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龙炳寰:集邮是一种生活方式
(2014-03-01 08:55:03)
太阳社区集邮达人龙炳寰:这也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2014年02月26日 来源: 柳州日报
马年新春,70岁的龙炳寰迎来了我国发行的第三个马年(甲午年)生肖邮票,从有多种爱好到后来只专注于集邮,如今的龙炳寰已将全部心血和积蓄都倾注于集邮上。马年里,龙炳寰有着自己的新愿望——
用邮品展示柳州形象。
集邮: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龙炳寰家住柳州市柳南区太阳社区,退休前在柳州机车车辆厂工作。
“也许我在集邮方面有天分。”柳州解放时,龙炳寰的父亲是大军南下的桥隧先遣队工程师,专门负责抢修被国民党破坏的铁道桥梁。后来他父亲调到铁道部工作,父亲总是收到从湖南老家寄来的家书,信封上的邮票引发了年幼的龙炳寰好奇,十岁的他开始悄悄地收集了下来,为后来的集邮生涯打下了基础。
再后来龙炳寰到海军潜艇学校学习,复员来到柳州,在机车车辆厂从工人干起。“上班时非常忙碌,集邮都利用业余时间。”退休后,他慢慢地把精力全部放在集邮上。
“集邮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跟其他的爱好没有什么区别。”他将自己的全部退休工资都用于集邮以及订阅与集邮有关的杂志。他老伴幽默地说:“这些年来,他都是吃我的、用我的。”
倡导:从邮票中多学习知识
对于自己的集邮作品,龙炳寰最得意的是极限片—— — 吴哥窟,“那是我的镇‘集
’之宝。还有着传奇故事!1942年,一名法国军人去柬埔寨吴哥窟旅游,将一张当年发行的吴哥窟邮票贴在吴哥窟的明信片上,又加盖了一个吴哥窟的邮戳。由于法国军人的上衣口袋比较小,这名军人将明信片对折装进口袋,于是有了这张带折痕的极限片。这是20多年前,他从一名意大利邮商手上购得的。
他告诉记者,从邮票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包括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他说,现在有人集邮单纯是为了投资及炒作邮票。真正的集邮不能光买套邮票不看,集邮要收藏、要写作。他现在是广西科技大学的课外集邮辅导员,他对学生们的要求是:多读邮书、勤写邮文、研作邮集,还要自己制作邮集,要订一本集邮专业杂志。现在他订了4本杂志,每年的订报钱都要花费上千元。
愿望:用邮品展示柳州形象
被称为集邮达人的龙炳寰名副其实,他是市集邮协会副会长、广西集邮协会常务理事、广西集邮沙龙的总召集人。“邮市怎样涨,我都知道,但我从来不炒作,从来不卖自己的邮票。”在龙炳寰的心里,柳州的各风景点都可以制成明信片、邮戳等,让外来的游客能带着柳州的风景回家。
他特别希望能将柳江上的桥做成明信片或是邮戳,以这样的形式提高柳州的知名度。
(张晓军)
~~~~~~~~~~~~~~~~~~~~~~~~~~~~~~~~~~~~~~~~~~~~~~~~~~~~~~~~~~~~~~~~~~~~~~~~~~
龙炳寰是一位和我交往多年的邮友,今天偶然看到《柳州日报》有一篇关于他的报道,于是转来学习。手边一时没有找到他的特写照片,这张1999年我在箭扣长城上拍的照片里,中间戴白色遮阳帽的是他。如果他今年已经70岁,那么当时还算年轻: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