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华资料:解码“世界新七大奇迹”

(2013-11-30 16:37:38)
标签:

世界新七大奇迹

旅游

分类: 资料、趣闻、知识
新华资料:解码“世界新七大奇迹”

                  【解码】世界新七大奇迹


  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中国万里长城: 

新华资料:解码“世界新七大奇迹”
中国万里长城


    2007年7月7日,世界“新七大奇迹”全球评选结果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揭晓,中国万里长城、约旦佩特拉古城、巴西里约热内卢基督像、秘鲁马丘比丘印加遗址、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墨西哥奇琴伊察玛雅城邦遗址和印度泰姬陵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 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 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世界新七大奇迹之墨西哥奇琴伊察遗址

新华资料:解码“世界新七大奇迹”
   这是1978年8月18日拍摄的墨西哥奇琴伊察玛雅城邦遗址的金字塔。       新华社记者穆青摄


    奇琴伊察遗址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2公里,现存数百座建筑物,是古玛雅文化的著名遗址。半岛属石灰岩层地带,没有河流湖泊,但有许多因岩层塌陷而形成的天然地下水池或水井。奇琴伊察是玛雅语的音译,意为“在伊察的水井口”,它是以半岛最大的天然井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城市,故得此名。

  奇琴伊察城邦始建于公元5世纪,13世纪时突然被废弃。奇琴伊察的很多神庙、宫殿、舞台、市场、浴池和球场等由石头建筑而成,并不同程度得以保留。其中羽蛇神金字塔是遗址中最著名的建筑,它由塔身和塔顶上的羽蛇神庙两部分组成,高30米,占地约3000平方米。底座呈四方形,有9层平台,塔身逐层缩小呈梯形。塔的四面各有91级宽阔的石台阶直通塔顶,加上通到神庙的一级,总共有365级,正好与一年的天数相等。塔的每个侧面都整齐排列着52块雕刻的石板,对应着玛雅人52年的一个历法周期。

  墨西哥政府对奇琴伊察遗址中的著名建筑,包括羽蛇神金字塔,进行了多次复原和整理。2007年7月,奇琴伊察城邦遗址入选“世界新七大奇迹”。



  世界新七大奇迹之约旦佩特拉古城:

新华资料:解码“世界新七大奇迹”

                            约旦佩特拉古城

     佩特拉是约旦的一座古城,位于约旦安曼南250公里处,隐藏在一条连接死海和阿卡巴海峡的狭窄的峡谷内。古代曾为重要的商路中心,厄多姆国的都城。1812年以来陆续发现许多古迹,大都雕刻在一条深谷的岩壁上。为约旦旅游业的重点城市之一。    

  佩特拉整座城市的高大雄伟的殿堂排布在周围山崖的岩壁上,门檐相间,殿宇重叠,十分壮观。山谷在宝库的一边展开,展现出众多的开凿于岩石中的坟墓。这些墓由粉色的沙岩构成,也掺杂着很多其他颜色。有的碑上的雕刻暴露在风中,受到侵蚀而无法辨认。有足够的考古学方面的证据表明,早先的佩特拉既不是玫瑰红的也不是类似鲑鱼的粉红色,而灰泥粉饰,与今天看到的情况完全不同。    

  佩特拉的地理位置极其神秘。它隐没于死海和阿克巴湾(今天的约旦国境内)之间的山峡中。通往佩特拉的必经之路是一个叫西克的山峡,深约200英尺。这条天然通道蜿蜒深入,直达山腰的岸石要塞。这就是加保。西克山峡漆黑一片,回声荡荡,可是一转过这令人毛骨悚然的山峡,则是另一番景观,世上最令人惊叹的建筑就呈现在眼前:高130英尺,宽100英尺,高耸的柱子,装点着比真人还大的塑像,整座建筑完全由坚固的岩石雕凿成形。这座建筑名叫卡兹尼,它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其色彩,由于整座建筑雕凿在沙石壁里,阳光照耀下粉色、红色、桔色以及深红色层次生动分明,衬着黄、白、紫三色条纹,沙石壁闪闪烁烁,神奇无比。过了卡兹尼,西克峡霍然开阔,伸向约1英里宽的大峡谷。这峡谷中有一座隐没于此的城市:悬崖绝壁环抱,形成天然城墙;壁上两处断口,形成这狭窄山谷中进出谷区的天然通道。四周山壁雕凿有更多的建筑物。有些简陋,还不及方形小室大,几乎仅能算洞穴;另一些大而精致——台梯,塑像,堂皇的入口,多层柱式前廊,所有这一切都雕筑在红色和粉色的岩壁里。这些建筑群是已消失的纳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庙。    

