、镶嵌墙体上的“渭南车站”汉白玉牌匾不翼而飞,只剩下被人盗挖后留下的深坑。70多年来,老火车站历经风雨沧桑,见证了渭南的变迁。按照渭南市规划局的规划设计,老火车站票房在移交渭南市后将被作为历史遗迹保留。
去年9月25日,渭南车站新货场已正式通车,为平稳移交,老车站直到12月20日才停止运营。知情人告诉记者,老车站一段时期以来各种偷盗行为非常多,前段时间曾看到有几个人在票房上凿什么东西,后来才知道车站的牌匾被偷走了。记者在整个车站货场转了一圈,有些库房门大开,地上的井盖几乎被偷完了。渭南市发改委工业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老车站还没有正式移交到地方上。当日下午,记者前往渭南火车站新货场,车站工作人员拒绝接受采访。
车站牌匾的来历
据史料记载,渭南车站始建于1933年,站名牌匾由时任民国铁道部长的顾孟余于1934年题写,用汉白玉石采用阴文雕刻,镶嵌在风雨棚上端票房墙体上。
顾孟余(1888——1973)浙江上虞人,生于(光绪十四年)北京。1906年到德国留学,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回国参加武昌起义。1916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1932年任民国铁道部部长、交通部部长。
~~~~~~~~~~~~~~~~~~~~~~~~~~~~~~~~~~~~~~~~~~~~~~~~~~~~~~~~~~~~~~~~~~~~~~~~~~~~
三百年古祠堂珍贵门匾被盗
来源:中国抚州网 2012-05-09
本报讯
日前,金溪县琉璃乡印山村毛源村小组的村民反映,前几天,村里一栋有几百年历史的祠堂遭到窃贼光顾,大门上的石雕门匾被人连夜偷了,这让村民很痛心。
5月5日上午,记者赶到现场。这是一栋写有“章斐然公祠”的古建筑,祠堂大门上方出现一个缺口,村民告诉记者,那里本有一块雕刻精美的镂空石雕门匾。大门口地面有很多秸秆和树枝,村民分析说,这是小偷偷门匾时放在地上的。在祠堂的一个偏间,记者看到一块长3米、宽0.5米的大石,村民说,这是支撑门匾的石头,被窃贼拆了下来。
住在离祠堂不到50米远的村民车清娥最早发现祠堂被盗。她说,4月30日晚,村里停电了,当时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一家人老早就睡了。晚上11点多钟,她突然听到狗叫,以为是村民路过,没有太在意。5月1日清早6时,车清娥去菜园摘菜,经过祠堂附近时,看到大门口有很多柴草,她走到祠堂旁边自己的柴草间一看,发现柴草不见了。再一回头,就发现祠堂的门匾被偷了,赶紧去喊人。
祠堂被偷,村民都十分痛心。76岁的章赦良老人说,这座祠堂是村里最重要的古建筑,石雕门匾十分珍贵,以前经常有人想买走那块石雕门匾。村干部章学文告诉记者,有人曾经出价70万元,后来还有人出价100万元,但村里坚决不卖,村民说这是祖上留下来的东西,不能卖。祠堂被偷后,村里加强了祠堂附近的巡逻。
为查找古祠堂的历史,村民拿出了章氏族谱,记者看到,章斐然生于清朝康熙戊午年(1678年),逝于乾隆戊午年(1738年),这样算来,古祠堂有约300年的历史。随后,记者咨询了金溪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吴泉辉,他说,目前章斐然公祠还没有定级,但并不是说它不珍贵,它同样被列入了文物保护的对象,其主要价值就是历史价值。县里正在制定完善文物保护措施。
目前,警方正在对此案开展调查。
~~~~~~~~~~~~~~~~~~~~~~~~~~~~~~~~~~~~~~~~~~~~~~~~~~~~~~~~~~~~~~~~~~~~~~~~~~~
紫金部分村庄老屋门匾频失窃,赃物多流入古董市场
发布时间:2011-1-19
南方农村报讯(记者陈泉润)
门匾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它集字、印、雕、色等工艺于一身,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重要的艺术价值。
在广东许多村庄,一些老屋正门上、房檐下仍然悬挂着门匾,其中不乏历史悠久、做工精美者,有的甚至镶嵌珠玉。伴随近年“收藏热”的兴起,这些价值不菲的门匾逐渐成了小偷眼中的“聚宝盆”。
近年来,在紫金便出现了专偷门匾的犯罪团伙。知情者透露,2008年至今,该县数个乡镇发生门匾被盗事件10多起。
案例一
光天化日偷匾
去年11月21日,一名在紫金瓦溪镇盗窃门匾的犯罪嫌疑人被当地村民人赃俱获。2011年1月13日,南方农村报记者见到了事主陈先生,年过六旬的他仍然清楚记得事件的每个细节。
当天中午12时许,陈先生走路回家吃午饭。快到家时,一辆摩托车轰鸣着从他身边开过。擦身而过的瞬间,陈先生无意瞥见这辆摩托车的后座上竟放着自家祖屋大门上的门匾。陈先生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清朝同治年间,陈家祖上有人考中了贡生,便挂上了这块匾。至今,它已经在自家老屋大门上挂了一百多年,是家中世代相传的宝物。从小看到老,陈先生对它很熟悉。
联想起近年来周围乡镇频繁发生的偷匾事件,陈先生心中一惊,立刻大声喊道:“抓贼啊,有人偷匾!”
