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长城,铸脊梁——2012年百位青年徒步长城之旅

标签:
《万里长城》杂志 |
分类: 出版、宣传、研究、论文 |
2012年4月20日到8月21日,从嘉峪关开始,135个人陆续登上长城,徒步而行,穿沙漠戈壁、过山川河流、经乡村小镇,吃干饼咸菜,喝各种凉水,负重几十斤,穿越9个省市自治区,历时124天,行程近4000公里,抵达山海关,完成了百人徒步长城之旅。
他们,平均年龄23.5岁,最小的仅有4.5岁。他们,没有任何户外生存经验,没有受过任何专业培训,更没有任何专家指导,但是,艰苦的环境,数千里的路程,他们竟然经受住了体能、心能、智能、意识和精神的考验,安全、顺利地走了下来!
这就是一群青年!
人们不禁要问: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要徒步长城?他们凭着什么走完了全程?接下来他们又将走向何处?
民族脊梁助青年崛起
徒步长城的初衷,与青年的成长密切有关,与本次徒步的发起人罗明三老师的经历密切相关。徒步长城之前,他已经7年完全义务地走在服务青年的道路上,七年的时间里,他的呼唤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台上课下,让无数青年摆脱了迷茫、困惑和无助。然而,服务青年7年来,发现在青年的内心世界里、骨子里还有一种力量没有被激发出来,“这就是潜能,一种民族的魂、民族的力量没有被激发出来。”为此,他着急,他忧虑,他深思……2012年春节期间,与身边的志愿者谈到民族文化的问题,他想到了长城,然后突发奇想:“要不我们到长城上去吧!寻找民族的力量、民族的魂魄、民族的脊梁,把青年的脊梁撑起来!”
正是这样一个突发奇想,一句看似玩笑的话,几个月后变成了现实。
“徒步万里山川,览河岳之壮美。弘扬民族精神,展长城之雄魂。祈福中华繁荣,观祖国之强大。铸就青年精英,见国家之力量。”2012年4月,为了考察保护万里长城,为了挖掘明晰长城精神的内涵,为了中国青年重铸民族灵魂,为了挺起中华民族伟大脊梁,东方青年未来发展中心发起了此次百人徒步长城活动。
在很多青年缺乏精、气、神,对国家、民族认识不深、感情淡薄的今天,一群青年却做出榜样,树立了典范,勇敢地向生命发出挑战!
困难重重品风雨征程
万事开头难。
对于没有任何经验的他们来说有的只是一腔爱国热情。装备如何采购,路线如何规划,安全如何保障,对这批年轻的队伍来说无疑都是巨大的考验。但是“有志者事竟成”,他们一点点摸索着、尝试着,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终于突破各种难关,做好了应对各项自然、客观条件的准备:百人装备、数据采集、品牌选择、价格协定、付款配额、投放各省……工程浩大!户外无网络,采购没经验,负责采购的蔡长东老师徒步之余,才能趁一周一次进城休整的时间与东青各地志愿者一起熬夜加班,完成采购。
他们选择了“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实战中磨练,不断总结获取各项野外生存经验。
没有经验可以学习,但徒步征程的世态炎凉让他们尽尝人生五味。为了摸索经验,起初只有以罗老师为首9位青年先踏上长城。一个月后,更多的青年陆续从宁夏中卫、定边、陕西神木等地跟上队伍;7月17日,放了暑假的108名高校学子也在山西大同“归队”。百人徒步长城的队伍,正式成形。
然而队员家人的不理解纷纷袭来,世俗的羁绊,各界的冷言冷语,无疑对这个刚刚组建起来的徒步队伍来说有着巨大的摧毁力。年轻的队伍,面对厚重的责任和前所未有的困难,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最为严重的是8月初,百人队伍抵达河北张家口,当时全国各地正值多雨季节,多地洪水泛滥,一时间来自天南海北家长的声音再次响起:生命安危如何保障?!万一出现生命危险,责任谁来承担?!
徒步行程已有三分之二,不远处就要到达终点,将要创造历史的奇迹。各种困难,各种声音却又不绝于耳。面对未知的危险,他们又该何去何从?放弃还是继续前行?!
“停止前进!”为了大家的安全,经过反复思考,队伍8月1日宣布了停止前进,大家各自返程。这一决定让很多人流下了不甘的泪水。
虽说宣布取消徒步,但罗老师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哪怕只有我一人也要走上去,要证明给世人看,证明给青年看。当有了一批成功者,反对的声音就小了!”
然而第二天,就有22名青年“联名上书”,决心要走下去。世俗面前,自然灾害面前,最终一百多位青年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继续前行,凭借长城的精神,正义的力量,去追寻自我的重生!
