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耀会:文献,拉近了我们与长城的距离——写在《明实录长城资料辑录》出版之后

(2014-02-24 19:20:29)
分类: 人物、历史、地理
            文献,拉近了我们与长城的距离
               ——写在《明实录长城资料辑录》出版之后

                2014-02-21   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作者:董耀会
 
    近日,由银川市文物局、银川市文物管理处编纂的《明实录长城资料辑录》一书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对长城研究事业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此书的出版发行,为读者提供了一本很好的工具书,拉近了读者与明代长城历史的距离。
 
董耀会:文献,拉近了我们与长城的距离——写在《明实录长城资料辑录》出版之后


    研究任何朝代的长城历史,都离不开文献资料。历史文献是前人对历史事件认识的研究结果,供我们在研究长城时做参考。今天的长城研究工作主要是依据考古发现与史料文献相结合来证史补史。我现在正主持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长城志》的编纂工作,在当初研究篇目设置时,就有人对设置《文献卷》提出质疑。我们认为古文献数字化之后,对于历史文献的查询无疑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其作用也不是万能的,也受到题材宽窄的限制。所以,不但坚持设置了《文献卷》,还加大了这一卷的篇幅。
    近年来,随着古代文献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一种“古文献类编无用论”的观点也渐渐流行开来。比如有关明长城的历史文献包罗宏富,仅《明实录》全书就多达十三部,1600多万字,任何一位长城研究者在此鸿篇巨制面前都会望而却步。《明实录长城资料辑录》的编纂出版,无疑为明长城研究者提供了捷径。从1600多万字中,选出50余万字的长城史料,成为目前研究明代长城最权威的第一手资料。
    将历史文献中的长城资料整理成册,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事情,近年来也陆续出了一些成果。银川文物局编纂的《明实录长城资料辑录》以国家文物局“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总体方案”确定的调查对象为辑录的范围,按照这个标准,编录的资料视角更宽泛、层次更丰富、范围更科学,也更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如果将横亘于神州大地的明长城比作骨架的话,那么《明实录长城资料辑录》就是血肉,只有将骨架与血肉重新融合的长城才是完整的长城。今天,距我与吴德玉、张元华一起徒步完成对明长城的实地考察已将近30年。如今,再阅《明实录长城资料辑录》,如同又经历了一次对明长城的考察。读之,不仅如同观摩一幅尘封已久的明代修筑长城的全景式画卷,而且还平添了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
   《明实录长城资料辑录》的史料价值无疑是重要的,许多明长城修筑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或者模棱两可的问题几乎在其中都能找到答案。通过资料的排列,可以清晰地看到明代修筑长城的发展脉络。例如明长城的分期问题就是一个极具学术探讨价值的重大课题。从《明实录长城资料辑录》排列的资料可以清晰地看出,明长城修筑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时间大体上与明史分期相同。早期阶段:洪武建国—土木堡之变。这一时期是大明军队主动征伐的时期,以城堡修筑为主,即便有零星墙体的修筑,也只是一种局部的防御工事而已,与后来的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防御工程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中期阶段:景泰即位—隆庆议和。是明代全线修筑长城的时期,完成了万里长城的连接。末期阶段:隆庆议和—万历前期。明王朝以“居安思危”为理由,大规模地修建长城,长城就是这样走向了更加宏伟壮观。诸如此类的资料,在《明实录长城资料辑录》中俯拾皆是,是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研究明长城的第一手资料。
    《明实录长城资料辑录》是宁夏文物工作者为长城研究保护工作做出的重要贡献,是一本值得长城研究者、长城爱好者收藏的书。希望该书的出版能引起学界对与长城相关文献价值理论与实践的关注,更希望广大长城研究爱好者,能通过辑录在一起的明实录史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灵活地运用辑录的史料加深对明长城的研究。
 
    (《明实录长城资料辑录》,银川市文物局、银川市文物管理处编,张志军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