陈先生儿子此刻正在厨房做饭,闻声夺门而出,骑上摩托车奋力追赶,同时打电话通知亲朋好友前来增援。很快,涉嫌盗窃陈先生家门匾的人便被闻讯赶来的村民们堵在了村道上,束手就擒。随后,此人被瓦溪派出所民警带走。
抱着失而复得的传世之匾,陈先生十分高兴。而紫金县黄塘镇锦口村宝胜村小组村民就没有陈先生这么幸运了。
案例二
先踩点再作案
2010年8月的一天下午,宝胜村小组来了一胖一瘦两个陌生男子,二人骑着摩托车围着几间老屋转来转去。两年前曾被偷过匾的宝胜村民猜测,两人有可能“在打村里门匾的主意”。
当天夜里,宝胜村的青壮年几乎都没有睡觉,静候小偷到来。不出村民所料,次日凌晨两点,在阵阵狗叫声中,摩托车的引擎声由远而近。片刻之后,一间老屋方向传来“啪”的一声,村民们立刻打着手电筒冲了过去。灯影闪烁之间,白天出现在村里的两名男子捡起掉在地上的门匾,慌忙往村外逃窜。
村民们叫嚷着围拢过去,许多人挥舞着手中的棍棒,却无人敢上前擒住窃贼。人们眼睁睁地看着两人带着门匾,骑着摩托车横冲直撞出了村,最终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宝胜村此次被盗的门匾是清朝道光年间因村中出了一位三品大员而得的,上书“赞府第”三个大字,距今已近200年历史。
在宝胜村,古门匾被盗已经不是第一次。2008年6月,该村上书“光前裕后”和“荣封第”的两块门匾被盗。
2008年12月,河(源)紫(金)公路黄塘段路边的一间老屋门上一块“宠荣三世”门匾被盗。据村民介绍,这块匾是清朝光绪年间当地人热心救助因淮河水灾逃难的河南灾民,时任广东巡抚所赠的。2010年7月,黄塘镇碏石村一块“艺苑蝉联”门匾也在一夜之间不见了踪影。
当地村民称,文革时期,有人曾冒险将门匾取下私藏,使其免遭毁坏,不想三十多年后竟被人盗走。
揭内幕
市场乱销赃易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至今,仅黄塘镇,古门匾即被盗5块,价值估算超过10万元。黄塘派出所一位民警1月13日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偷匾是近年来当地出现的新型犯罪。去年8月宝胜村盗匾案发生后,黄塘派出所立即将案情上报县公安局,局里成立了专案组对案件进行调查。1月14日,紫金县公安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在当地盗匾的人“主要来自周边地区,盗匾者往往是在风水先生指引下锁定目标的。”
1月16日,广州古董业的一位资深人士向南方农村报记者透露,门匾交易在古玩市场上由来已久,广深一带尤为活跃。匾的市场价根据木料、年份、来历和制作、题字、所有者的身份确定,“贵的一两千万,便宜的几百块,涉及到三品以上大员的,至少上万块。”
据了解,被盗门匾一般经过“偷盗者-小行家-大行家-收藏家”等流通步骤转手数次,其间价格可翻几十甚至几百倍。
上述人士认为,农村古门匾被盗案频发,除与近年来的“收藏热”抬高古匾价格有关,也缘于一些农民尚未意识到这些门匾的经济价而疏于防范。同时,部分地方的公安和文物部门对古董交易市场缺乏有效监管,盗匾者销赃相对容易。“(古董市场)有许多来历不明的东西,没有人会细究。”该人士说,这是圈子里的规矩。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