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威廉·林赛要讲述虚拟长城展新故事

(2013-08-25 08:30:26)
标签:

威廉·林赛

《华夏地理》

杂谈

分类: 人物、历史、地理

威廉·林赛要讲述虚拟长城展新故事

撰文:威廉·林赛 William Lindesay
摄影:王卓
翻译:吴琪


用崭新的方式讲述长城的故事
威廉·林赛要讲述虚拟长城展新故事

  25年前,英国人威廉·林赛独自徒步明长城,随后对长城不倦的好奇心又促使他留在了中国。本刊三月号的主打文章《走失的长城》就是林赛先生的作品。这里他又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惊喜:他要举办名为“50件文物50个故事”的虚拟长城展览。
  为了举办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长城展,我选择了50件与长城直接相关的文物。这个举动还要从我与长城结缘的初期谈起。
  1987年,我曾独自从嘉峪关走到老龙头,攀爬在明长城的石身上,奔跑在土墙边,我看到并感受到了这座“伟大的墙”的雄伟和壮丽。曾几何时,长城建筑工地上凿石、运土、烧砖、砌墙,热火朝天;长城两侧战场上马蹄疾驰、弓箭翻飞、狼烟滚滚、炮声轰隆,悲壮惨烈。然而,当长城被废弃之后,留在长城上下的只有悲凉的寂静。那些工匠的作品都遗失在哪里?那些筑城、守城和攻城的故事都隐藏在何处?谁又来为这部哑剧配音?
  中国万里长城包括遗存的垛口、敌楼、关城和兵营,构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宏大的露天博物馆;而从长城身躯上“脱落”下来的那些小型,可移动的精美“构件”,比如我偶然在农家院里发现的长城石碑、瓦当和脊兽;在长城沿线博物馆里看到的弓箭头、石雷等等,也都是这座露天博物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展示在蒙古国乌兰巴托国家博物馆里的马镫子和弓箭,生动地再现了游牧民平常在大草原上骑马狩猎,战时随即组成一支强有力的骑兵队伍,向着长城方向进攻的场景。从任何角度来讲,长城故事都不仅仅是中国独有的,而是长城两边的故事。另外,长城巨龙似的规模曾经震惊欧美,一度成为西方人探险的目标。他们用文字和绘画描绘长城,用地图示意长城,用相机定格长城。与之相应的文物遍及世界各地。因而,从这个角度讲,长城又是一个世界性的故事。
  我意识到如果能将这些散落在不同地域的文物找到并重新组合排列,它能带给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更加完整和多样的长城故事。用长城文物讲述长城故事本身并不新鲜。在之前的各式长城展览中,都采用了类似的做法,但都存在一个问题:它们使用大量与长城关系不大甚至根本无关的文物。而我是用直接与长城相关的、来自长城两侧并且影响世界的文物来讲长城故事。
  还有一点我需要做到:必须亲自造访文物的所在地—无论是博物馆,还是收藏家住所,并且与这件文物“亲密接触”。在不对文物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必须亲自将文物拿在手中:感觉它的重量、材质、纹理;理解制作者制作的原因及其历史。至少我要亲自见到这件文物。
  根据我长城探险的经验和掌握的长城知识,加上有长城专家学者的指点,再和这些文物近距离的接触,我确信有能力编写出栩栩如生的长城历史故事,还原文物的生产环境,运输过程,放置和使用办法,丢失的原因和收藏的缘由,以及它与长城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传说。
  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应当从哪儿和怎样开始安排这些展品呢?当然我不会采用按照历史年代的顺序的传统做法。在近一个月来,我开始写头两件文物作为这个虚拟长城展的开篇。与此同时,还列出了一个包括40件文物的清单,其中至少一半的文物身处国外。这些文物有不少是古地图。原因之一,我自己就是学地理出身,其二这本杂志也是有关地理的杂志。那10件文物的空缺是被故意留出来的。因为我相信,人在上路前,应当在背包里留出空地,去接纳新鲜事物。我期待着在这个收集文物的路途中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陌生人和他们的藏品,并听他们讲述其中的故事。
  这个用虚拟的长城展览形式所编写的长城故事,将为期两年,每期会有两件文物展品与你见面。我衷心地希望在寻找和展示万里长城文物的路途上你能与我一起同行。

                                       发布: 2012-10-23  来源: 《华夏地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