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燕国的初都——现在的“琉璃河遗址”

(2013-03-25 17:58:52)
标签:

琉璃河遗址

燕国

西周

杂谈

分类: 人物、历史、地理

琉璃河遗址的发现与发掘经过 

    《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燕国受封立国的都城,三千年来人们对她几乎是一无所知。 


燕国的初都——现在的“琉璃河遗址”


    直到1945年,中国银行的吴良才先生路经遗址时拣到了一些陶片,交给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才引起了考古界的重视,但当时没有条件去调查试掘。1958年北京市文物普查中,琉璃河遗址已初现端倪。1962年,在苏先生提议下,北大考古系学生在这里实习。初步调查了董家林古城,并在刘李店和董家林开掘了一条很小的探沟,发现一些灰坑和大量西周陶片。1963年,黄土坡村村民施友在挖菜窖时,发现两件青铜礼器,铜鼎和铜爵,这两件青铜礼器的出土表明这一带应有较重要的西周时期墓葬。根据这一线索,1972年秋,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及北京市的文物工作者来到董家林村,对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陶器及重要建筑物上才能用的板瓦,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邹衡先生首先认识到这个遗址很可能就是西周燕国的始封地。 

 

燕国的初都——现在的“琉璃河遗址”


    1973——1977年,北京市文物管理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房山区文教局共同组成琉璃河考古队,开始大规模考古发掘。共发掘61座墓葬,5座车马坑,还对城墙进行了解剖。长达四、五年的发掘成果后通过《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一书得到全面报道。

    1981——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组成琉璃河考古队,发掘了214座墓葬,21座车马坑,解剖了两处城址。其中1193号大墓出土了“克盉”、“克罍”和西周初年的漆器。克盉、克罍的发现,把周初燕国史的研究推向高潮。
      

燕国的初都——现在的“琉璃河遗址”

燕国的初都——现在的“琉璃河遗址”

燕国的初都——现在的“琉璃河遗址”

燕国的初都——现在的“琉璃河遗址”

燕国的初都——现在的“琉璃河遗址”

燕国的初都——现在的“琉璃河遗址”


    1995——2002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联合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次发掘的重点在城址,同时清理了22座西周墓葬。主要成果是:确定宫殿区的大致分布范围,城址废弃的年代在西周中晚期之交,居址内存在周人、殷遗和土著(张家园上层文化)三种文化因素。

    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后,发掘与研究工作纳入了工程中,承担了“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的分期和年代测定”课题。同时还承担了北京市社会科学“琉璃河遗址研究”课题。
  琉璃河遗址陆续发掘近30年,共发掘、清理了大、中、小型墓葬300余座,车马坑30余座,解剖城墙四处,城址内发掘了近三千平方米。出土了青铜器、陶器、原始青瓷器、玉石器、骨角器、漆器等各类文物近万件。尤其是一批带有“匽”侯铭文的青铜器的出土,确定了这里就是西周燕国的都城。 


                            来源:北京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燕国的初都——现在的“琉璃河遗址”

燕国的初都——现在的“琉璃河遗址”

燕国的初都——现在的“琉璃河遗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