  佩特拉有两大主要敌人:人和水。这个2007年被提名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地方,每年吸引80万游客,他们坐在大剧院的台阶和接近西克峡道古墙上,侵蚀着数千年前的石刻碑铭。因为当地没有足够的卫生设施,人们只能使用古墓解决“问题”,导致石头产生化学反应。而以前曾被用于吸收洪水的梯田和砂岩现在成了停车场,致使这里随时面临着山洪暴发的危险。


   世界新七大奇迹之巴西里约热内卢基督像:

新华资料:解码“世界新七大奇迹”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科尔科瓦杜山上有一座基督雕像,高达38米左右。巨大的基督像张开双臂,似乎正在欢迎来参观的游人。如今,基督像已成为里约热内卢和巴西人热情的象征。


     里约热内卢基督像也叫里约热内卢基督山,是一座装饰艺术风格的大型耶稣基督雕像,位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它是该市的标志,也是世界最闻名的纪念雕塑之一。2007年7月7日,该基督像成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该基督像座落在里约热内卢国家森林公园中高710米的科科瓦多(又称驼背山或耶稣山)山顶之上,俯瞰着整个里约热内卢市。耶稣张开双臂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是巴西人民热情接纳和宽阔胸怀的象征。    

    里约热内卢基督像落成于1931年,总高38米,体积庞大,有1145吨重,左右手的指间距达到了23米。雕像中的耶稣基督身着长袍,双臂平举,深情地俯瞰山下里约热内卢市的美丽全景,预示着博爱的精神和对独立的赞许。耶稣像面向着碧波荡漾的大西洋,张开着的双臂从远处望去,就像一个巨大的十字架,显得庄重、威严。耶稣基督的身影与群山融为一体,一些云团不时飘浮在山峰之间,使耶稣像若隐若现,使他显得更加神秘圣洁。巨大的耶稣塑像建在这座高山的顶端,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从市内的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成为巴西名城里约热内卢最著名的标志。    

    游客可以从公路或乘坐科科瓦多山铁路上山游览。以前列车到达终点后人们还需要爬上222级阶梯才能到底雕像,这对行动不便者和老年人是一大障碍。2002年的古迹大整修中,雕像附近安装了三座全景升降机和四座电扶梯。另外,从雅丁波卡尼科区的帕奎公园有条有点费力的捷径步道通往山顶。


  世界新七大奇迹之秘鲁马丘比丘印加遗址:

新华资料:解码“世界新七大奇迹”

                          秘鲁马丘比丘印加遗址

     马丘比丘在奇楚亚语中为“古老的山”之义,也被称作“失落的印加城市”,是保存完好的前哥伦布时期的印加遗迹。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发掘中心,也因此是秘鲁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在山顶上马丘比丘的悬崖边,人们可以欣赏到落差600米直到乌鲁班巴河的的垂直峭壁。绝佳的地理位置使马丘比丘成为了理想的军事要塞,它的位置也因此曾经是军事机密。在1983年,马丘比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遗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一。    

