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仿古建筑热潮引发的文物偷盗

(2014-01-19 11:21:30)
标签:

文物保护

分类: 长城保护、文物保护、自然保护
            仿古建筑热催生民间文物偷盗利益链
                         2014年01月19日来源:温州商报

仿古建筑热潮引发的文物偷盗
         警方在嫌犯家中找到的柱础,这些柱础因不够精致,尚未脱手。  警方供图


  (
温州商报记者:戚祥浩  通讯员:叶茹)自去年9月份以来,泰顺已发生了20多起包括匾额、石狮、石墩在内的失窃案件,目前已抓获2名疑犯。近日,永嘉一些老宅的柱础又接连被盗。专家分析认为,近些年,各类仿古建筑、私人会所兴起,这些场所为了撑门面,寻求古物,催生了柱础等被盗背后的利益链。

  现场:利用两岁女儿掩护盗窃

  柱础是一种古代建筑构件,古代人为使落地屋柱不会潮湿腐烂,在柱脚上添上一块石墩,使柱脚与地隔离,起到防潮作用;同时,又加强柱基的承压力。

  近日,在永嘉县鹤盛一带的一些村落里,有村民惊讶地发现,自家老宅内柱子底下精致漂亮的柱础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普通石头。而失窃的柱础,据一些村民讲,有的已经有数百年历史。

  警方查明,该系列盗窃案的涉案人员为永嘉岩头的一对瘾君子夫妻金某和郑某,为筹得毒资,他们频频作案,专门偷盗农村老房子里的柱础。令民警意想不到的是,几乎每次作案,他们都会带上自己两岁多的女儿作掩护。

  在偷盗柱础时,妻子郑某带着女儿在远处望风,而郑某则用千斤顶顶住柱子,再把柱子下面的柱础搬出,然后换成普通石头。由于一般居民对妇女小孩的警惕性极低,故金某和郑某屡屡得手。

  流向:废品回收站专门收购柱础

  得手的柱础,金某以每个五六百元的价格,悉数卖给了一家废品回收站。

  而正是废品回收人员,指引金某走上了疯狂盗窃柱础的道路。去年11月中旬,一个收废品的路过金某家的时候,对他家的柱础很感兴趣,当即收购了柱础。金某没有料到不起眼的石墩竟然也能换成钱,正在为毒资发愁的他,开始留意各处的柱础,一发现有精致的,便趁着夜色偷来。

  前不久,永嘉鹤盛派出所民警在调查一辆涉嫌偷电瓶的奥拓车时,驾驶员供出了金某。民警在金某家中发现了一屋子的柱础以及千斤顶等作案工具。

  这些柱础,金某之所以留在家中,是因为样式比较普通,废品回收站不愿收购,他一时找不到其他买家脱手。

  目前,警方正在进一步侦破此案。

  警方称,金某已经被刑拘,而郑某因为孩子年幼等原因,被取保候审,他们正在委托鉴定机构鉴定失窃柱础的价值。

  分析:仿古建筑热催生利益链

  永嘉文物馆馆长潘浩说,永嘉一些老宅已经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柱础具备一定的历史价值及石料研究价值。

  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副所长黄培量说,柱础常见于一些祠堂、民居、寺院等地,一般雕刻越精细,价格越贵。柱础属于建筑构件,其价值由所处古建筑的文物价值而决定。构件失窃,是对古建筑完整性的一个破坏。

  记者了解到,2012年,乐清北白象镇也抓获了一名专偷这类古物的蟊贼,他的一句话道破当前民间古物保护的尴尬—“这些东西太容易偷了。”
  据潘浩介绍,近些年,各类仿古建筑、私人会所兴起,这些场所为了充门面,往往会寻求古物,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文物盗窃与非法交易案件的增长。除了柱础外,像一些老宅的门框等物,也都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在一些偏避农村,村民的防范意识比较差,而偷盗柱础不需多少技术,只要有力气便可轻易得手,柱础等物往往被运到外地销赃,难以追回。再加上柱础经济价值比较一般,它不像一些国宝级文物,面临的盗窃后果相对较轻,对犯罪分子的震慑力比较有限,导致该类案件高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