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郑严-
-郑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6,082
  • 关注人气:1,4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龙江省的两处长城遗址

(2013-12-15 16:55:35)
标签:

牡丹江边墙

齐齐哈尔金代长城

分类: 长城活动、长城报道、长城评论
黑龙江省的两处长城遗址

黑龙江省的两处长城遗址

黑龙江省的两处长城遗址

    黑龙江省有两处长城遗址,其中一处在齐齐哈尔,是金代长城,也称金界壕,2012年8月我和董会长随中央电视台的长城摄制组,曾去考察拍摄了齐齐哈尔的甘南段。
    最近看到“
新浪旅游”介绍了齐齐哈尔市碾子山段“金长城遗址公园”,还介绍了黑龙江的另一处古长城:牡丹江边墙。


         看长城不用赴京 黑龙江屈指可数的古长城
                    2013年07月29日  
来源:新浪黑龙江
  
  想看长城不用去北京,在黑龙江也有哦,黑龙江有两大古长城,论历史,论风貌,都非常值得一去。

黑龙江省的两处长城遗址
         金长城遗址公园

黑龙江省的两处长城遗址
          金长城遗址公园

  齐齐哈尔金长城遗址公园 寻访中国第二个万里长城
  景区简介: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占地总面积40000平方米,是金长城沿线首个以金长城命名的公园。公园由婆卢火广场、金长城和烽燧组成。婆卢火主题广场以金初开国名将婆卢火铜雕像为中心,铜像为婆卢火戎装立马巡边的英武形象。铜像坐落在巨大积石碑上,正面黑色大理石刻:金东北路泰州都统婆卢火,背面刻有婆卢火将军生平业迹,铜像基座与铜像整体高14.5米。基座四面四幅仿铜浮雕,再现八百多年前婆卢火带领军民垦荒边陲、修筑长城和女真族放牧、狩猎的壮丽场面,概括了女真族修筑金长城的历史功绩。

黑龙江省的两处长城遗址
           金长城遗址公园

  基座四角配置四个仿金代出土文物作为吉礼物,造型古朴生动展示了金代的文化艺术精品。它们是:铜镜、行军锅、油灯台、蜡台。东侧并列四座高6米的石雕图腾文柱,展示了女真族的信仰和理想世界,同时也烘托了婆卢火铜像的高大的伟岸。雕刻有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四方神;春山、秋水祷福面;有牛、马、羊、家具等农业文明象征。

黑龙江省的两处长城遗址
         金长城遗址公园

  中心广场的合理绿化,尽显了边关大漠中的一隅绿洲,散布于绿野中的文化石,集诗文、书法、刻石为一体,昭示了北方民族史诗般的文明画卷。据介绍,国内著名辽金史专家罗哲文亲笔为金长城遗址公园落成题词。金长城经过国内考古专家多次挖掘考证,认为是金代军事重要防御工程。它的修筑起因是,那时黑龙江省境内松花江流域有一支女真族完颜阿骨打部,这支女真族生活于有森林、草原、田野的松花江流域,这里又能狩猎,又能畜牧,也能种地。气候温和,土质肥沃,水源充足,草质优良是个得天独厚的最适合居住地。由于天时、地利、人和,女真族逐渐强大起来,于公元1115年在黑龙江省阿城建都谓:“会宁”,国号称金。公元1121年蒙古兴起,也就是后来的元朝,面对已经崛起的金,展开了全面的战争,多次派兵攻金。金为了抵御外侵,金朝开国重臣婆卢火带领10万余军民,修筑“边壕”军事防御工程,当时人们把防御工程叫“界壕”,这个“界壕”于公元1138年(熙宗)金天眷年间动工,到1198年竣工,历时60年。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将金长城全线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交通指引:距齐齐哈尔火车站120公里,距齐齐哈尔民航机场110公里。


               牡丹江边墙 风格独具的唐长城

黑龙江省的两处长城遗址
         牡丹江边墙

黑龙江省的两处长城遗址
                  牡丹江边墙

  牡丹江边墙 风格独具的唐长城
  在牡丹江境内,有三段古老而神秘的古代边墙。它们始建于唐代渤海国时期,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经历过千年沧桑和时间冲刷,如今它们已经很难看出当初的模样,逐渐变成常人眼中的石垛子、土塄子。2006年,国务院将这三段边墙统一命名为牡丹江边墙,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由牡丹江段边墙、江东段边墙、镜泊湖段边墙三段边墙组成的牡丹江边墙已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长城,升级为世界文化遗产。

黑龙江省的两处长城遗址
                  牡丹江边墙

  牡丹江古边墙基本上是石、土混合建筑。石筑墙以中部居多,两边则为土筑。边墙中部山势险峻,沟谷纵横,石筑墙均用自然石块和人工劈凿石块以干插石的方法砌筑,并依地势而形成高低长宽各异形状。其中比较典型的有馒头砬子和蛤蟆塘砬于两处城墙。前者东南部的山梁在5个岩石豁口上砌筑了4段石墙,将豁口堵住。其北侧长墙则从山坡下部筑到峭壁之下,高4米,顶宽约1米,基宽5米左右。后者东侧有一排长约百米的绝壁,两处陡峭险不可攀,石墙上行人巡守,形成一道极难逾越的屏障。土墙部分多筑在山粱外缘,与山梁融为一体,还有分布于沟谷中与山坡之上,大多不见夯层。山梁上的土墙较宽,墙体内侧3-7米,内侧坡缓,上下方便。沟谷中的土墙墙底宽5-7米,顶宽0.5-1.5米,沟谷深处土墙则较高。山坡土墙则筑在沟缓平滑之处,借以与沟谷中土墙连接。
  此外,土墙地段还有距离不等的大小圆形土坑,大者直径约5米,小者直径约3米,深不足1米,距墙体4.5米,按规则排列。据推测,这些地方可能是守兵驻地,土坑为住房,石坑为蓄水池。边墙的附属设施有马面和射洞等。据考古资料不完全统计,从三道关至城墙砬子约10公里地段中,共有马面13个,其中土筑4个、山头式6个,石砌3个。射洞即箭眼,比较完整的仅存一个。边墙附近发现的遗物有:铜钱、铁箭头、铜镜,印鉴等,数量很少。
  此段古边墙未见于任何历史文献记载。根据考古调查,可以断定边墙是古代的一条军事防线,与长城的性质一样,属长城型山城。牡丹江文物部门研究者认为,这道边墙与当地渤海国早期山城和金代沿用并修筑的山城相似。据此认为,边墙是渤海国为防止黑水棘鞴而建筑的。金宣宗贞柏三年 (1215),金将蒲鲜万奴叛金自立,建东真国。为防止蒙古东侵,亦对边墙进行修筑加固,出土文物对此亦有间接证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