  人们认为马丘比丘是印加统治者帕查库蒂于1440年左右建立的,直到1532年西班牙征服秘鲁时都有人居住。考古发现显示马丘比丘并非普通城市,而是印加贵族的乡间休养场所(类似罗马庄园)。围绕着庭院建有一座庞大的宫殿和供奉印加神祇的庙宇,以及其他供维护人员居住的房子。据估算,在马丘比丘居住的人数,在高峰时也不超过750人,而在没有贵族来访的雨季就更少了。马丘比丘印加王国选择在此建立城市,可能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地质特点。据说马丘比丘背后的山的轮廓,代表着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脸,而山的最高峰“瓦纳比丘”代表他的鼻子。印加人认为不该从大地上切削石料,因此从周围寻找分散的石块来建造城市。一些石头建筑连灰泥都没有使用,完全靠精确的切割堆砌来完成,修成的墙上石块间的缝隙还不到1毫米宽。     

  让人注意的是,虽然印加人了解圆形,却并不把它运用在建筑中。建筑用的庞大数量石块究竟是如何搬运的至今是个谜。还有,虽然印加人不使用圆形,但却利马丘比丘用了斜坡。据信他们让成千上万的工人推着石块爬上斜坡。可惜的是印加人并未掌握文字的技巧而没有留下任何描述文字。整个遗迹由约140个建筑物组成,包括庙宇、避难所、公园和居住区。这里还建有超过100处阶梯——每个通常由一整块巨大的花岗岩凿成。还有大量的水池,互相间由穿凿石头制成的沟渠和下水道联系,通往原先的灌溉系统。至今没人明白印加文明能够把重大20吨的巨石搬上马丘比丘的山顶。    

  马丘比丘是拉丁美洲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每年吸引40万游客。拥挤的人流对古道和雕刻造成侵蚀,一些信徒的摹拓让这种情况更严重。除了这些容易解决的问题外,泥石流和洪水才是马丘比丘面临的最大危险。    

   古城发现之后,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慕名而来,每年接待的游客达50万之众,从印加古都库斯科到马丘比丘有一条专门为旅游者建造的高山铁路。全长只有几十公里,一路上盘山过洞,曲曲折折,窗外的风景也是险象环生而又美不胜收。火车只到马丘比丘的山底,探访古城需要再坐汽车,那些载着游客上下山的小型公共汽车排放大量尾气,严重影响了古城遗址的环境;同时,旅游业的兴旺带来周边城镇的不断扩张,也对古城遗址保护造成了严重困扰。此外,马丘比丘还面临着山体滑坡的危险,随时有可能毁于一旦。近年马丘比丘附近名叫“热水”的小镇发生山体滑坡,共有十几人遇难。而马丘比丘古城遗址地表不断增多的裂痕也使得人们不得不更加担心它的安危。不久前,多国科学家在马丘比丘及其周围共发现七大地质构造缺陷,受此影响,马丘比丘正面临缓慢移动、下陷和坍塌的危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秘鲁全国文化委员会的协助下,来自日本、意大利、捷克、加拿大和秘鲁的地质科学家最近两年对马丘比丘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考察,发现在不同地点存在地层松动和断裂等地质构造缺陷,这将严重威胁马丘比丘风貌的完整保存。这七大地质缺陷分别存在于通往马丘比丘的公路、山顶旅店、三窗神庙遗址、印加桥以及马丘比丘遗址周围的一些地区。科学家称,即使这些地质缺陷不会马上对马丘比丘造成坍塌危险,但是随着马丘比丘所在地基和石层的逐渐磨损,将来也会产生严重后果。为此,科学家建议有关当局及时采取多种保护措施,抢救性保护印加古城遗址。秘鲁政府近日提出了耗资7000万英镑的紧急拯救计划,保护马丘比丘。


  世界新七大奇迹之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

新华资料:解码“世界新七大奇迹”

 2010年10月2日晚,人们在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的古罗马斗兽场参观。由意大利文化部组织的古罗马斗兽场夜间游览活动于8月20日至10月2日举行。10月2日是该活动的最后一个开放日,此后古罗马斗兽场白天参观活动照常进行。古罗马斗兽场又称竞技场或圆形剧场,是罗马的标志性建筑。     新华社记者王庆钦摄

