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关于金界壕、金长城名称之我见

(2014-02-25 08:34:32)
分类: 出版、宣传、研究、论文

关于金界壕、金长城名称之我见

马彦明

    《金史·地理志》记载:“金之封疆,北自…,右旋入泰州婆卢火所浚界壕,…”《金史·婆卢火传》记载:天辅五年1121年),婆卢火屯田于泰州,天会八年1130年)之前,太宗曾因婆卢火守边屡有功而加以赏赐,天眷元年1138年死于驻乌骨迪烈地。婆卢火所筑界壕即大约修筑于天会(1123年)初年间的金初界壕。

    《金史·内族襄传》赞论北边筑壕事,以元魏、北齐之筑长城拟之。迹襄之开筑壕堑以自固,其犹元魏、北齐之长城欤?因请就用步卒穿壕筑障,起临潢左界北京路以为阻塞。言者多异同,诏问方略。襄曰:“今兹之费虽百万贯,然功一成则边防固而戍兵可减半,岁省三百万贯,且宽民转输之力,实为永利。”诏可。襄亲督视之,军民并役,又募饥民以佣即事,五旬而毕。于是西北、西南路亦治塞如所请。上谕宰臣曰:“枢密使襄筑立边堡完固。古来立一城一邑,尚有赏赉,即欲拜三公,三公非赏功官,如左丞相亦非赏功者,虽然可特授之。”

    完颜襄督率军卒﹑民夫穿壕筑障是在承安二年1197年),这里的“壕障”指的就是金长城。

    《金史·完颜安国传》承安二年,以营边堡功,

    《金史·张炜传》是时,大筑界墙,

    《金史·章宗承安五年九月己未,尚书省奏:“西北路招讨使独吉思忠言,各路边堡墙隍,西自坦舌,东至胡烈公,几六百里,向以起筑匆遽,并无女墙副堤。近令修完,计工七十五万,止役戍军,未尝动民,今已毕功。”上赐诏奖谕。

    赵珙《蒙鞑备录》记载:“明昌年间,…章宗又以为患,乃筑新长城”。新长城金长城。

    《元史·速不台传》记载:“忽鲁浑以百户从帝与乃蛮部主战于长城之南

    在近代最发现并记载金长城的是西清,他在《黑龙江外记》云:“布特哈有土城,因山起伏,西去数千里直达木兰。相传兄弟二人所筑,土人谓之乌尔科。流人亡去不识涂者,多由此入关。”布特哈“土城”金长城遗址。

    屠寄《黑龙江舆图说》记载:“旧布特哈总管府之东府所在即金源长春边堡起筑地所谓达里带石堡子也”。“金源长春边堡”指的就是金长城。

    王国维西清、屠寄之后,依据史料旁征博引对金长城进行了深入的考证,他根据金史·地理志“金之封疆,北自…,右旋入泰州婆卢火所浚界壕,…”将对金代界壕、边堡、边壕、壕堑、界墙的考证金界壕考为题发表,基本考证了金长城一线界壕、边堡走向和修筑时间由于没有实际考察相佐证,遗漏了与金长城不重合部分的多道界壕边堡,将界壕与长城混为一谈,使金界壕一词广为流传

    当代一部分专家学者基于实际调查和史料记载,认为明昌边墙是长城,故应称金界壕为金长城,从而引起关于金界壕、金长城名称的争论

界壕一词在金史中只出现过两次,均在金史·地理志中。一次是:

“金之封疆,北自…,右旋入泰州婆卢火所浚界壕,…”另一次是:“桐柏镇一(许封。大定二十八年命规措界壕于唐、邓间。)”婆卢火所界壕即修筑于天会(1123年)初年的金初界壕,界壕由内蒙古莫旗七家子村东嫩江西岸开始,先向西,后转向西南方向直至扎赉特旗乌兰哈达村北,跨过绰尔河向西南,经过科尔沁右翼前旗的金银沟、东乌珠穆旗乌拉盖尔河边南牧场、夏日沟图北进入蒙古国境内,先向北,后折向西,再折向西南,在阿巴嘎旗的巴彦敖包西北进入中国境内,经过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这段界壕遗迹多处被风沙掩埋)、四子王旗白音花,进入达尔罕茂明安旗,再向南进入武川县,最后消失在上庙沟,全长约1680千米。界壕的修筑方法是沿边界挖一条两米左右宽、一至两米深的沟堑,将挖出的土石在沟堑培成壕墙,一堑一壕墙,垂直差约三至四米,用以阻挡人员和车马往来。在界壕内侧每隔4至10千米修筑有30米至50米见方的戍堡,供屯戍军人驻防。界壕就像今天的边界线上的铁丝网,用来阻挡人员和车马往来,戍堡就像今天边界线上的哨所。天会年间由于辽耶律大石西可敦城,金北边未安,金朝采取了屯田戍边的战略,采用挖掘界壕方法使婆卢火守边屡有功,太宗曾多次嘉奖①

