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耀会:为后人坚守历史文化的根——《古寨堡——心灵的胜迹》序

(2013-03-05 22:47:19)
标签:

党旭涛

甘肃省通渭县

古寨堡

分类: 出版、宣传、研究、论文

董耀会:为后人坚守历史文化的根——《古寨堡——心灵的胜迹》序

 

为后人坚守历史文化的根

 

——《古寨堡——心灵的胜迹》序

                      

董耀会

 

    党旭涛同志的《古寨堡——心灵的胜迹》一书即将出版发行,我看了他发给我的全部书稿,深感他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古寨堡是先人生活的聚落遗存,是历史发展进程的见证。很多的地方的古寨堡,今天也依然是人们的居住地。作者通过记述和介绍这些古寨堡,为读者提供了一种了解古聚落和历史文化最为直接、最为生动的载体。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甘肃始终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地方。甘肃作为古华夏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地中海文明等的交汇地带,其河陇文化、丝路文化等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通渭,作为甘肃中部的一个县,虽然一直比较贫困,但其文化底蕴非常丰厚。境内历史遗存分布很多,名人学士也闻名遐迩。数千年来,通渭先民在这片梁峁相间、沟壑纵横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辛勤劳作,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通渭文化是河陇文化、丝路文化的有机体,同时也是独特的黄土高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绚丽篇章。

    古寨堡作为通渭境内的不可移动文物之一,位列于史前文化遗址、秦长城遗址和丝绸古道之后,广泛分布于县境内山巅沟畔。这些古寨堡与长城防御体系的防御功能是一致的,其修建和使用时间跨度之长、建筑形制之多、蕴含史事之奇,都有其他单体建筑不可比拟的价值。

    经历了千百年的自然作用和人为活动,今天有些古寨堡已经不复存在,也有一部分较好地保存了下来。这些古寨堡曾经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场所,通过对古寨堡各类遗存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信息的研究,可以为当代人的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提供资源。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地区文化的血脉和根基,是人们精神品格的体现与凝聚。拯救和保护古寨堡乃至其他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需要尊重历史文化,让这诸多类型的文化遗产获得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

    党旭涛同志热心家乡文化事业,敬惜先祖留下的足迹和手印,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家乡的地方文化,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以一种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热爱家乡的情怀和执着的精神,默默地走遍了通渭的古寨堡并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完成了《古寨堡——心灵的胜迹》一书的创作。他为那些被历史风尘所淹没的古寨堡立传旌功,可以激励乡人增强本土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古寨堡——心灵的胜迹》一书,从历史、地理、社会、军事、生态、经济、民族、民俗等不同角度,对通渭的古寨堡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这本书语言客观平和,感情醇厚朴实,文风追求精炼,意尽言止,观点鲜明。留住了乡人身边行将消失的记忆,赠予了大家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是地方民俗文化芳草地中一株怡人的鲜花。

    读者闲暇之余,展卷一阅定会有一些收获。也许,在苔藓斑驳的寨堡身影中,在舒缓平静的讲述语言里,你更能够体味先祖生产劳作的艰辛,更能够透析生活深蕴的哲理,从而更加珍惜人生、珍重生活,更加热爱家园、保护好身边的各类历史文化遗址。

    一座座古寨古堡,就像慈祥而睿智的老人,为后人坚守着历史文化的根。不管你远行到何处,不管如何奋斗,心里总是踏实的,因为你是有家有根的,这就是古寨堡最根本的魅力。作者和读者一起守望古寨堡,就是在为今人、为后人延续人文血脉。谢谢党旭涛!谢谢《古寨堡——心灵的胜迹》!让我们一起努力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一直承传下去。

 

                                                            2012年9月2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