新华资料:解码“世界新七大奇迹”
罗马斗兽场地宫

    罗马斗兽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从外观上看,斗兽场呈正圆形;俯瞰时呈椭圆形。斗兽场圆周长527米,围墙高57米,可以容纳近九万名观众。

   斗兽场的地宫就设在舞台的正下方。这个隐蔽的地下宫殿长250英尺,宽145英尺,有两层楼那么高。地宫15条走廊中的一条直接通往角斗士“训练学校”。

    初入罗马斗兽场,在惊叹于斗兽场的大气磅礴之余,游人一定会疑惑于这里的与众不同,比如斗兽场地面崎岖不平,就像由众多同心圆的环形石墙拼成的指纹图章。    

    多年来,斗兽场的“地下迷宫”隐藏了太多的秘密等待后人发掘:为何这里的地面不是由平坦的沙石铺就,而是由一系列具有圆对称形状的巨石阵组成;石柱上密密麻麻的圆孔又有何用……日前,德国考古学家贝斯特带领德意学者,历经14年探究,终于破解出这个神秘竞技场地下迷宫所隐藏的秘密。    

    14年研究摸清地宫结构    

    14年前(相对于2011年--编者注),当贝斯特与德国和意大利的考古小组开始探索这个庞大的建筑时,他们困惑于斗兽场庞大的结构规模。“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对斗兽场的结构进行适当的分析了,这里的复杂性真是彻头彻尾地恐怖。”    

    贝斯特发现,不仅斗兽场的地面结构宏大磅礴,斗兽场的地下结构也大有千秋。可以说,这个庞大的地宫复杂性一点都不逊于地面建筑,甚至比地面建筑更精巧,令人称奇。    

    地宫就隐藏在斗兽场的舞台下面。舞台平面呈椭圆形,长轴86米,短轴54米,环绕着舞台逐级而上的就是观众席。观众们从第一层的80个拱门入口处进入罗马斗兽场,逐步分散到每一层的座位中,但他们没有权利进入舞台下面的地宫,也从来不知道,这个地宫是一个如此庞大复杂的地下迷宫。    

    经过14年的发掘和研究,贝斯特领导的研究小组终于弄清楚了这个庞大地宫的结构。2010年10月,在140万美元的改造工程后,这个地宫的部分结构开始首次呈献给世人参观。    

    斗兽场地宫机关重重    

    最能体现地宫作用的一个著名“戏法”发生于公元248年。当时,为庆祝罗马建成100周年,魔术师们在斗兽场曾将水引入表演区,形成一个湖,表演海战的场面,来庆祝罗马建成1000年。这一浩大而壮观的场景被载入多本史书中,成为千古佳话。    

    在贝斯特看来,这个通过地宫输水道完成的把戏只是地宫最简单的运用。贝斯特和他的同事们花了整整4年时间,用卷尺、铅垂线、不可计数的纸张和铅笔画出了整个地宫的技术图纸。“今天,我们很可能用激光扫描仪完成这项作业,但用铅笔和纸张更能让你在潜意识里塑造地宫的整个形象。”    

    这个由数条纵横交错的管道和洞口组成的地宫,主要用于储存道具和牲畜以及角斗士,表演开始时再将他们吊起到地面上。贝斯特介绍说,吊起这些道具运用的其实就是滑轮和绞盘的原理。在斗兽场的墙壁上有大量半圆形的砖结构凸起和凹槽,这些凸起和凹槽是用于安装一个中间呈十字型的绞盘,工人把笼子吊在绞盘的一端,通过转动绞盘的滑轮,把角斗士或参与角斗的动物从地下吊上来,营造出让观众吃惊的效果。    

    斗兽表演离不开地宫    

    在地宫,贝斯特还发现了许多坡道、绞盘轴和方形榫眼、横梁等结构,甚至还有径流运河。通过这些巧妙的设置,地宫能形成一个紧凑的、功能强大的电梯系统的网状结构,不仅能迅速吊起进入斗兽场的野兽、风景和设备,也能迅速引水排水。在运作的高峰期,地宫有60个绞盘同时转动,每个绞盘高达两层楼,由四名男子转动。其中的40个绞盘能从舞台下面升起动物笼,其他的20个则用于升起舞台布景,这些布景高达12到15英尺。    