    从天会年间到大定初年,金北边一直相安无事,但大定初的“契丹之乱”令边界发生了变化。为了防范契丹和奚人的叛乱,金朝沿契丹和奚人地域修筑了界壕——大定初界壕。这道界壕在金史中先是被称为“界上”②,后又被称为“旧界”③。“明昌新界”就是相对于这道大定“旧界”而言的,史料中并没有“明昌旧界”之说

大定初界壕由金初界壕乌兰哈达开始经扎赉特旗阿拉达尔吐苏木吉日根沿东线至突泉县宝石镇宝乐村北至林西县统部乡凌家营子,继续南行,由赤峰二龙库进入围场县,经丰宁县草原乡水泉沟进入多伦县十五号乡经过正蓝旗、康保县、化德县,经商都县上二亩地至白音花西14千米处与金初界壕相交(其中从凌家营子至上二亩地段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金界壕“南线B段”),长度约1301千米。大定初界壕遗迹沿线分布着38座戍堡和11座边长在140米——230米见方的边堡遗址。由于大定初界壕修于战时,且有些地段是利用古代燕长城修筑,遗迹已经很难辨认。

很显然作为战防御边堡的作用要大于界壕,边堡大多修筑在交通要道上,比起界壕工程量要小得多,正因为此,大定五年1165年,金朝在北边泰州、临潢境采取了修筑七十边堡,驻兵万三千的战略防御体系。泰州境内边堡是沿金界壕修筑,自七家子经乌兰哈达至乌拉盖尔河源附近南牧场,现存30座边堡遗址;临潢境内边堡则是沿乌拉盖尔河下游鹤五河上游(霍林河)一线修筑,现存24座边堡遗址。西北路边堡自上二股地(坦舌)经达里诺尔(胡烈么)至凌家营子一线,现存23座边堡遗址。

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金朝调整了分散的边堡防御体系,放弃了由乌兰哈达至南牧场一线由19座边堡组成的防线,采取“取直列置堡戍”并“新增堡戍”,建立了由七家子经乌兰哈达、吉日根、阿勒坦浩特至沙巴日突西那的战略防线。从吉日根、阿勒坦浩特至沙巴日突西那沿边堡修筑了边壕(开壕堑以开边这段边壕修筑方法与金界壕相似,挖土为沟堑,培土为壕墙,大定二十一年边壕长约432千米

明昌初,金北边不宁。金朝一方面派兵征讨,一方面开始修筑长城——明昌边墙⑥,金长城是以边堡为重点的战略防御体系。金长城明昌边墙)北起前七家子嫩江右岸,向西偏北方向经过10千米后金长城与金初界壕相汇合,金长城开始将金初界壕作为副壕与之相伴而行,再经过3千米后到达东数第一座边堡,之后转向西南方向,在扎赉特旗浩饶山乡乌兰哈达村北,边壕转而沿金大定初界壕南行,至吉日根离开大定初界壕沿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所筑边壕至阿勒坦浩特嘎查,然后离开边壕南行,在宝石镇宝乐村西北与大定初界壕重合,直至凌家营子再次与大定初界壕分离,经过达里诺尔北岸至上二股地,再次与大定初界壕重合,西至白音花,与金初界壕重合,终止于上庙沟金长城(明昌边墙全长1650千米,现存边堡遗址149座。

由于金长城横跨泰州、临潢和西北、西南路,各地段金长城略有不同。比如泰州段金长城以金初界壕为副壕,就近取土,夯土城墙;临潢段金长城则筑有城壕,在沿大定初界壕地段的金长城出现了副壕、城壕共存的两壕三墙的情况;而在无界壕可利用地段的金长城就只有城壕了。泰州金长城马面突出长城墙外约5米,间距约100米;临潢金长城马面突出长城墙外约8米,间距约150米至250米不等。金长城有墙隍,女墙副隄⑦。以金长城遗址底宽10余米,高1.5米至2.5米,且临潢修筑金长城只用五旬而毕推断:当初修筑金长城时高度应在4米至5米,底宽约5米,顶宽约1至2米。我们知道金长城的规模和坚固程度无法与明长城相比较,但与以往历代修筑的长城比较并不逊色。

[转载]关于金界壕、金长城名称之我见
                           金界壕、金边壕、金长城示意图

    金初界壕、大定初界壕、大定二十一年边壕、金长城合计约5063千米。现已发现金初界壕修筑的30至50米见方的(个别的达到70米)戍堡遗址63座,大定年间修筑的160米至360米见方的边堡遗址83座,;明昌年间修筑的70米至140米见方的边堡遗址100座。

综上所述,将金代界壕、边堡、边壕、壕堑、界墙统称为金界壕或金长城都不准确,若按年代划分,依次是:金初界壕(约1123年,大定初界壕,大定五年边堡1165年,大定二十一年边壕1181年,金长城(明昌边墙)1192年——1200年;若按文献记载应为:金界壕(金初界壕),旧界(大定初界壕),大定边堡,大定边壕,金长城(明昌边墙、明昌新界)。

 

注释:

 《金史·婆卢火传》

 金史·移剌子敬

 《金史·地理志》

 《金史·世宗纪

 金史·地理志》

 金史·章宗纪》

 《金史·章宗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