徒步生活,外界环境容易应对,自我心性的挑战才是最大的困难。很多90后,娇生惯养,心胸狭隘,容易以自我为中心,20年的恶习难免也就带到了长城上。当采访时问到他们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时,不少青年会想起7月底守口堡的“埋饼事件”,因为大家对粮食的不爱惜,对农民劳作的不尊重,罗老师大发脾气,亲自埋掉了近200个发霉的烧饼。“我们埋掉的不是饼,是20多年的恶习!”罗老师既气愤又不得不引导青年正确认识。简单的徒步生活中青年认识了自己,改掉了坏习惯,懂得了感恩,学会了珍惜生活。
一路的征程,是一路的挑战:宁夏贺兰山中,人烟稀少,无法补水,他们一天只喝一壶水,挑战自我的体能与毅力;陕西黄土高原上,他们翻山越岭,追寻长城,洒下了奋战未来的滴滴汗水;北京八达岭上,坡陡路滑,荆棘丛生,他们毅然前行,释放着追逐梦想的火热激情;河北秦皇岛抚宁县,68位勇士风雨兼程,挑战极限,重生蜕变,感动了自己,感动了天地,创造了青年徒步日行百里的历史记录!
他们成长了,他们蜕变了,他们一路痛并快乐着……
五行团队悟中华智慧
“是什么力量让你坚持走到终点?”
“是团队!”
无疑,近百人的徒步队伍,若要做到高效率,有条不紊地前进,团队的合作至关重要。因此,罗老师特意要求东青各中心负责人在中卫、定边、神木追上队伍,学习锻炼管理户外团队。到陕西府谷,已开始进入百人队伍管理的演绎,于是才有了当108位青年在大同到来之后,整支队伍顺畅、安全、有序地行进,抵达了终点。
为了寓教于乐,同时学习古人的智慧,他们把团队按照五行学说、动植物特性划分为东青鹰、沃德狼、中华龙、坤物牛、空竹莲。鹰飞得高,看的远,负责探路,寻找扎营地点;狼反应敏捷迅速,负责拍照录像、行军记录;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核心智慧的象征,负责决策;牛任劳任怨,勤勤恳恳,负责大部队在长城上的一切餐饮后勤工作;莲不浮躁,内心纯洁、清净,是整个队伍的安全卫士,负责装备的维护、队员身心的照顾、路线的安全问题。
后因队伍不断扩大,考虑各种因素,在原有的五行团队基础上又衍生出了小五行,即山鹰队、野狼队、白龙队、红牛队和睡莲队。山鹰小队负责逢山开路,遇水叠桥;野狼队主要对那些个性稍强的队员进行独立训练;负责在各大慰问站点接送站、慰问大家的就是白龙队;而红牛则要负责在各大城市间寻找饼源,采购各项物质,这也意味着他们只好离开长城,在背后默默奉献;睡莲队则全是因伤而进入休整状态的队员,他们虽然暂停徒步但依然进行着心境的修炼,犹如一朵朵睡莲花。
明确的分工让整个队伍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紧密配合,秩序井然。五行相生相克,大家密切配合,团结协作,有的只是奉献,只是承担。五行的演绎中青年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并在生活中学会了运用。玩着乐着成长着,中华文化的力量无形中体现了出来。
投身建设谱历史华章
8月21日,他们如期抵达山海关。老龙头不远的沙滩上,他们疯狂地玩耍,疯狂地合影留念,尽享成功后的喜悦,早已忘记了四个月走下来的疲惫。
四个多月的徒步,他们用自己的整个身心感受着长城的雄壮、山河的壮美和历史的厚重,感受着九省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对祖国产生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热爱。同时,他们也对自己的人生使命、时代责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实现了从内到外的蜕变。
四个多月的徒步,他们走进了千家万户,让老人看到了未来,让同龄人看到了榜样。他们是正能量的传递者,走到哪里哪里就充满阳光!八达岭上,外国游客也对他们竖起大拇指:“希望,你们是中国的希望!”
四个多月的徒步,他们打出了中国青年的品牌。来到山海关的城墙下,他们站成一列新的长城——时代青年,要与古老的长城一起撑起民族的脊梁!
四个多月的徒步,他们也看到了长城所遭遇到的种种破坏。触摸着早已千疮百孔的中华巨龙,心痛的感觉刺激着每一位徒步青年的内心。如何保护这些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使它们在科技进步的时代,仍能保持其万里长城之个性,发挥万里长城之作用,并富有创造性地留传给后代,是他们思考的最多的事情。
一路的观察,一路的思考,他们产生了建设长城绿化经济带的想法。长城绿化经济带,既能抵御风沙对长城的侵袭,也能给长城两侧带来生态经济的良性发展,带来精神经济的长治久安,使长城保护意识深入人心。长城,将成为中国新生经济的后续力量,成为华夏精神文明的复兴源头,成为人类美满生活的理想圣地。
建设长城绿化经济带,已经成为这群青年的一个梦想。为了保家卫国,两千年前古人修筑了长城;为了传承文明,新时代的青年也要挥洒青春。
随着“中国梦”的提出,这个长城梦也早已融入到了伟大的中国梦。为了心中的梦,青年将坚定地走下去;为了长城的梦,青年期待各界共同携手,共铸民族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