    在斗兽场表演时,地宫制造的舞台效果功不可没。当一名角斗士登上舞台,并杀死一头狮子获得胜利,这时,为制造紧张气氛,让比赛更精彩,舞台各处可能跳出3到4只狮子,集体对角斗士进行围攻,场景扣人心弦,这就需要地宫庞大结构的巧妙配合。

    对于旁观者来说,整个古罗马斗兽场就是一个帝国的缩影。里面的竞技游戏是对这个帝国神话的重新制定。被杀的野生动物象征着罗马人如何征服野外遥远的土地和征服自然本身,处决戏剧性地表现了无情的正义力量;而角斗士体现了罗马尊崇的男子气概,无论是胜者还是战败者都等待着尊严的致死打击。“我们知道这很可怕,”剑桥大学古典历史学家玛丽·比尔德表示,“但同时,人们喜欢观看这个生动的神话被不断演绎,这是戏剧、电影、幻象与现实,集合在一起。”

    斗兽场地宫长期被忽视    

    在此之前,罗马斗兽场地宫长期被世人忽略。    

    自公元80年左右罗马斗兽场建成后,地下迷宫就一直处在被世人忽视的地位,随着不断的翻修,地宫结构也被毫无章法地肆意添加,导致结构混乱。    

    随着时间的积淀,整个斗兽场堆满了漫长时间积累起来的废墟,人们在斗兽场里种菜、储存干草,甚至堆肥。地宫也被湮没在这些垃圾和碎石中,多年来不见天日。    

    随后,虽然罗马统治者曾数次试图恢复罗马斗兽场,但都未能如愿。    

    直到在20世纪30年代,在墨索里尼“罗马美化工程”的号召下,工人们清除了斗兽场的历史沉渣,让斗兽场重见天日。


  世界新七大奇迹之印度泰姬陵:
新华资料:解码“世界新七大奇迹”
                      印度泰姬陵


     2007年7月7日,世界“新七大奇迹”全球评选结果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揭晓,中国万里长城、约旦佩特拉古城、巴西里约热内卢基督像、秘鲁马丘比丘印加遗址、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墨西哥奇琴伊察玛雅城邦遗址和印度泰姬陵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

  泰姬陵宏伟壮观,以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简直叫人心醉神迷,四座长长的尖塔、皇陵前方的清澈水道、偌大的花园,使它盛名响遍环宇,成为各国游客心神往的旅游点。这座世界七大建筑奇迹背后其实有一段哀怨缠绵的历史,了解它的历史的背景,确能增加观赏泰姬陵的趣味。17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汉为纪念其爱妃慕塔芝玛,动用了数万名工人,以宝石镶饰修建陵寝,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    

  泰姬陵最引人瞩目的是用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皇陵上下左右工整对称,中央圆顶高六十二米,令人叹为观止。四周有四座高约四十一米的尖塔,塔与塔之间耸立了镶满三十五种不同类型的半宝石的墓碑。陵园占地十七公顷,为一略呈长形的圈子,四周围以红沙石墙,进口大门也用红岩砌建,大约两层高,门顶的背面各有十一个典型的白色圆锥形小塔。大门一直通往沙杰罕王和王妃的下葬室,室的中央则摆放了他们的石棺,壮严肃穆。泰姬陵的前面是一条清澄水道,水道两旁种植有果树和柏树,分别象征生命和死亡。    

  据说,泰姬陵最美丽的时候,是朗月当空的夜晚,因为白色的大理石陵寝,在月光映照下会发出淡淡的紫色,清雅出尘,美得彷似下凡的仙女。然而,一年之中良机的日子不多,能否欣赏得到,就要看你自己的运气。不过,泰姬陵在一早一晚,也同样迷人。
                                                                                                         来源: 新华资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