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燕赵都市报》记者刘光昱报道:志愿者倡议设立“中国长城保护日”

(2013-10-15 11:57:02)
标签:

长城保护日

董家口

分类: 长城保护、文物保护、自然保护
         志愿者倡议设立“中国长城保护日”

               2013-10-15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 刘光昱

《燕赵都市报》记者刘光昱报道:志愿者倡议设立“中国长城保护日”

《燕赵都市报》记者刘光昱报道:志愿者倡议设立“中国长城保护日”

《燕赵都市报》记者刘光昱报道:志愿者倡议设立“中国长城保护日”

《燕赵都市报》记者刘光昱报道:志愿者倡议设立“中国长城保护日”

《燕赵都市报》记者刘光昱报道:志愿者倡议设立“中国长城保护日”



  “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我们再也不允许任何人去破坏它”,10月13日,张鹤珊等三名三十年在港城长城沿线保护长城的农民长城保护员与二百多名港城保护长城志愿者冒雨齐聚抚宁县驻操营镇董家口村,在古老的明长城下树立长城保护标示牌,并共同在37米长的“中华情、长城梦,倡议设立‘中国长城保护日’万人签名活动”的长卷上签字,向全社会发出设立“中国长城保护日”的倡议,呼吁全社会共同来保护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

  董耀会家乡讲述长城情

  10月13日,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在得知秦皇岛的长城志愿者要在长城下发起保护长城的倡议,应邀回到家乡,与二百余名港城长城志愿者一起呼吁全社会共同来保护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万里长城。作为秦皇岛人的董耀会,自小就对家乡的长城有着深厚的感情,也就是源于这种融入血脉的情缘,董耀会于1984年至1985年,从家乡的山海关出发开始了艰苦漫长的长城考察,并以个人行动走完长城,从此,将保护长城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长城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是一种和平愿望,是所有中国人的荣耀,也更是我的家乡秦皇岛的骄傲”,面对着怀着同一个美好愿望聚集而来的众多港城长城志愿者,董耀会讲述了自己三十年前行走长城的历程和感受,并深情地告诉所有志愿,“长城每一处都有其魅力所在,没有哪一段最好,我们应该尽我们志愿者的热情和力量保护好这令所有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明遗产,让我们都来热爱长城,保护长城。”

  长城后裔长城下发出倡议

  秦皇岛市长城学会秘书长郝三进介绍,作为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一直以来,长城都让国人引以为傲,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及人为破坏,长城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来,长城的损害日渐严重,大部分长城已经坍塌,近三分之一的长城也多是残垣断壁,较为完好的不过数百里,秦皇岛市境内的375多公里长城也未能例外,长城已被列入世界濒危古迹,保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在秦皇岛,有很多长期关注长期保护长城的志愿者和长城保护员,其中,“长城后裔”张鹤珊、李亚忠、许国华更是三十年在长城沿线守护着家乡的骄傲。当日,三位“长城后裔”也来到董家口长城脚下,深情地向志愿者们讲述了近年来家乡长城遭受的破坏,“虽然自然摧残是主要原因,但认为的破坏也时有发生,让人心痛”,“长城后裔们共同发起倡议,“保护长城,人人做起”。

  港城人发起设立“中国长城保护日”

  13日上午9点30分,由秦皇岛市长城学会发起的“中华情、长城梦,倡议设立‘中国长城保护日’万人签名活动”并没有因为一场秋雨而推迟改期,而是在“长城后裔”、二百多名远道而来的长城志愿者们的激情倡议下在董家口长城脚下举行,来自秦皇岛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等各个部门200多名保护长城志愿者争相在长卷上签名,“长城后裔”还与志愿者们顶雨巡防长城沿线长城,在长城脚下设立“保护长城,人人有责”告示牌,并捡拾垃圾,清除城墙上的植被,及时发现长城因自然等原因而发生的坍塌隐患。“今天只是第一站,接下来,我们还将走进学校、社区、企业,征集万人签名,共同呼吁设立‘中国长城保护日’,”秦皇岛市长城学会秘书长郝三进介绍,秦皇岛是万里长城的起点,境内有375.5公里明长城,是著名的长城自然博物馆,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享有盛誉,“面对长城日已损坏的局面,作为秦皇岛的市民,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发出设立‘中国长城保护日’的倡议,2006年10月11日,《长城保护条例》正式颁布,而明年也是逢1984年邓小平同志向全国发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倡议亲笔题词30年之际,因此,热爱长城的人们建议将每年的10月11日作为我国的长城保护日”。

  “在很多地方,长城保护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觉得秦皇岛发出这样的倡议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在活动现场,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也在长卷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他说,“通过倡议设立‘中国长城保护日’,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长城,关爱长城,保护全人类的共同的文化遗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