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长城下建了南方水镇看“中国古城网”谈古城镇建设应敬畏历史
(2014-02-18 12:44:27)
古城狂飚突进
公众用脚投票
时间:2014-01-26
来源:中国古城网
京北新建了一座颇具“南味”的“水镇”,并于不久前电视媒体播出的宣传片中,借“游客”之口说这里“都是很古老的建筑”。但不买帐的却大有人在,有人说“前几年我去时那里还是荒地,现在就成了‘古老建筑’?”有人说“那女的(电视片中的游客)要么是假游客,要么是傻游客”“显然这里有骗人的,有被骗的,而且如此宣传将是被骗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古长城真正的历史、沧桑的边塞风貌被任意涂抹了”“古城镇水平下降了,越来越没意思了。”
古城镇规划建设水平真的是下降了么?
一、不满源自何处
据记者调查,由一家很有实力公司投建的这个京北“水镇”里的不少景点,如酒坊、染布坊、酱菜馆等,都带有些许“乌镇色调”,加上“令公祠”和“八旗会馆”,又结合了北京地区的历史文化。看得出来,这个“水镇”应该是个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活动为一体的,指向多种盈利模式的旅游综合体。
应该说,这个项目对于生活在京城大都市里的消费者来说,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整日忙碌在喧嚣中,能偷得几日清闲,在京北这个颇具历史文化氛围的小镇享受宁静,即便从事商务活动,也能心态从容,是个不错的选择。
说这个项目涂沫了该区域原本的边塞风貌,也是有道理的。当地古长城的沧桑,历史上风云人物在这里的活动,一直吸引着大量游人前往。大家来到这里,都是为了体验历史的沧桑感和文化的厚重。但这个京北“水镇”项目,突出的是对旅游的经营,并没有把再现当地原真的历史文化放在首位,并且在宣传时,以游人之口把新摆设说成了老古董,便在部分追求原生态文化体验的公众中引起了不满。
二、古城镇建设追赶不上公众的文化需求
古城镇或仿古城镇建设大潮中,有的是完全新建的纯旅游景区;有的是在极少量历史遗存基础上变造或附会了假历史内涵而兴建的旅游景区;有的是充分尊重了文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建设的古城镇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体验园区。但几乎所有类型的古城古镇都躲不过各种诟病,即使丽江、凤凰、大同、平遥、大理等知名度很高的古城古镇,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评价。
一方面是由于各花入各眼,众口难调,另一方面是公众对古城历史文化建设不满意,并未从中获得原汁原味的文化体验。大家来到古城镇,就是为了获得与先人在心理和文化上的互动,穿越时空感受先人的情怀。当他们慕名而来却没有获得满足时,当然会失望了。可这并不能说明中国古城的规划建设水平是下降了。从整体上看,近些年掀起的古城发展建设热潮中,古城文化遗产以及与之相关的发展建设,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对古城古镇的研究和文化交流,以及游客的文化体验,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事实上,是公众的文化修养提高了,是对历史文化体验的需求提升了,而且提升的幅度太大了,把古城镇的发展建设水平甩开了好几条街。
古城镇的规划建设水平虽然也在提高,却没有能够跟得上公众的期望。从这方面讲,挨骂也确实不冤枉。若是原真的古城镇,那就得保护好原生态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不尊重历史,去变造历史,拆真建假,忽悠公众。若只是新建的旅游产品,也要以真相示人,不能以“游人之口”等各种手段进行虚假宣传。若是在一定程度文化遗存的基础上建设的“古城镇”,也要告诉公众,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三、古城“暴走时代”的狂欢
作为旅游房地产项目的“古城”,以及现代休闲游乐设施的“古城”,虽然是假古城或半假古城,但其存在理由却都很充分,只一个“市场需要”便足够了。但既然称之为古城或古镇,就得考虑公众的感受,悠久古老的历史文化,才是吸引他们前来追求和探寻的动力。
近些年在中国,有很多古城古镇,好像突然间获得了某种强大的驱动力,然后就进入到了一种狂飙突进的发展建设状态中。一大批已经建好开放,一大批正处于开发建设过程中,另外还有一大批古城镇蓄势待发,准备参与到这场热潮中。
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问题表现得非常充分,在古城镇“暴走时代”中,作为发展核心的古城文化遗产本体,并没有获得作为外壳的旅游产品同样的地位,被变造、扭曲、损毁的情况屡见不鲜。同时,游客的文化修养却越来越高,对原生态历史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公众对古城镇文化遗产的真与假非常关心,对其是否受到了尊重也非常在意,而且辨识能力也越来越强。
在古城“暴走时代”的狂欢中,有个很少引人注目的情况:由古城镇管理者全权安排消费体验者的时代正渐渐过去,文化修养日益提高的消费者,已经掀起了古城理性发展的一角帷幕。
虽然古城镇狂飙突进的发展状态下,粗放与理性还要共存一段时间,可越来越明白的公众,会秉持自己对古城文化不断更新的认识,对那些老套的忽悠置之不理。
有报道称,某古城建设者说“(拆旧建新形成的假文物)几百年后也会变成真文物”。的确,假文物和假古城镇如果有幸存续几百年,也可以称作文物,可以让后人借此瞻仰我们这个时代的德行。但这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劣币”把“良币”驱除干净,公众再没有审美机会,只好都去审丑。可消费者却没有耐心等上几百年,当他们觉得没有获得满足,甚至受到了欺骗,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古城古镇,这便是“用脚投票”。古城“暴走时代”粗放建设起来的那些所谓古城可要注意了,房地产开发领域出现的“鬼城”,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出现在古城古镇建设领域。
四、要敬畏历史,尊重文化消费者
甚至包括各种“仿古城镇”“假古城镇”在内的古城镇规划建设,也不能缺少尊重历史和尊重消费者的文化创意。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推进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指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等特征,要依靠创新,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
在中宣部举办的“文化茶座”活动中,对表现传统文化方面,也强调了要坚持取精华、去糟粕,要提炼蕴涵其中的精神和价值,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延续我们的历史文脉。
“历史虚无”和早已被成熟市场经济所唾弃的“公众(消费者)该死”思维,尤其不能在古城镇经营中出现,即便是“仿古城镇”“假古城镇”,也得像模像样才行。各类古城要追赶公众日益提升的文化修养,一要敬畏历史,二要尊重文化消费者。建设符合公众日益提高的文化修养的古城或仿古城文化体验景区,以浓郁古典美显示古城镇的个性,展示独有的魅力,才会对其产生强烈的吸引,才有利于获取发展效益。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